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明政委是训练团走出去的名人,是我仰慕的老大哥、老前辈。他转业回沪后虽偶有微信交流,但一直未曾谋面。 前些时日,潘政委和嫂夫人带着小外孙来青故地重游,战友小聚,为他接风洗尘。席间,获赠他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亲笔题写书名,北海舰队原司令员王继英中将和著名剧作家胡惠英等作序,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大作《凡路》。时值国庆长假,我没有外出游玩,几乎一口气读完。<br> 古人说文如其人。潘政委的真诚为人、敦厚周慎、恭谦有加处处流淌于文中。《凡路》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真实、质朴和谦诚。<div> 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宏篇巨著,没有浮华夸张的描写,都是心路历程的独白,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读后却使人心潮澎湃、思绪绵绵,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书中人物许多都是老首长、老战友、老熟人,虽多年不见、久不联系,但却又在书中相聚、重回芳华,仿佛大家围坐一起,海阔天空,促膝交谈。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时的惆怅,酸甜苦辣咸、宫商角徵羽汇聚了作者的百味人生。就像走进了敦煌莫高窟欣赏千年壁画和泥塑,历经岁月的侵蚀和磨砺,更显其精美绝伦、雄伟瑰丽、多姿多彩。凡是有过在军队、尤其在南泉或舰队机关工作经历的人,往往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眼球。能够迅速唤起久远的记忆、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发深深的思考!<br> 真不愧为宣传战线上的老兵,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蕴藏心底的文字就会自然流淌,奔腾不息,真是才思泉涌,功底扎实,宝刀不老!<br></div> 潘政委年长我十三岁,1972年12月入伍,训练团学习机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海舰队工程船大队当轮机兵。1973年底,为充实和加强教学力量,作为专业骨干的他又被选调回到训练团内燃机教研室当实验员,是标准的老南泉了。<br> 我1984年11月入伍到南泉时,他已调舰政宣传部。我们擦肩而过,有缘相识却无缘相逢,没有机会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缺少了当面学习、耳提面授的机会,实乃人生之憾事。<br> 记得1988年初夏时节,海司管理局和舰政宣传处都到训练团选人,要求有一定文字专长而且钢笔字要写得比较漂亮,我是其中推荐人选。当时干部股林股长动员我说:“你哪儿也不要去,安心在训练团工作,说不定哪一天有直接提干的机会!”。<div> 非常幸运,我被老首长言中了。1989年后军队干部生长机制实行院校培养为主、士兵直接提干为辅的两条腿走路。1990年3月我在老家休假,突然接到干部股牛干事发来的电报“见电速归!”我匆匆忙忙赶回部队,牛干事告诉我,“团党委常委会已研究确定你提干,而且全团只报了你一人,急等报材料,马上去体检!”<br> 而那一年舰政宣传处来选人的就是宣传科长潘黎明。虽然那一次我失之交臂没能成行,但他与我亦是有知遇之恩的!特别是后来我在政治处工作期间,经常听训练团的老首长、老同事们提起他在宣传股时的点点滴滴和辉煌成果,都津津乐道、引以为豪。尤其是当年他在《红旗》杂志封三发表的“清淡之风不可长”一文引起了热议,训练团的老同志们至今印象深刻、成为美谈。</div> 训练团作为水兵摇篮,担负着为海军培养水面舰艇专业兵的重要任务,是海军战斗力生成的源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每一个留在训练团的兵也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当时能留在训练团就基本意味着提干,但当年他提干时却一波三折,好事多磨。虽然在同龄战士中首批上报,却因为“社会关系有问题”,曾连续三年都失之交臂。但他从不气馁,从不埋怨,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工作,终于赢得首长和机关的一致认可,于1976年10月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提干担任内燃机教研室助教。<br>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是一个积极上进、不懈奋斗的追梦人。写作不是高科技,虽人人可以学会,但也要有一定天赋,更需要刻苦学习反复磨练。训练团兵员多、经历广、成分杂,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每一名新战士身上都有动人的故事。工作之余他常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时有报道见诸报端。他提干后的第二年,就如愿被选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当干事。我曾在训练团从事干部工作多年,从教研室直接选调到政治处当干事的还不多见,一般应从大队干事、书记员或学兵队政治指导员中选任。<br> 好学上进、不断进取是他一直的坚守。到宣传股后,他非常珍爱本职,但也十分清楚因“文革”中断学业而带来的先天不足,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如饥似渴地学习政治理论和阅读文学作品。业余时间别人是在打牌看电视,他却是在伏案耕读、秉烛待旦。1981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冠军赛,可谓万人空巷、举国欢呼,连路人都驻足观看,他难得和大家一起观看时,竟然问“这是上半场还是下半场!”<br> 技高于人,胜人一筹必须加倍努力,今天付出,明天必定收获。潘政委正是靠着这样的坚韧和执着,取得了娇人的成绩。除了起草团机关文电报告外,各类新闻稿件频频见诸报端,在舰队师团单位中名列前茅,进一步扩大了训练团的影响,为训练团赢得了荣誉。<br> <div> <br></div> 环境可以塑造人,积极向上的成才环境可以产生很强的连带效应。当年宣传股潘黎明、陈宝树、段跃中、王向阳被称为训练团四大笔杆子,他无疑是老大哥、领头人,他们一起书写了训练团宣传工作的传奇。陈宝树、王向阳先后调舰队司政机关担任舰队首长秘书,段跃中调《人民海军》和《中国青年报》任编辑记者,后留学移居日本。他们都用过硬的作风和辉煌的成就续写了南泉精神,在训练团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iv>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983年3月,舰政宣传部长陈继英慧眼识珠,把他挖到宣传部教育科任正连职干事,1985年5月又越级提升为训练团宣传股长(正营职),同年底又调回舰政宣传部。从此潘政委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踏上了成长成才成功的高速路。<div> 在我印象中,这位老大哥、老前辈作风朴实、平易近人。无论对将军还是士兵,既不卑躬屈膝也不盛气凌人,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和蔼可亲。<br> 记得1989年4月,单樱含苞待放,柳絮满院飘舞,新战士们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入营。政治处甄副主任通知我和宣传股王干事到南泉火车站去接人,但他并没有告诉我去接谁。<br> 当时的南泉,交通还十分不方便。公共汽车只有平度到青岛的过路车,每天不过一两班,而且还要到营房北边两公里外的王演庄,既不准时,也不方便,出行的最佳方式就是火车。当时有一对青岛到蓝村的市郊车,每天早上8:30经过南泉到青岛,下午3:30从青岛站始发,大约5:30左右到南泉。从南泉去青岛无论是办事、逛街、回家或是年轻军官谈恋爱基本上就是坐这趟火车,每个在南泉当兵的人印象极其深刻。车上没有座位,只有两排长条凳子固定在车厢两旁。从南泉上车基本上碰运气,赶巧了能有地方坐,大多数时间只能站着。车上进城卖生肉禽蛋、瓜籽雪糕、地瓜花生、笤帚簸箕的中年妇女穿插于车厢,席地而坐,遇到查票的就来回乱窜。</div></div> <br> 傍晚时分,我们两人骑着政治处仅有的两辆公用自行车一阵猛蹬,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南泉火车站。随着一声刺耳的气笛长鸣,火车喘着粗气拖着长长的浓烟缓缓驶进了站台。我跟着王干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要接的人。过了好一会儿才在人群中发现两名身穿军装,面容清秀、斯斯文文像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王干事连忙上前行军礼,握手寒暄:“潘科长您好,一路辛苦了,我们在这等候多时了,团里就这么个条件,今天只能委屈您坐自行车了!”“没关系,回娘家讲什么条件嘛,这就很好了,想当年我在南泉的时候连个像样的自行车也没有呢!”潘科长挥挥手说。这时我才如梦方醒,这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舰队“一枝笔”潘科长啊,心境如此淡然,下部队竟然简从到连车也不要,坐自行车也毫不介意,依然谈笑风生,着实叫我心生敬意、刮目相看。 <br> 当时我还只是一名战士,在干部股帮助整理干部档案。我记得潘科长问过我:“你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里人呢?小罗你讲话声音很好听啊!”没想到只见一面,他就记住了我。第二天一见面老远就喊“小罗早!”我心想,堂堂北海舰队政治部机关的科长,没有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官架子,始终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竟然还能记住一名基层战士的姓名,怎么不叫人感动呢?<br> 或许这样下部队对潘科长已经司空见惯,以这种形式到南泉可能不一定记得,但我却一直记在心中。<div> 韩愈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潘政委乐于助人、惜才爱才、甘为人梯我早就有耳闻,他把发现人、培养人、锻造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和追求。1990年七、八月间,他来南泉下部队时,听政治处何主任说起训练团一名化名“艾克”的新战士写了一篇杂文,海军报寄来了稿费,却查无此人,不知分到哪里去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机关后,他发动全舰队新闻干事在舰队范围内查找,终于在工程船大队找到了这名战士,并将他调到舰队报道组,后又送他考入军校。<br> 1993年3月,潘科长被任命为海军四0 二医院政委。时值医院面临精简整编,历史遗留问题尖锐,医务人员分流和部队职工安置矛盾突出。潘政委发挥大机关政治工作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复杂和棘手问题。在四0二任职虽只有短短的一年半,但是政治工作成绩斐然,做到了思想不乱、人心不散、经费不超、装备营产不流失,得到了舰队和青岛基地首长的高度肯定和官兵职工的一致好评。<br> 2010年时任北海舰队军务处处长的李长忠来南泉下部队,闲聊中又谈起了1981年在训练团通信班当通信员时,当时还是宣传股潘干事给予了他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给他送字帖让他天天练习,还像老师一样批改指导。考军校前手把手给他辅导作文,以后又举荐他到舰政宣传处工作,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谈到老领导,言语间充满了感激。<br> </div> 樊百成,年长我一岁,早一年入伍到南泉,我们既是老战友,又是老同学,他是战友圈、同学圈中公认的秀才。平时言语不多,但多才多艺修养极佳,时常有惊喜,属于那种越相处越厚重、越品读越高深的人!因为表现优秀,尤其是字写得特别漂亮,1985年被潘科长选调到宣传部抄写材料。1988年又被舰政干部处选调到任免科负责档案整理工作。他当兵前学过木匠,心灵手巧,慧通妙悟,做事认真、有板有眼,每一个点画都是在用心书写。他的钢笔字清新隽永、飘逸出尘,辨识度极高,大有米芾、启功之范。那时舰政干部处首长呈批件和下发的各种文电基本都是出自百成之手。1993年我们一同考入西安政治学院学习两年,百成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也在政院收获了爱情。<div> 2012年,听说当年的“伯乐”大作封笔,《凡路》第一部即将出版,他饱含感激和敬仰深情作序,读了令人感动。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他内心博大、感情真挚、极富情怀,既有张力又很细腻,就像一件做工精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div><div>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潘科长帮助提携过的士兵,后来建功成才者,在北海舰队还可以历数很多,有些甚至他自己都忘记了姓名。作为人生阶梯的托举者,他从不求回报,只享受成功的快乐。有些同志虽然职级都早超过了他,但他们不管身居何处,依然心存感念,甚至把他当作一生良师。</div><div><br></div> <br> 纵观潘政委的心路历程,最辉煌的时期是部队二十三年,似大鹏展翅,蛟龙入海。二十三年当中又有两个高光时刻:第一个高光时刻是1973年至1983年训练团十年。这是他淬炼成钢、磨刀砺剑的十年,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训练团初露锋芒、脱颖而出。第二个高光时刻是1983年至1993年舰队政治部十年。这十年是他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深海亮剑的十年,是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到成熟成功、游刃有余的十年,可谓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这十年中,他多次参与执笔起草了舰队党委的重要报告、重要会议首长讲话。经常跟随舰队首长下部队并撰写调研报告,起草文电指导部队工作,受到上、下一致好评,多次立功受奖,被公认为“舰队一枝笔”,作为一介文吏,这既是肯定,也是至高的荣耀。<br>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用自己的实践告示后来者,只要肯努力,人可皆舜尧。<br>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每天以平凡的心去做平凡的事,这就是不平凡!”也正如舰队王继英司令员在序言中写道:“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在于官大官小,钱多钱少,名大名小。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国家、社会、百姓、家人、亲友是否尽了心,尽了责。只要努力了,尽了心,即使平平常常,同样美好,同样出彩,同样幸福,甚至同样伟大和高尚”。<br> 潘政委虽是凡夫但不是俗子,寻的凡路但并不寻常。1995年,在人生画卷正需着色、上升通道充满希望之时,他婉言谢绝领导们一再挽留,下定决心见好就收,怀着深深的眷恋,脱下心爱的戎装,告别熟悉的军营,挥手“第二故乡”,转业回到了生于兹长于兹念于兹的故乡--上海。<br>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他这一路走来,卓而不群,平中见奇,凡路不凡。<br> 不知不觉中《凡路》已翻至封底,仍似意犹未尽、悬念重重,新的战场会有新的感悟,热切地期盼着《凡路》第二部、第三部汇集出版,以飨读者。<br> <br> 罗云成<br> 2017年10月于青岛浮山湾畔<br> 2022年3月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