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草莓收获时

亦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正是草莓收获时,市场超市的草莓琳琅满目,个大肉肥,颜色鲜艳,让人口水垂涎。当然价格是比较贵的,挡不住诱惑自己挑选了几个,回家一吃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今年七十七岁了,生在农村当时生产认也种植草莓。这里草莓不叫草莓,大家叫它洋梅果,我们这的草莓可好吃了,颜色鲜艳,酸甜可口,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是五六十年代,还没有这么多污染源,到地里避开守夜人摘一枚,吃起来特别香。回忆起来,现在的草莓可差着十万八千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住在天津小有名气的“北五村”,当时是美丽的鱼米之乡,主要是种植蔬菜为主,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万子豆角等,目为紧临海河,也种植小站稻。早年这里也种稙草莓,那时社员们种稙方法很传统,不象现在用薄膜大棚。记得当时草莓需要每年移稙一次,每年到五六七月採摘后,要保养一段时间,到了初秋把一些健康的秧子要换地重新栽种,不可以连年栽种,一般要二三年才能轮种一次,老农们说不仅保证多产多收,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它的口感和甜度。生产队移种草莓很讲究,尤其是施底肥,要用马粪有时还掺合上少黑豆饼渣。到了冬天为了让它安全越冬,要在草莓秧地用芦苇挟上风帐,还要在秧畦上盖上菜叶和铺上草帘子。“当时还没薄膜”</p><p class="ql-block"> 摆弄草莓是个技术活,当时像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年轻人,是不允许我们干的。草莓也属于早春作物,为了让它提前上市,社员们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就是为了早一天上市,卖一个好价钱。一般的草莓到了五一前后才成熟,个儿也不像现在那么大,就像现在市场上卖的“玉女”小柿子一般大小。一到收获时女社员们可高兴了,都盼着队长派她们去摘草莓,可以偷着吃啊!队长也不好意思管,都是乡里乡亲的,怎么拉得下脸儿。记得有一个副队长爱开玩笑,问大家吃没吃草莓?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吃,好!队长说你们把嘴张开我一看一看,你们的嘴唇都紫了,舌头都红了还说没吃?妇女们哄堂大笑。生产队时的干群关系,不像伤痕文学描写的那样紧张,那样的水火不容,还是很融洽的。那时的草莓一斤要卖两三毛钱,当时就是高价了。生产队的草莓很好吃,又甜又香又软,水分又大,放到嘴里不用嚼,那嘴唇一碾就碎了,美不胜收。我们这些小青年,没有机会干这样的活,秧苗浇水也不让我们干,再想起来,估计就是怕我们这帮人吃起来没完,实际上大家也没少吃,只是小心一点罢了。到了六月中旬,草莓价格低廉了,也到了养护期,生产队不派人去管控了,也不派人去摘了,任其随便生长。不过这个时候的草莓最好吃,虽然果小了一点点,但是都隐藏在草莓叶子底下,生长期较长啊!大家都到草莓地里去寻找,那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很好,草莓根本不用洗,拿手擦一下就吃了,如果您吃过那时的一颗草莓,再到市场上看一看现在的草莓,你会退避三舍望而生畏的,因为模样和颜色都大不一样了,如今我买草莓,一年就一两次,而且专卖快到拉秧时候的草莓,而且要是盐水泡清水洗,尝一尝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