<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南安美林十大经典建筑》</b></p><p class="ql-block"> 一,黄襄故居</p><p class="ql-block"> 二,和美大厝</p><p class="ql-block"> 三,西门祖厝</p><p class="ql-block"> 四,棋盘大厝</p><p class="ql-block"> 五,恩元大厝</p><p class="ql-block"> 六,仲珠大厝</p><p class="ql-block"> 七,叚西祖祠</p><p class="ql-block"> 八,福鼎山庄</p><p class="ql-block"> 九,美林学堂</p><p class="ql-block"> 十,贻经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美林十大经典建筑简介】</p><p class="ql-block"> 一,《黄襄故居》</p><p class="ql-block"> 黄襄进士故居,在今美林社区松脚片区。黄襄故居为二落十间张,木石砖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闽南特色古大厝。</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黄襄出生于南安县二十三都叚山风水宝地,即今美林社区松脚片区,他到泉州府求学,科举考中举人、进士,钦赐贵州道监察御史,太朴寺少卿。</p><p class="ql-block"> 黄襄:生于明朝,即公元一五二六年,一五五九年科考中“进士”,一五九七年去逝。黄襄进士,一家三代举人,而且、三代人都当大官,祖孙伯侄科第。</p><p class="ql-block"> 黄襄进士故居,距今已经有五百年左右。是美林历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和美大厝》</p><p class="ql-block"> 在美林社区松脚片区,和美大厝是一座原生态古建筑,三落两护十一间张,木石砖结构,有闽南特色的古民居,这座古大厝,有双护厝,双水沟,还有一个风水池,厝前一大片田地,规模大,占地面积大的古民居,。距今已经有四百年左右,整体建筑,基本保存。</p><p class="ql-block"> 南安美林和美始祖仕從雲(邑痒生,今秀才),他事业有成,建造和美大厝。黄從雲,出生明朝。他是礼部公黄廷旦(礼部司主事)叔父,是承德郎公小弟。</p><p class="ql-block"> 黄從雲(公元1578年~1648年)</p><p class="ql-block">和美大厝,三落二护二深井,木石砖瓦房结构,前落,中落,为两间房,后落三间房,大厝两边共四间房,还有两排护厝,两条水沟。和美大厝采用原生态建筑材料,木门、木窗、木墙、木樑、红砖、石基、石梯、石深井、瓦盖、芦苇隔壁、三混土等。</p><p class="ql-block"> 和美大厝,堪称原生态古民居,是明朝时期,美林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西门祖厝》</p><p class="ql-block"> 黄廷旦(公元1597年~1666年)</p><p class="ql-block">生明朝萬暦丁酉年十月十五日丑時,</p><p class="ql-block">卒清朝康熙丙午年十二月廿三日亥時。</p><p class="ql-block">黄廷旦,明朝举人,清朝主政。</p><p class="ql-block"> 他少小聪慧,睿智过人,明书达礼,才智出众。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丙午科举人(相当今日研究生),清朝顺治初钦授漳州府龙岩县教谕(相当今日教育局长),顺治十八年擢升良鄉县知县(正七品官,县长职务),任内政绩卓著,后升禮部祠祭主政(六品官),礼部职员外郎(六品官)。</p><p class="ql-block"> 《福建通志》人物卷:国朝良吏传记载,泉州府南安县黄廷旦举人,为官良乡知县,任内政绩优秀,晋升为礼部主事。《良乡县志》宫师志:知县专栏,记载,黄迋旦,福建举人,顺治十八年任良乡县知县。黄廷旦父范九,他们家族簪缨世族,六世登科。</p><p class="ql-block"> 西门祖厝在美林许厝,三年前已经拆迁翻建。原建筑为汉式古民居,红砖大厝、燕尾脊、石砖木瓦结构,二落五间张一深井,这座古建筑是标准的闽南四合院红砖大厝,结构牢固,使用将近四百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下棋盘大厝》</p><p class="ql-block"> 南安美林松脚有一座六柱公祖厝,俗称下棋盘大厝。</p><p class="ql-block"> 清时,美林松脚,大六柱公黄仲砭,他有六个儿子,居住在叚山,即今松脚片溪仔边。他们建造的棋盘大厝。厝前面有一条溪水,一个风水池,厝座正面向东南。棋盘大厝,两边两排房屋各五间,中间前后为厅,中间是深井。棋盘厝为木石砖结构,在本地民房建筑比较独特。</p><p class="ql-block"> 仲砭(美林松脚六柱公),號昌言,妣张氏,讳片娟,谥勤益;子六:叔治,叔社,叔斜,叔图,叔煦,叔琼。</p><p class="ql-block"> 仲砭(1781~1846年),號昌言:生乾隆辛丑年又五月初五日寅时,</p><p class="ql-block">卒道光丙午年十二月廿一日寅时。</p><p class="ql-block">公妣合葬本山头埔,坐艮坤丑未。</p><p class="ql-block">仲砭家族自从居住在叚山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棋盘大厝,距今已经有二百年左右,依旧保存完整,该座房屋是美林独一无二的棋盘式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恩元大厝》</p><p class="ql-block"> 恩元大厝是美林源源片区现存最古老红砖大厝,这座建筑为五间张二落房屋。</p><p class="ql-block"> 据传说:源源人仲珠自从购买这座房屋以后,经营米行,生意兴旺,后来,再建造第二座同样的房屋是恩元大厝,至今依在,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仲珠大厝》</p><p class="ql-block">仲珠,名照乘,字仲称,號耀轩。武生五品,军功中军府,守御所雲骑尉(仲珠事迹,县志有载)</p><p class="ql-block"> 仲珠(1764~1820年)生乾隆甲申年二月十八日,卒嘉庆庚辰年五月十二日。仲珠,妣苏氏,谥坤员。子五:叔春,叔鳌,叔琢,叔夢,叔建。</p><p class="ql-block"> 我走访源源片区时,遇到一位长者,他向我介绍源源建筑史。他说:恩元大厝是源源最古老房屋,有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他还说:仲珠红砖石埕大厝,使用四块巨石条,垒在大厝正面,石头长约八米,宽约一米。据了解,这是美林建筑史上,使用过最大的石条,用来做墙壁,可见当年南安美林源源的财力辉煌。</p><p class="ql-block"> 美林“叚山”,此地是风水宝地,发祥之地,发财之地,育才之地,成才之地。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可惜大多最危房,要是政府统一修缮,规划成美林古民居大观园,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最想知道的是仲珠红砖石埕大厝是怎样建造。我询问那里的房东。他们说是我们珠官公建造的。东边那座“恩元大厝”是珠官公买来的,西边这一座是珠官公自己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一位长者说:当年建造仲珠故居时,所有石头都是从石砻运过来。当时,公路只通马车,道路简易,路面是土,雨天马车就不能行走。古代,南安交通以水运为主,马路为辅。建筑用巨石和石条不能从马路上运输,都是用水路船运。</p><p class="ql-block"> 源源片区,在美林叚山南面,面对溪美,中为西溪流域,停靠方便。</p><p class="ql-block"> 仲珠大厝,堪称美林建筑典范。清代,嘉庆年间,他创造美林建筑史上第一家采用巨石条建造房屋,第一家使用石条铺双个石埕。我走遍全美林,没有发现第二座大厝有双石埕。</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建造仲珠大厝石埕时,使用大量石块。在砌下层石埕时,因地基靠溪边,此处又是双条小溪汇集处,水流急;所以,多处填石砌基未成功。后来,他们扛佛公问佛,许愿只要让他们地基砌好;每年七月二十九日,就做普渡。那天,他们地基砌石成功,石埕顺利铺成。从此,源源人每年七月二十九日都做普渡,以答谢佛公保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叚西祖祠》</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黄襄考中进士。古代,只有皇亲国戚,进士以上,才可以建造祠堂。美林第一座祠堂是监察御史黄襄进士倡建,历经数百年,多次翻建。</p><p class="ql-block"> 叚山祖祠,俗称美林西祠,始建明朝,源于美林九世黄襄,考中进士,升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p><p class="ql-block"> 现在,叚山祖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二落一深井一大厅古色大厝。厅堂上悬挂着“祖孙父子伯侄科第”。文魁,武魁,拨元,举人,进士等。</p><p class="ql-block"> 据美林族谱《重修叚西祠记畧》:</p><p class="ql-block"> 叚西祠之建,始於有明万历二十三年甲子,计费白金一百二十五两,出於蒸当租谷者,四十五两,余皆龙源公(黄襄进士)自捐,以成之,公旧志云:祠负庚向甲兼邜酉廣三丈八尺深,三位環以缭墙,一堂分立三廟,中廟祀一世,二世,四世祖妣东廟祀,六世祖妣西廟祀,七世祖妣暨祀四位八世祖迨明季遭乱,不知若何变遷,廟中僅祀六世,七世祖妣。</p><p class="ql-block"> 国朝乾隆四十八年重修,易缭墙为下落,併将主合立一龛,崇祀五世,六世,七世祖妣祖叔龙源公及二叔母亦袝食於廟嗣。</p><p class="ql-block"> 后下落罹於火剥,以风雨栋宇,荡然僅存基址,家君浩然於是力邀诸房长,捐金重建。遵古制,筑缭墙,廣仍其旧,深则按谱度地,尚有不符,屡谋诸堪輿家,再为酌定,至於奉祀祖妣,则不敢有所废兴,祠坐拱仍旧,重建兴工,於光绪六年,庚辰,冬十一月告成,於七年春三月,计费白金九十两有奇,皆出自题捐,因记其事,俾后起者得稽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福鼎山庄》</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美林福鼎山庄(九十九间大厝),堪称有史以来美林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红砖大厝。</p><p class="ql-block"> 1936年,南安县二十三都,今美林松源,黄礼荷、黄礼澄、黄礼泰、黄礼闽四兄弟合建“美林九十九间大厝”即福鼎山庄。共用四年时间,建造完工。整座大厝,壮观、美丽,那时轰动整个南安。传说:“有源源富裕,无源源大厝;有源源的厝宅,无源源的富裕”。</p><p class="ql-block"> 福鼎山庄,于民国19年左右买地,开始设计建设“九十九间”,采用汉式大厝,闽南方格,砖石木为主的建筑材料,大厝为三落三层护,护厝和后落叠楼,后落八卦屋顶,歇山式建筑。大厝内有亭,榭,棒头,过水,石埕,天井,石磨,红砖白砖燕尾脊,是闽南建筑和南洋风格融为一体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据说:清末黄礼泰旅居泰国,创办“开泰锡矿有限公司”,从事锡矿,开采,冶炼,经营,销售。事业有成,回乡建业。当时,建造大厝,白银是用麻袋装,采用船载从泉州港口运至南安美林渡口,然后大银是用木棒大称枰称重量。花岗岩是从丰州码头运到美林渡口,建筑材料大部份都是用船运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美林学堂》</p><p class="ql-block"> 1928年9月1日,南安县二十三都,在国民党营长,本乡族长黄玉玺的倡议下,众乡亲集资,创办美林学堂,并且,正式招生教学。</p><p class="ql-block"> 美林乡源源(松源)片区,黄玉玺家族,非常重视教育。他为人正派,领导有方。他的侄儿黄顺哲是首任美林学堂董事长兼校长,他的堂兄黄栋梁是国民党团长,他的叔叔黄奕彩当国民党中常委,侨务主席。</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源源家族,重视教育,培养许多大学生和军官。据说,当年,创办美林小学华侨,番客,乡贤,官民许多人捐资,捐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美林学堂是南安县二十三都第一所学堂。</p><p class="ql-block"> 美林学堂,由钟楼,礼堂,教室组成。钟楼三层,一层为大门前厅,二、三层为钟楼,钟楼内安放铜钟。学堂后落为大礼堂,有演讲台(戏台),两旁是教室;学堂两侧是教室,十多间教室。学堂只有钟楼是采用钢筋水泥,框架建造。其它都是平房。学校走廊都是水泥花砖。教室地板辅红砖,钟楼和大礼堂用水泥磨光地板,非常光亮,色彩美丽。学堂里面还种两棵荔枝树,至今还在。这座学校,是有史以来,美林最美公共建筑,堪称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源源贻经堂》</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美林源源地区,人才辈出,经济富裕。这里,建造美林渡口,仲珠大厝,贻经堂花园别墅,军民两用炮楼,源源祖厝,洋楼等。</p><p class="ql-block"> 黄玉玺:名则玉玺,字寄凡。生光绪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公元一九四九年因病去逝。黄玉玺,就读中央军事委员卢山军官训练团,毕业以后,在福建省保安处保安队第一团第一营任少校营长,负责县城警务治安工作,后任周宁县县长。</p><p class="ql-block"> 贻经堂是一座钢筋水泥框架结构,采用闽南红砖厝宅格式和西洋钢筋水泥样式,中西完美结合的经典建筑。贻经堂,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又融合南洋建筑风格,古今完美结合,即有庄园特色,也有汉式民居模样,还有别墅风格的红砖大厝。</p><p class="ql-block"> 贻经堂前落为主人房,后落是兵房,中间为花园式大操场,用来训练国民党军队。贻经堂是二落二厅仿古大厝,前落三间,中间为前厅;二落中有大厅堂,还有大房边房。后落是平屋走廊式八间房屋。</p><p class="ql-block"> 贻经堂有深井和边房。前面有石埕,前厅和大厅地板是进口花砖。建筑用水泥和白灰是从日本进口,石板从丰州石砻,用木船运至美林渡口,再移至源源。</p><p class="ql-block"> 贻经堂是一座中西完美合堪称经典的建筑,是美林历史上第一座花园式军民两用别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安市美林文化历史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8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黄文明</p><p class="ql-block">摄影;黄文明</p><p class="ql-block">审稿:黄长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