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校庆时,我写了一篇《老陈敲钟》的文章,勾起了不少师生的回忆,好多人都夸陈忠信老师工作敬业,堪称jz一中教工楷模。今天再来追忆另一位教工楷模——赵麟昆老师。</p><p class="ql-block">赵老师是石家庄新乐人。据说,日据时期,为混口饭吃,他曾任日本人所办学校的教员,会一口流利的日语;1949年,jz一中建校伊始,他接受组织安排,来校担任语文课。</p><p class="ql-block">赵老师说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他热爱读书、知识渊博,总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部传授给弟子们。课堂上,他逐字逐词逐句讲解,同学们受益良多,每学期都会用掉好几个笔记本。讲得细,教学进度必然就慢,每到学期末,同课头儿的老师课本都讲完了,他还拉下一大截儿,但学生都觉得他的课听得过瘾。也许是结不了课或是考虑到年龄大的原因,学校安排他去管理图书馆、阅览室和报栏了。</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我上高中时,感觉赵老师就极显苍老,似乎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大概是历经人生坎坷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候,每天清晨,在操场东北角的一片灌木丛前,总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身材不高的老人,推手移步,一招一式地练着太极拳,无论寒暑,从不间断,这就是赵麟昆老师。印象中,他是学校练习太极拳最早的老师。</p><p class="ql-block">他负责的阅览室位于学校南北马路东侧,一排北屋房的东头,东邻操场。说是阅览室,其实就是一个三间教室,被当作阅览室使用而已。</p><p class="ql-block">阅览室内靠近西墙处是一排书架,上面摆放着《读者文摘》《大众电影》《河北青年》《故事会》《知音》《演讲与口才》《飞碟探索》之类的杂志,也有《人民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等报纸。书架前围着一圈被当作柜台的书桌,赵老师时常站在书架与柜台之间,发放、回收杂志和报纸。房间的其它地方摆放着书桌和长凳,供师生阅读时使用。</p><p class="ql-block">那时学生升学压力小,作业也少,每当下午第二节下课的铃声响起,好多人便一阵风似的飞奔进阅览室,以免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被别人借走。</p><p class="ql-block">进门后排队,递上自己的借阅条后,赵老师都要仔细审查,如果发现你借条上的字写得不工整,或者有错别字,他会耐心指出,手把手教你怎么写。由于怕耽误借阅时间,第二天再写借阅条时,同学们就会慎重很多,渐渐地也就养成了认真书写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接过赵老师递来的杂志或报纸,找个空位坐下,很快,整个人便进入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在大家读书阅报的时候,赵老师通常会目光巡视全场,不停地叮嘱:书报要轻拿轻放,翻书要慢,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更不能撕破。如果发现哪个学生有不爱惜书报行为,定会走到身旁,严肃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阅读时,如有不认识或不知道意思的字词问他,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予讲解;个别他不清楚的,会拿笔记下,查字典词典后,第二天找到班里,给你解释清楚。</p><p class="ql-block">借阅时,有的学生在书上折了角、画了道儿,将书撕破了;有的学生看到书里有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懒得抄写,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男女影星照片,整页撕下;时间到了,有的学生悄悄将书带走,想抽空接着看。这些,都逃不过赵老师的法眼。每天非借阅时间,他都要一本一本检查,一张一张翻阅,发现问题,从不找班主任告状,而是亲自跑到班里,把学生叫出来,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直到违规者深刻反省、承认错误、承诺下不为例为止。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学子后来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赵老师是一个爱干净的人,衣服虽然破旧,但却很整洁。这种讲究也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他管理的阅览室内没有碎纸屑,没有灰土,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师生们置身其间,尽享书香雅趣。</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后期,我考上大学,离开一中;赵老师到龄退休,返回原籍。</p><p class="ql-block">后来,听说赵老师去世,学校曾派人前往吊唁,真诚告慰这位在平凡岗位上闪闪发光的螺丝钉。</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音容犹在,精神不朽。永远怀念赵麟昆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