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战火纷飞中一颗耀璨的流星

万顷晴沙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所传奇的大学,只存在了短短八年的时间,却能以天空中璀璨闪耀过的流星被后来者记录怀念。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断裂,也在战火中肩负起了文化复兴的艰巨使命。</p><p class="ql-block"> 这所大学,就是掩映于中国西南边陲一座小城一一昆明里的“西南联大”。以“四季如春”而令人心弛神往的昆明,因为有了这所大学,让他的眉眼间又增添了几分厚重,从而更让人迷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暖燕啭、满城飞花的三月,我走进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脑海里闪过的是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胸中泛起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恍然间觉得脚下的土地,比以往厚实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于庄严肃穆的西南联大纪念碑前,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岀1938年清华、北大、南开的师生们于战火纷飞中3000里辗转昆明的场面,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无疑又是一场关乎民族文化血脉的“长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路南下,欣赏着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同胞在肆虐的战火中流离失所。不愿意自己的山河就这样支离破碎,于是,一颗顽强不屈、奋力拼搏的种子在心里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1946年,西南联大存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3000名学生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1位两院院士及1000多位人文大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荣誉都是在艰难困苦,筚路蓝缕、陋巷箪瓢、甚至敌人的轰炸中产生的。苦难只会让我们迎难而上,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再读碑文上刻的校训一一刚毅坚卓,感受在那战火纷飞中依然兴旺的民族精神,士气因了炮火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刚毅。对联大的师生们来说,那会是一段在他们生命中,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民主草坪上,回想闻一多先生多年前在此慷慨陈词的画面。开放、兼容、民主、向上。正是有了陈寅恪、吴大猷、闻一多、朱自清这些世界级大师酝酿的肥沃土壤,一棵棵小草才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修补起战火炸裂的断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得以廷续,千年不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完一二一纪念碑,抚过曾经书声琅琅教室里的桌椅,曾经的那些人和事都早已走远,成为历史褶皱中一粒粒毫不起眼的微尘,而后来的人,还一批批不远万里奔赴于此,回想、愐怀、记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被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拉得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记录了我们信仰与悲欢的地方,这个有着中华民族血脉根源的地方,有空,我们总要来看它一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