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 ——《西坞邬氏通讯》编者的心路历程

邬国势

2018年的4月,我接到世总会顾问、浙江西坞支会(现扩改为奉化支会)创会人之一的邬雪琴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支会决定创办具有西坞地方特色的宗亲期刊,定名为《西坞邬氏通讯》,作为宣传西坞的古镇风貌和邬家传统美德及宗亲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乡土文化载体,希望我出任主编。我接到这个电话的第一反应是想婉拒,那一年我56岁,还在中学教学一线的岗位上,不想再有更多的压力和负担。另外,我虽然少才寡艺,但也总还有几件自己的小事想做。邬雪琴老师又进行了劝说,并推出邬烈烈老先生和邬德明宗亲分别为刊物的顾问和责任编辑,协助我的工作。在劝说中,我的使命感又莫名其妙地油然而生,稀里糊涂答应了这个差事。 接手主编以后,我这才发现自己是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教了一辈子的书,但是做主编却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荣光,又是一份责任,但更大的还是压力。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从无办刊经验,这简直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br>  随后,编辑部便开始忙碌起来,我和责任编辑邬德明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有时甚至到深夜,探讨从封面设计到封底安排,从栏目分块到本地特色等各种问题。邬雪琴老师也用她如火般的热情,积极献计献策。最后确定下来的主要栏目有“历史长河”“盛世谈谱”“宗亲风采”“文学随笔”“民间故事”“活动掠影”和“歌谣曲谱”等,并邀请当地著名书法家邬登校老师为本刊刊名题字,这样就基本确定了封面、栏目和版式。<br> 有了漂亮封面和版式,接下来就该准备稿子了。征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第一期还得有几篇像样的文章,力求有一定比例的原创文章。为了保证稿子的质量,我向本土的青年才俊、前辈学者求援,并为“宗亲风采”栏目拟定采访对象和提纲,因为这些文章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必须进行实地采访,了解真实情况。初稿形成后,还要不断修改,从文章立意到措辞推敲,这些文字工作量非常大,一篇文章的审稿常常就是好几天。邬德明是一个很认真的责任编辑,他的文字逻辑非常严谨,不但对历史事件的年代一一进行核实,有关联的几篇文章之间都要相互印证,就连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很讲究,堪比专业的报社编辑。第一期的稿源除原创文章外,其他改编文章主要来自于我本人的美篇、邬德明“新浪博客”“邬氏家谱网”和邬烈烈撰编的《奉化西坞邬氏族史汇编》以及《西坞镇志》《西坞街道志》等。内容涵盖邬氏历史溯源、古今邬家的人和事,讲述邬家人的创业故事。 第一期发表以后,获得了支会、总会的一致肯定,并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的喜爱和支持,简直好评如潮,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也给了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极大的鼓励,这说明本土宗亲文化刊物有着更广泛的读者。有了第一期的编辑经验,我们对第二期更是力求完美。无论是文章的质量还是文章的数量,都比第一期有更高的要求,刊物的页数明显增加了,配图的清晰度更高了。世总会的文康会长收到刊物后,异常激动地说:“西坞支会了不起!”这不但是对编辑部工作的高度评价,更是对西坞支会工作的高度肯定。文康会长的表扬和鼓励犹如一剂“兴奋剂”,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期刊物办得更有质量。为了方便宗亲们阅读收藏,编辑部决定把电子版直接发到了宗亲微信群,然后再通过世总会的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每期刊物的主要文章。这在宗亲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使得微信群一下子活跃起来,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石块,溅起了小小的浪花,荡起了层层的涟漪。 自从接手《西坞邬氏通讯》主编工作以后,如何按时出刊并稳步提升期刊的质量,就成了我最大的心事,常常为此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但是看着每一期刊物的发表,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每当新刊出版的时候,我都会拿上一本还在散发着油墨味的期刊,关上办公室的门,把期刊从封面到封底都看上一遍。很多文章我熟悉它们从征稿、投稿、审稿、修改和最终定稿的每个环节。有些文章经过作者和审稿人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会默默地为作者感到高兴,默默地感谢审稿人的付出。<br>  编辑部坚持办刊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有许多宗亲对自己祖上的人和事所知甚少,甚至连自己的字辈都说不上,更不用说深厚的邬氏文化。西坞邬氏字辈“忠诚孝友、谟烈显扬”这些排行句,很多人也是只闻其音而不知其义。通过邬雪琴老师对邬姓起源等历史知识的多次讲解,及邬德明有关邬氏的博文推广,渐渐发现我们邬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其实,先祖给我们取的三十六个辈分字其含义也是博大精深,只是我们没有去深入探究。这些文化传承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断层,我们编辑部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宗亲了解自己的姓氏历史。而今《西坞邬氏通讯》用其特有的方式描述了邬姓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了先祖曾经的艰辛和辉煌,为后辈寻找邬姓脉络提供一鳞半爪的依据,赓续这份使命和担当。我们编辑部将扮演义务宣传员的角色,把刊物当作宣传窗口,传承并弘扬朴实的邬氏文化。<br> 《西坞邬氏通讯》有赖于热心宗亲们的一路搀扶,至今已历四个春秋,期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在办刊经费遇到困难时,支会长邬武纬及时发动宗亲捐款,在此也衷心感谢邬武汉、邬春茂、邬宏明、邬龙达等宗亲在资金上的鼎力相助和精神上的大力鼓励。还有邬德康宗亲为刊物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配图;九十多岁高龄的邬烈烈宗亲推荐了他撰编的《奉化西坞邬氏族史汇编》一书,为本刊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八十多岁的著名军旅词作家邬大为宗亲(祖籍奉化)对本刊寄予厚望,他为故乡西坞一口气创作了《西坞谣》《好久没回西坞来》等四首歌词,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乡情。更有邬学先、邬烈中、邬烈成、邬立国、邬萍、邬显庭等宗亲给编辑部的积极供稿和来信表扬,让我们编辑部充分感受到了“粉丝”们的推动力。他们虽早已不住西坞,甚至爷爷辈就移居他乡,却仍在关注自己的故乡,这份情怀怎不让人感动。<br> 如今,《西坞邬氏通讯》作为一份西坞邬氏本土文化刊物已深入人心。可谓人生无处不风景,我们寄情《西坞邬氏通讯》,牢记办刊的初心和使命。一路上收获了宗亲们的鲜花和掌声,收获了宗亲们强烈的认同感,为此,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将仍不负众望,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div><br></div><div> 邬国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