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恭门学区中片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

浅夏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国地震局、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的“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下午3点在央视频、新华网等平台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小学生对地震到来时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掌握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掌握更多的自救,逃生,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2022年3月28日三点全体小学生观看“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直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各校班主任通知学生们准时观看直播</span></p> <p class="ql-block">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震减灾事项</p><p class="ql-block">一、防御地震灾害 构建和谐社会</p><p class="ql-block">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防御地震灾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p><p class="ql-block">现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倍加珍惜生命。</p><p class="ql-block">防御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二、牢记唐山大地震、“五•一二” 悲剧不重演</p><p class="ql-block"> 地震灾难时时威胁着人类,我们不能忘记44年前唐山大地震和201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汶川大地震共造成六万多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p><p class="ql-block">地震的警钟还会敲响!聆听这大自然的警钟,牢记这血的教训,不让悲剧再重演。</p><p class="ql-block">三、科学掌握地震知识 有备无患受用一生</p><p class="ql-block">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大多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地震。如果平时学习了防震、避震的知识,遇震时所掌握的正确的避震知识和自我救助能力,很可能会成为求生的关键。无数的经验证明,掌握知识和不掌握知识是不一样的!无知是杀手,无备是隐患,有备无患才能受用一生。</p><p class="ql-block">四、谣言止于智者 轻信源于无知</p><p class="ql-block"> 地震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是另外一种与地震有关的灾害,地震谣传如果蔓延开来,轻则会使一些人惶惶不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重则有可能出现大量搭建防震棚、抢购物品、人员外流、停工停产等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再有甚者,可能会造成跳楼避震、拥挤踩踏、愚昧迷信等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识别谣传的真实性并不难,按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公告、通知,其它都有可能是谣传,所谓“内部地震消息”、“外国专家预测”等等则是最典型的地震谣传。</p><p class="ql-block">五、新屋设防 旧房加固 防患未然有保护</p><p class="ql-block"> 通常房屋的抗震加固要从加强抗震强度,提高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通常有: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抗震施工三个环节。建筑工程抗震加固有六项措施:包角柱、扶壁柱、圈梁、钢拉杆、支撑和夹板墙。</p><p class="ql-block"> 对于许多建房时根本没有考虑抗震的性能,建筑质量不高,年久失修的房屋,应该检查鉴定并及时加固维修,增加房屋的稳定性。屋顶的烟囱、高门脸、女儿墙等容易破坏的部位,应采取加固或降低高度及必要时拆除等措施。</p><p class="ql-block">六、家中常备应急箱 化险为夷派用场</p><p class="ql-block"> 处于地震多发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家庭,应该准备一个防震应急包,把它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便地震发生时能够随身携带。应急包内应存放一些震后急需的物品,如:食品、饮水、药品、手电、无线电收音机、家庭成员卡片以及刀、绳子等一些常用的救护工具。选择这些物品的重量要尽可能轻,体积要尽可能小,食品还要按照保质期的要求定期更换。</p> <p class="ql-block">  “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p>

地震

防震

抗震

知识

减灾

加固

谣传

科普

避震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