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故里有感

登高望远..桥

<p class="ql-block"> <b>书圣故里有感</b></p><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在上千年的历史里,积淀出厚重的灿烂文化。近代蔡元培、黄宗羲、刘宗周等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鲁迅故里到书圣故里,不过十分八分的路程,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一位姓王的人力三轮车师傅不停地向我推荐自己,讨价还价后上了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师傅满头乌发,精明能干又很健谈,虽然50多岁,登起人力车却轻里带风,令人佩服。“我在工厂打工,利用休息时间拉脚,一年总收入10多万没问题”,王师傅边走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自豪的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阳从远边的树梢上慢慢地滑落下去,街面的行人也渐渐地稀少了。王师傅的人力车发出“噔噔”的共振声,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我仿佛一下子来到了远古时代。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是绍兴保存完整的古宅区域,黑瓦白墙,青石铺路,小桥流水,古木参天。行走中,不时的看到遛鸟的人,从高处摘下鸟笼子,准备回家。街道两侧,串串红灯笼悬挂在房檐下,红的耀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书圣故里大多居住着上了年纪的人。自家的门庭前摆放着一把竹藤椅,一只紫砂泥壶,年长者舒展着身子,慢慢地品着茶,或哼着小曲儿,翻看着手机,或与过往的熟人打着招呼。更有三五人围坐在一起对弈着象棋,奶奶们用方言聊着只有她们自己才能听得懂的故事。外乡人羡慕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在这凝固了的空间里,只有书圣人自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至今完好保存下来的各式石桥数不胜数,有的成为地标式建筑,有的默默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行人,还有游弋在东西小河中的乌篷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师傅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造型各异的小桥,蜿蜒曲折的河流,还有无限伸延的青石板路,陪伴着他从快乐的童年走到了暮年。家乡的每一棵老樟树,房顶上的片片青瓦,墙头上的株株蒿草,还有高高挑起的房子翘檐,都心存它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一座其貌不扬的石桥旁王师傅停下了车,顺手从车上解下微微泛黄的毛巾,轻轻地擦去额头上的汗珠。我以为是累了歇歇脚,原来他又做起了“导游”,表情神秘地介绍绍兴最有名的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王羲之每天出门都要穿过蕺山街,再经过眼前这座小桥。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婆婆,日复一日的在桥头摆着地摊,售卖自己制作的六角扇子,生意惨淡,王羲之每每都看在眼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天,王羲之产生怜悯之心,前去对婆婆说:“您制作的扇子工艺不好,更没有特点,怎能卖得出去,不如我在上面提几个字,您看如何?”婆婆不认识王羲之,随口答应。王羲之找来笔墨将扇子逐个题字,落款后对婆婆说:“再有买者告知这些字迹是由王右军所题,一定好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婆婆按王羲之所言照做,一会儿功夫扇子卖光了,很是高兴。次日,婆婆又赶制更多的扇子坐等王羲之再次题字,天天如此守候,王羲之无奈只好避之出行。后来人们把王羲之昔日题字的小桥,更名为“题扇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喜爱珍珠和大鹅。一日,一僧人来王羲之家做客,喜爱玩物的王羲之顺手将珍珠放在茶几上。客人走后主人察觉茶几上的珍珠不见了,王羲之怀疑是僧人顺手拿走,心思不快。僧人得知王羲之的疑心,终日郁闷,不日而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天,大鹅也死了,在鹅的肠道里发现了丢失的珍珠,王羲之悔恨不已,错怪了僧人,使其蒙受不白之冤。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戒掉把玩饰物的习惯,并将自家宅院捐献给佛家,取名“戒珠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绍兴的黄酒名扬天下。古巷深处,藏有一家名为“越酿工坊”的酒厂,在寸土寸金地段有这样一家百年老字号,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顺着酒曲的飘香,来到酿造黄酒的后院,黄酒生产从选料、发酵、酿造到包装的全过程尽在眼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固然先进,但越酿工坊的黄酒,还是坚守传统工艺酿造的技艺。我不爱好饮酒,酒香诱引我买酒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泽国之乡的绍兴,最不缺的就是水,让生长在北方缺水的我,心存妒忌。书圣故里古井随处可见,一座座古井镶嵌在石板路上多少年无人知晓,它生生不息的养育了这里的人们,滋养着古城花朵璀璨,大树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一位老婆婆从余晖中款款而来,虽然年近古稀鬓角灰白,但老人的身板硬朗,步履坚实。她双手拎着水桶,从我面前直径地向古井走去,我好奇的凑了过去,征得老人的同意,学着样子一点点地把水提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婆,家里通了自来水,怎么还费尽力气到这里提水?”我好奇的问道。“从小我就吃这井水长大,用它方便,顺手”,阿婆很开心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坚持把两桶水送到老人的家中,哪晓得古井离老人家还有很远的距离,老人紧跟在我身后不停地叨咕着,担心我体力不支,或把水花溅在身上,又说这个年轻人心眼好,出门在外不忘做好事。我调皮的回应:“我原打算做好事不留名,现在好了,经您这么一宣扬成了名人”。更有居民打趣道:“我家也需要提水,帮忙帮到底。”引来众人阵阵笑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师傅的人力车在我身前身后不停地穿梭着,我徒步东走西串地观望、拍照,又不时地叮嘱师傅看好我的背囊。师傅拍着胸脯保证:“咱绍兴的社会治安好,市民的素质高,我拉人力车多少年,还没听说客人的东西丢失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街边的路灯逐渐亮了起来,偶尔看到当地居民匆匆而过。 </p><p class="ql-block"> 借着飘来的一曲轻柔小调,结束了我一天的绍兴旅行。</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9日于诸暨</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日修改于鲅鱼圈</p><p class="ql-block">注:蕺,音j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