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后期:木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文字说明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周庄是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 。</p><p class="ql-block"> 早春三月,来到这神话般的江南古镇,用我的视角和镜头记录下这秀美和神话般的景色。当天细雨霏霏,放眼望去渺渺茫茫 ,云里雾里,脚下青石板路青苔点点,又像镜面反射着各色人影晃动。我走石桥,穿小巷,乘橹舟,观赏着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古桥纵横,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粉墙黛瓦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 </p> 周庄处处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在美留学的画家陈逸飞风尘仆仆地来到这个地处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他举目远眺,沿河面筑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簇拥在水巷两岸,木楼粉墙黛瓦,灵巧而独具韵致;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典型的水乡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一连拍了十多卷胶卷带回美国。<br> 画家陈逸飞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手法创作了几十幅江南水乡的油画作品,描绘了周庄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他的油画在美国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黄金十月》画展,引起轰动,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 三十八幅以江南水乡为内容的油画刚展出,即被订购一空。<br> 1985年,其中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选为当年联合国 的首日封。 一个地处偏僻、默默无闻的故乡小镇,在画家陈逸飞的笔下熠熠生辉,插上翅膀,飞越大西洋,走向世界,为世人瞩目。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安桥</div>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现在四侧桥楼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楼内设茶室、餐馆和商店,游人既可歇息, 又可赏景,别有情趣。<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桥</div> 周庄双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 ,两桥相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双桥因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 而闻名中外。<div> </div> 周庄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在水乡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 沈厅<br> 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