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一纪念母亲逝世五十周年祭

方金芳

<p class="ql-block">编者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  家庭、家教、家风,连着国运民生。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透露出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浓浓情怀。</p> <p class="ql-block">重家教,突出道德品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成员的人生历程中,所在家庭具有根本、持续而又深刻地影响。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子女成长中埋下最初的种子,将影响其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深深的家庭教育烙印。领导干部作为弘扬家庭美德的表率者,要更加注重对家庭成员的品德教育,既要有温情,更要严约束。</p><p class="ql-block">  重家风,做到勤廉齐家。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文化风格,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事实反复证明,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要突出“勤”“廉”二字,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整体向好。</p> <p class="ql-block">母亲出生于1938年一个没落富农家庭,母亲是外公家的长女,有子女八人,外婆又在中年时离母亲而去,一家十几口大家庭母亲长女如母地负责年小弟妹。后嫁于一贫如洗父亲,因生活所逼,在那大集体高强度劳作中于1972年因生孩子,无医的情况下逝去!</p><p class="ql-block">而母亲在老家人的眼里是个品格高尚,助人为乐,勤俭持家,敬业勤劳,兢兢业业,坦荡,光明磊落乐天派中国妇女中的一分子,是兄弟姐妹的崇拜者!是家庭教育的典范。虽在人间短暂,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道德素质。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中国文化而言,家就是这个“根本”,家就是这个“泉源”。“天下之本在家”,而在家庭感情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共同的家国情怀,正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清明祭母遐思 </p><p class="ql-block">相传节气踏青赏,孝道相承祭故亡。 </p><p class="ql-block">昔日家声传古老,如今母脸早荒茫。 </p><p class="ql-block">千峰落叶青山在,几抹寒烟傍晚凉。 </p><p class="ql-block">永驻壮心真恳切,凭虚未负到羲皇。</p> <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记得当年刚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台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风情大陆,获得许多人广泛共鸣,记忆里在到金华剧院观看中如同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几乎每个人都泪流满面,手里搽着哭湿的手帕。或许因为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亲情动人场景,它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端口。然在我的记忆里就连这懂事了看母亲的机会都给剥夺了。因为母亲在我六岁的时候,因生小孩,失血过多,在那贫穷落后七十年代,来不及就医就逝去,离开了父亲,哥哥,和我。一家成了三个男子光棍,我们兄弟就成了没妈的孩子,犹如草孩子!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今年是母亲过逝50周年纪念日。随着年龄渐长,回忆过往,脑汁回瞬那孩童时生活片段,是人生一件刻骨铭心事,更何况那生我母亲,虽只短暂六年光阴,朦胧苦酸,也永驻脑间。清明将至,再次突袭着自己的脑皮,为一介草民母亲留点文字符号,以作后世子孙有寻迹,祭祀痕迹,不至于被淹没在大海中,遗憾,愧疚!</p> <p class="ql-block">追寻草根母亲的短暂足迹</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一种爱,她可以超越一切情感,她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她可以创造人间奇迹,那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圣洁的爱——母爱!</p><p class="ql-block">清明将至,一年一度的祭奠长辈的日子又一次撼动了自己那回忆的神经,感触了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因为他具有一切可以回忆的思维;过去亲人的音容总会时时萦绕着自己的大脑,触动着每个细胞。也只因为在回忆中触动的灵感,使人类在想象中对前辈的哀思和寄托。鼓励着人们继续开拓人类亘古未有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虽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和哥哥,但小时候母亲的为人、音貌和举止也不时地在邻里的叙述和描绘中,突袭着我的脑神,也伴随着我成长过程的每一瞬间。每当回到老家见到父亲苍老的身影指着母亲遗留下的遗物,哀声叹气地对着自己及哥哥孩子唠叨讲解母亲生活细节时,我就会睹物思人地思绪万千;就会油然而生地在睡梦中浮现和勾勒出朦胧母亲的一频一貌,也会把自己带回了孩童时艰难曲折人生的回忆;也会去追寻中国平凡妇女所共有的那种质朴、善良、勤劳生活本色草根母亲的足迹。</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个善良、节俭、朴素、大方、好客的人,由此也就得到了她生活着时间里家乡群众的尊敬和喜欢。但由于母亲出生在旧社会一个多子女的没落富农家庭。而外婆又因产子女过多、身体虚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作为一家之长女,也就顺理成章地担负起外婆所应该承担的照看弟妹及家庭主妇的一切家务,还要照顾那年迈的外太公、外太婆。因为在当时的特定年代,外公理所当然地要赚一家八个子女及那贫穷年迈的岳父、岳母的生活费用和口粮。那时的母亲作为八个兄弟姐妹的老大,不但要照看下面的弟妹,而且还要帮助外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庭内本应由外婆所责担的一切内务。</p><p class="ql-block">母亲一向喜欢做简朴而富有好奇式样的小吃,在那物资稀缺,尤其是食品短缺的60、70年代,母亲也从没有在吃的方面亏待过我和哥。只不过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母亲所做的饭菜和早餐小吃都出自父亲和母亲自己劳作所收获的所谓特别食物——地瓜粥、萝卜汤、玉米糊、野菜粥,这也是我们早餐的常客;霉干菜、萝卜干、腌雪菜、腌萝卜是我们常年主打菜,而青菜、蕃茄、茄子、丝瓜、南瓜、葫芦瓜等这时令蔬菜是勤劳的父母、亲,利用集体出工前后的早晨和傍晚“加班”,在自家的自留地、田里种植出来的少量格外收获。这是勤快的母亲也就会像变戏法一样地轮流变换早餐和主食陪吃的菜肴。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确实在那计划年代“米”是稀缺之物,是不可用金钱容易买到的食品。因此母亲利用这“五粮杂谷”式的有机填补食品变换着的做法,使我们对这些粗粮和普通菜肴也吃的津津有味。每当在饭桌上,自家腌的青脆爽口的萝卜,嚼在嘴里嘎巴嘎吧的。母亲在对座盯着我们望了一会儿,突然会笑说:“听你们嚼的声音,真清脆,我这个内当家的手艺总算有点‘收获’了。”说着也会把大个的腌萝卜往我们的碗里送,又会笑嘻嘻地会对我们讲:她小时候在外公家还没有你们这福气。那时你的外婆不但要帮外公到田间劳作,而且还要养猪、牛、鸡及烧外公一家子十个人的饭,是没有时间来腌制这萝卜。如果有的话也是一个大家庭分吃,外婆每次都会唠叨教育我(我的母亲):“你是家里的长女,要省让点弟妹们,现在我们家还算你外公有点本事,总不只于饿着你们,但人要有远虑,现在这种年代不知什么时候遇到天灾人患的,那我们全家十几口人遭殃就难解决了。所以你要做出作为一家老大的好榜样,带个节衣缩食的好头,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家规啊。”</p><p class="ql-block">母亲又是属于那种比较朴实、有点倔强,永不言抱屈的人。每每回到家乡或者是家乡来的堂叔婶、伯父大妈,特别是姨妈、舅舅围座在一起和父亲谈论家事的时候,总离不开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尤其是家乡的二叔和小叔叔看到我们兄弟俩回家总是会叫到他们家喝两杯。也就会边喝边聊地叙述当年母亲的往事:因为二叔是母亲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小叔更是有着三个自然村的大队支部委员兼民兵连长。这对当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相对闭塞的中国农村,大队干部有着对村民绝对的管理权。那时的父亲也是大队重要岗位的干部——粮食保管员。二叔和小叔和父亲的接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的很近,相互之间也要汇报和商量大队的事沟通频繁。这对特定的六、七十年代的政治斗争复杂岁月,在他们所做的工作中,稍有闪失,就会招致群众的批判。父亲又是一个精细、诚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人,无论是对家里人或外家人都一视同仁,从没有特殊地在那粮食严重短缺,贵如黄金时,在他自己的权限下给予我们和母亲的弟妹的照顾。并且还经常整天操劳在集体粮食仓库和大食堂里,家里基本上是由母亲划算和持劳。所以也就在两人之间时常会产生隔阂,有时甚至吵架,常常会被小叔叔碰到。因此小叔叔对母亲的往事记忆犹新。他说:“嫂子和大家相处得很好,谁也对她说不出一个‘不’字来。她并非逆来顺受,安于窘困和荒芜境地的闲人。在当时的特定年代大集体劳作时,比别人多干活。你的母亲是个苦命的人,在没有嫁给你父亲时的娘家是个长女,而你们的外婆又在哥哥出世不久过早地离开了母亲,抛下三个弟弟,四个妹妹,而且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比哥哥大不了几岁。“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外公又在那政治风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又遭人诬陷关进了牛棚。后来不小心摔坏了一只脚,成了残废,雪上加霜。这对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家庭是多么的不可想象啊!俗话说:‘没有母亲的长女为妈’。因此,你的几个舅舅、姨妈只好投靠你母亲。在那个年代最主要是人吃饭的问题。虽然你父亲是当时大集体、吃大锅饭的粮食保管员,因为父亲是一个倔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不会利用他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并帮衬投靠你母亲的舅舅和姨妈。只是教育他们靠自己诚实的双手劳动。并说服母亲带着他们到田头拾稻头、麦穗及花生等生产队收成之后所遗留下的粮食。母亲也会利用生产队人员在劳动中间休息片刻时见缝插针地帮助整理,以解决因人口的增加所需的缺吃粮食。通过勤劳的母亲起早贪黑的变着花样的添补些野外可以吃的青草类的植物,尤其是我们所在的村是半山区型的黄土壤丘林地,一经开荒,在雨水过多的梅雨季节扦插上蕃薯叶,一到秋天就可以收获大量的蕃薯,在那特殊的年代是城市无法比拟的;更是在那缺粮饥荒,饿死人的闭塞中国人的最好填充肚皮的“精食品”。所以在我们家虽然增添了好几个人口,也不只于饿着。</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胸怀是宽阔的,心地很善良又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一年到头她所穿的衣服都是好几年的,外面穿的衣服也是补丁加补丁。有时我们哥俩讲母亲像讨饭婆。她嬉皮笑脸地轻轻说:“我是讨饭婆,你们就不要读书了,以后就干脆跟着我一起吃苦吧。”</p><p class="ql-block">哥比我大五岁,他比我懂事得多,从小就能替母亲分忧。且在读书中几乎都名列前茅。而我却在小时候专门哭,有时连续哭好几个小时,邻居都叫我“哭大王”,但母亲总笑笑地袒护着我,父母亲之间为了我这哭的也就经常地吵闹,有时因母亲的宠爱、哄我时间过长而耽误了父亲回家吃饭而母亲没有做好中饭,父亲就拴碗筷、打我。这时的我大概受父亲洪亮的声音影响也会停止哭闹。母亲也会利用这空闲时间,利索地做好饭,母亲就这样默默地维护着我。有时我听到旁人夸母亲“会安排,会治家”。母亲只是笑了笑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装穷叫苦没人怜。再说孩子在读书,在同学面前也要像个样。”是啊,母亲就是这么个人,替自己考虑的少,往往替人家、替子女想的多。</p><p class="ql-block">母亲是在一年中最炎热夏季,稻谷成熟时。用原始的镰刀人工抢割集体稻谷,当时怀着八个多月身孕,强度劳作,弯腰次数频繁割稻,而劳累过度早产出血,在用落后的人力独轮车送往金华县城路上,失血过多休克而死亡。我正好是暑期放假在外公家玩,哥也因父亲送母亲治病而之时,由舅舅接到外公家,而不知母亲死亡的消息。后来,为了不让父亲和我们俩兄弟过多的悲痛、伤心。就由外公选了址和叔伯姑姑及乡邻等帮助下,匆忙下葬的。使得我们兄弟没有尽到作为儿子送母亲最后一程的愧疚之心一直伴随生活的每一瞬间,终身遗憾。也促使着我们兄弟俩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改造这贫穷、落后社会,而为社会大众不要像母亲简陋的超强劳动下,交通不便,而失去不应该失去的二个生命而奋发图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亲虽然在我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我那孩童洁白的心灵、空缺的大脑里,超凡脱俗的人生舒徐启蒙时,是永难企及有母亲清晰、细腻温婉的印记,也没有过多美好生活情趣和对人性讴歌向往的素淡光辉的境界留铭于脑海。但是,作为一个思想单纯的6岁小童,童年时对母亲的所见所闻,在一个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壑,打下最深的烙印。许多动物都有对生身者深深的眷恋,似乎已构成了一种本能。更何况人作为思想情感的高级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母亲的深切的爱。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记忆。所以,人在怀念故人,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孩童时在母亲怀抱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生命中的失落那一段短暂无比珍贵的时光。尽管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周年了,父亲也仙逝二周年了,儿孙们在春节、清明、冬至回故乡祭祖,就会回到阔别梦绕的苦心筹划夙愿回报和偿还愧疚中,也一定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子已长成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母亲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想到母亲的人品,只艰辛的在人世间生活短暂的一瞬间,使我们做儿子的真正体会到:儿女们的寸草心,永远报答不尽母亲那生养育之恩。愧疚之心使我想写对母亲的回忆,也算是留给儿女和亲人的一点怀念吧!为儿侄们对末谋面的奶奶留一点记忆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自己就是在一种负疚感的精神压力下,时时敲击着大脑的神经而怀念性地回忆,而用文字符号记载来不及尽孝做子女责任,平凡母亲短暂时光,弥补母亲在天之灵的品德行为继续鞭策自己,做一个不负于母爱,不昧于良心的人。</p><p class="ql-block">平平淡淡才叫真,平平安安才是福。一个人按照本来面目生活是最快乐的,歪曲或掩饰就绝对尝受不到生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母亲,安息吧!没有尽孝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这时父亲健在老家活动轨迹</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野菜满山遍地,采摘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