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好风光

沽上闲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津门风光好</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2022.3.28)</b></font></div><br> <br> 这个春天里,疫情虽然依旧不肯退去,但是,春风照样吹绿了大地,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因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出行受到极大地限制,这样条件下也只能选择就近出游。近郊的那郊野公园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br> 近年来,随着我市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呈现,一大批郊野公园建成对市民开放,为广大市民休闲郊游提供了美好的去处。<br> 其实天津市最早的人造生态公园要数市内的四大公园,天津水上公园、人民公园、北宁公园、西沽公园了。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天津市陆续建设了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津北森林公园、北辰郊野公园、西青郊野公园、临港湿地生态公园等等一大批公园,这些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在尽量做好自然保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郊野原始风貌,在此基础上辅以人工改造,根据当地人文特点增添必要的人文景观,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状况。<br> 天津市是一座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在滨海新区负责文旅工作的老同学也曾这样感慨过,只不过天津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另外一种自然生态加人文景观的复合型旅游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br> 二十年前斥巨资投资兴建海河亲水平台景观建设,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和外地游客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每到夜晚华灯初上,海河沿岸高楼林立,灯光亮化工程,让这座城市变成不夜城,为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海河游船载着游客乘兴游览这海河美景,站在甲板上,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散发着巨大的活力,让人不禁感叹,这里俨然就是水上威尼斯啊,但是她却比威尼斯还要美。霓虹灯灯光投射到海河水面上,河水变成一泓五颜六色的五彩之河,散发着旖旎炫目的光芒。沿河两岸,亲水平台上人流如织,市民的身影和游客的身影交融在一起,分不清谁是本地人,谁又是外乡人,人人咸聚于此,共享此时此景。<br> 天津市政府在对全市河湖治理过程中,打造出以水为主题的人文公园。位于宝坻的潮白河生态湿地公园就是这样一处景观。过去受当地快速发展经济影响,潮白河水收到了很大污染,原来丰沛的河水大量减少,以至于后期为了确保河水充足,不得不采用橡胶坝阻隔的方式将水留住。经过宝坻人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建设,如今潮白河不仅河水多了清澈了,具有极高口碑的多年不见的潮白河鱼重新出现在这里,不仅让当地人品尝到了久违的美味,还吸引来了无数游客携带家人前来赏景品尝美食。其中临河而建的小辛码头村成为潮白河风景区的一张亮丽名片。<br> 小辛码头是宝坻区一个普通的小村,但是他却有着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辽国囤积和运输大米粮食的重要码头,素有“千年古渡”之称。小辛码头村紧邻美丽的潮白河,拥有稻田2750亩,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经宝坻区镇两级持续加大投入,小村庄形成了了凡文化、稻事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四大文化旅游主题,建起了26个农家院,每天可以提供400名游客住宿和2000人的就餐服务。<br> 北辰郊野公园围绕永定新河、新引河和永金水库、大兴水库的“两河、三堤、两湖”,打造的以“大绿、野趣、生态、亲水”为主题的郊野公园。这座紧邻城市的郊野公园依靠数不尽的植物营造出难得的温馨舒适、生态自然的环境,其占地面积 62平方公里,是我市河道公园面积最大的一个。从春季地下的小草刚刚萌芽开始,就有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踏青赏花观景。独流减河沿河两岸经过连续多年的不断治理和建造,俨然形成了一个集水草林鱼为多项内容的旅游休闲公园,由于这是一条直接入海的的河道,这里彰显出与其他河道不一样的精致。在春秋季节,常有大量迁徙鸟类在此停留,海鸥经常光顾,成为这里的常客,大有定居下来的意思。河面上经常出现万鸟盘旋汇聚的壮观景象,从这一点上也足以说明这里的河水水质已经逐步得到而来改善。<br> 除此之外,天津市还有一些湖泊湿地也通过改造成为较好的旅游景观。<br>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南部的大港街道的北大港湿地公园就是这样的一处所在,面积为35000公顷,其中核心区11572公顷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片面积约占滨海新区面积七分之一的湿地每年都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中的重要一站。每年的春秋两季,很多鸟类都会途经北大港湿地停歇、栖息、觅食,补充迁飞能量。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内每年春秋两季迁徙鸟类数量可达到数十万只以上,各种鸟类达140余种,如白天鹅、丹顶鹤、苍鹭、大鸨、灰鹤、麻鸭、野鸭以及各种鹬鸟还有不少叫不上名字来的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全部种类能够占到全国鸟类资源的三分之一。<br> 除此之外还有静海的团泊湖、东丽区的东丽湖、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等等,如今经过多年不懈的建设,大都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绝佳选择,所有区域内几乎都已经健全了相应的配套设施,游客中心、儿童游乐区、餐饮服务区等,形成了功能齐全、服务全面的标准景区。足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这些人工筑建的景区正逐步填补着我市旅游资源匮乏的现状,相信未来的天津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你一想到她就会心动不已!<br> 写到这里的时候内心突发一丝遗憾。<br> 2018年,静海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旅局共同举办了一期大 运河文化征文活动,我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为了更深地了解运河文化,我亲自驱车沿着古运河走完了静海境内50公里的河道。如果你不关注河两岸的现代化建筑的话,行走其间你一定会产生一种走近远古的感觉,千百年来没有多大的改变,河道变窄了,河水减少了,水岸码头店铺不见了,运河中来来往往的商船也不见了踪迹。<br> 前年去位于武清的运河河道公园参观发现,武清区已经将古运河进行了改造,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风格特点的文化公园。据说北京通县已经实现了全域运河治理和修建,形成了独特的古运河文化主题公园,成为新建景区供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欣赏运河文化。而位于静海区界内的这段50余公里的河段至今还保持着沉寂,无人问津。前些年曾在区里的同志带领下参观过位于陈官屯镇上的运河文化博物馆,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有关运河的历史,感慨万千。<br> 其实,在静海区域内古运河两岸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可以挖掘,形成更为系统完善和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人文资源。据了解,1700余公里的大运河所经过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除了天津之外,其他省市都对大运河文化主题进行了深刻挖掘,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点的人文景观。大部分地区对河道进行了系统治理和开发,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旅游休闲区。如果我市能够对此有所规划的话,是否再次给市民旅游餐桌上增添一道更具魅力的旅游大餐呢?<br> 据说国家对运河治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划,如果这个规划能够得到落实的话,相信静海区域乃至天津全境运河流域将借助东风,一改往日运河的荒凉,变弊为利,造福津门百姓,也圆了我们共同的运河梦。<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