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NuULbVXPGptr6E3SjQ63A" target="_blank">《我的父母,活成了我的孩子》武志红</a></p>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写关于父母的话题,看到武志红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像写到自己的心坎里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就如文中描述,老父亲把自己隐藏的很深,儿女不主动电话就静静待着,一旦儿女电话多了,老父亲主动电话也就自然多了起来;老母亲控制力比起年轻的时候少了很多,但只要机会来了,依然要发挥一下家长的功能。但父母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舒适,一定是对儿女隐藏的。</p><p class="ql-block"> 父母这样的举动就像小孩一样,即想求得关注,又怕被儿女嫌弃小心翼翼,大部分的时候让人很无奈,碰到自己也很烦躁的节点上时,也很嫌弃父母这样的举动。有时也很希望父母能自我反省、自我改变。直到某天,突然懂得了父母如此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父母的成长道路上一直到年迈时分,都没有人引导他们如何做真正的自己、如何成就自己。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认知中做到最好,可这个“最好”他们真的尽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我们有两次人生,一次活给别人看,一次活给自己看。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有两个自我,一个真自我,一个假自我。</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认知对于他们那五十年代出生的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在年轻时觉悟的,就算换成我们这一代也不容易很早有这么清晰的认知吧!所以学习是终其一生的事,而年龄越大学习的困难性也越大,虽然对人生的体悟会在某一天觉醒,但觉醒的越晚,错失的就越多,遗憾也自然越多。</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做为人的一生都不应该停止学习,而这学习不是向外的索取和利用,而是向内的探索和转化。如此,我们才不会借助外力获得快乐,也不会在外力中迷失,更不会在外力中感到无法满足和无力感。做父母,是要学习的;做儿女,也是要学习的。和人相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们似乎天生很容易学会与外人的相处,但我们很难学会和家人的相处,关系越近,越容易用自我去支配。不是去控制,就是隐藏或远离,但往往过度的自我支配不是让家人变得更疏远,就是在不自知的状态下伤害到彼此。然而这自我分寸的把握,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体验、不断觉悟的。</p><p class="ql-block"> 成为家人是上天给与的福分,但家人一定应该是紧密、热闹,不分彼此的吗?或者说只能有这一种形态吗?血缘只能代表家庭是个团体,但终究每一位成员依然是独立的、个体的。家人是彼此的修行,成就彼此的最好渠道。有些家庭美好、和谐,这是天大的福分;有些家庭吵吵闹闹、纷争不断,想来那也是他们该践行的路。但不管好与不好,我们都应提升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准则、自己的自我去接纳家人的不完美,接纳家人对自己的不认同、不顺从。如若感受家人让自己不舒适和生气,我们需要看看自己生气和感觉被伤害的真实心理是什么。是真的家人举动不合适,还是家人的举动让自己有了被冒犯、被否定的感受?每一次的觉察,都会让自我不断地升华;让自己快速成长;让不愉快的次数也不断减少,直到有一天一切归于内心真正的平静,一切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接纳和包容!</p> <p class="ql-block"> 父母年龄越大越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内心的关怀。当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壮年的我们很容易向下去包容,失去向上包容的耐心。而父母只剩我们了,除了向下再向下的包容,就是等待我们对因为年迈正在退化的他们的接纳。包容、陪伴父母年迈的退化就是我们学习的途径,也是为我们老了后接纳自己因年迈带来退化不舒适、不适应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接纳才能更好的面对、调整、适应,人生不就是在不断地面对、接受、改变、适应的过程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