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古城 (写于2022.3.28)

潇湖

<p class="ql-block">  黎川古城游玩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因诸多原因一直未静下心来提笔完成记录游玩时的所见所闻。但心中总存有事未完成的感觉,此感觉久搁心中,不能抹去。想想还是根据回忆、照片和参考有关资料把它写完吧!</p><p class="ql-block"> 时间是 2021年10月3日,国庆休假期间,我与儿子同行跟随旅游团前往黎川古城参观游玩。</p><p class="ql-block"> 古城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朱熹用“一城山色,绿水浮楼”,徐霞客用“阛阓江南”,张恨水用“梦里江南”来赞美古城。这儿不是依山傍水的森林城市,也不是清风舒朗的安逸小镇,而是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城。因为街道巷弄内分布着百余幢明清时代建造的古宅,所以又被称为“明清老街”。</p><p class="ql-block"> 一天时间游玩古城,时间是有点仓促,没有时间慢慢品味,只能是走马观花了。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依次参观了黎川试院、黎川孔庙、明清老街、南津码头及商会旧址等。</p><p class="ql-block"> 下面简单介绍我所看到的古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黎川试院</p><p class="ql-block"> 黎川试院首创于清嘉庆四年,整个院区呈长方形,分南北两区,四周圈以围墙,向东即孔庙方向开门。是江西省唯一集学宫、试院、孔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试院是旧时科举考试的场所。由一排排的考棚组成,考棚内设一间间考房,旧时亦叫号房或号舍,既是考生考试的场所,也是他们的席宿之地。号房空间很小,现在看来有点昏暗,以前民间戏称“鸽子笼”,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学子们要跳龙门除寒窗苦读外还得过“鸽子笼”这一关。</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黎川试院本是一所县级试院,由于嘉庆五年在黎川试院举办过由省学府主持的科试而有了声誉。当时黎川试院有700多间号房,这种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少见。可以想象,当时黎川的学风之盛,考生之多。难怪常听人们说:自古黎川出才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导游在园中漫步,听着导游的解说。走廊的两壁上悬挂着与试院有关的图文解说,没有时间细细品读,只能匆匆一瞥。一组江西自古以来名人文豪的图文介绍很吸引眼球,有朱熹、王安石等,这些久负盛名的大人物可是江西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黎川孔庙</p><p class="ql-block"> 黎川孔庙又叫文庙,位于黎川县老城区中心,黎川二小旁,紧邻黎川试院。始建于北宋天禧元年,历经数百年,庙址从未迁移过。是黎川现存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孔庙建筑整体风格为红墙灰瓦。由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佾台、大成殿构成。整个建筑群采取平行轴线方式布局,屋面连成一片,形成一座花园式院落。</p><p class="ql-block"> 孔庙前首为红色围墙,墙内大成门有数十级台阶,台阶中间有大型整石雕凿的盘龙云海图案。“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意思是赞颂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到了非常高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整座孔庙建筑群的精华,据说“大成殿”三个字是宋朝皇帝的“御书”。整座建筑为抬梁式构架,重檐歇山顶屋面。54根梁柱全部用整青石建造,这些梁柱有圆有方,代表孔圣人生前在为人处事“圆通”、“方正”的理念。这些石柱是历经沧桑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文物,2018年,这些石柱获批为“省级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主厅讲堂有一幅孔圣人画像,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一个份量极高的成语“万世师表”,这个成语代表了孔子学识渊博和他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左侧庭院内廊坊旁立有两座石碑,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座是明万历年间孔庙重修的石刻碑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一座是清康熙中期的孔庙重修石碑,距今也有三百多年。院内有一座古井,井旁竖立着王安石行书手迹“聪明泉”(此为仿王安石手迹镌刻,石碑依原处设置。王安石亲题楷书文革中被毁,距今一千余年了)。</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后西侧的一堵旧砖墙为保存下来的原孔庙试院门墙,已堵塞的石门上方还保留有“黎川试院”大型石灰质横匾,虽已破旧斑驳,但字迹还是很清楚的。</p><p class="ql-block"> 黎川孔庙是一座宝贵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传承儒家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黎川明清街</p><p class="ql-block"> 黎川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千年。明清街是江西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古街之一,是中国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它东起县城磨市街头,西至古城墙南门口,绵延近2公里。古街两旁一幢连一幢地排列着百多栋木质结构及骑楼特色古建筑,这些骑楼既可避雨,也可遮阳,方便人们行走购物。骑楼因年代久远,充满了破旧斑驳,展示出历经风雨之后的沧桑。街边一家连着一家各具特色的小店,店里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小吃让游客目不暇接。可能是疫情的原因,街上游客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游客们也是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这瞧瞧,那看看,慢慢地享受这种慢节奏的惬意。不时还能欣赏街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杂耍表演;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各色小吃、小物件、纪念品、土特产让游客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明清街西头有一条街叫花市街,也是一条古老的街道。据当地人讲从这条街可步行至黎川孔庙,可以想象路程不会远,但我们没有时间去领略一下这条街的历史变革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古城区的集雅斋、古床博物馆、油画体验馆、京剧票友中心、黎川国画体验馆、黎川县委旧址、鲁易事迹展示馆等使古城充满了文化内涵和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南津码头</p><p class="ql-block"> 明清古街向东直走就到了南津码头,这儿是小镇主要景点之一,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一座半圆形骑楼木制建筑最为秀丽,这是“绣楼”,据说是旧时大户人家小姐抛绣球招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紧邻南津码头是“张恨水故居”,其外观素朴低调,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故居内陈列着有关介绍张恨水父亲及张恨水的图文解说,还有许多他们使用过的家俱物件。如果累了可以坐下来看看电影《京华风云》和《啼笑因缘》,都是根据张恨水的小说改编的,这里有专门的放映室。</p><p class="ql-block">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代表作家,章回体小说大家”。代表作有《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到了黎川古城,不进“张恨水故居”看看,那就白来黎川古城了。</p><p class="ql-block"> 南津码头最具看头的是新丰桥和横岗桥。新丰桥的两端设有桥头堡,两桥均有亭宇,有石刻题字,极具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新丰桥和横岗桥被称为“双桥”,分立于黎滩河上。</p><p class="ql-block"> 新丰桥横跨于黎滩河上,建于明代,桥长近百米,五墩六孔,木廊飞檐,气韵厚重,看起来十分壮观。桥中段一侧有一小房间,相传是“河神坛”,坛两旁悬有对联:远近青山无墨色,潺潺流水有声诗。</p><p class="ql-block"> 新丰桥是古代黎川与南边商贾往来的交通咽喉。据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丰桥也为红色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横岗桥与新丰桥南端成角峙立,是一座石拱桥,建于清代。横岗桥桥上亭宇外观很特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升‘棺’发财”四个字。</p><p class="ql-block"> 南津码头旁还有古朴的“李家家庙”、“藏碑楼”以及省文物保护单位“商会旧址”等。站在“双桥”景区,聆听潺潺水声,欣赏“双桥”景观,吟唱梦里水乡……</p> <p class="ql-block">古城夜景</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古城景区数不清的霓虹灯同时点亮,满目金黄,整个古城景区仿佛变成了一幅华丽的油画。新丰桥、横岗桥、张恨水广场、明清古街上游人如织,比白天多多了。他们穿梭于灯光之中,感受这美轮美奂的独特夜景,当然我也在其中。在灯火阑珊中,走一走这样的古街,觉得人也有了静气,似乎回到了遥远的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 景区百余家骑楼式店铺,涵盖各地美食、小吃、酒吧、民宿等。黎川的特色小吃“芋糍”类似于饺子,软润爽口,很好吃。街角时时可看见各种民间艺人的杂耍表演,如川剧变脸、舞狮子等,好不热闹!再看街边店铺灯火通明,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在灯火阑珊中越发显得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我和儿子在古街漫步,钉秤铺、打铁铺、剃头铺、弹棉花铺、修表铺、做圆木铺、抽烟丝铺等各色小店在灯火阑珊中更加繁忙,比白天更有热闹的烟火气。灯光下的游客熙熙朗朗,神采奕奕,陶醉在闪烁的夜光中……</p><p class="ql-block"> 黎川古城的夜色这么美妙,难怪被称为“江西的凤凰古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黎川古城游玩结束后,次日我们随团途经德胜小镇去了麻姑山参观。麻姑山原名丹霞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城县西部。麻姑山因著名的道教女仙麻姑在此出生、得道升仙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麻姑山洞天福地兼而有之,属国内罕见。是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名山,曾演绎了“麻姑献寿”、“沧海桑田”、“掷米成丹”、“东海扬尘”等成语典故。在此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天下第一楷书”《麻姑山仙坛记》,亲眼看看颜公真迹,不懂就欣赏欣赏吧。</p><p class="ql-block"> 到此一游,增长见识,不妨沾一沾这里的仙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