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的美篇

虎子

<p class="ql-block">虎年说虎(15)</p><p class="ql-block"> 禁军以“虎”为名:</p><p class="ql-block"> “劳将诗什比兵权,兵数虽多气不全。乌合师徒空百万,虎贲精锐只三千。”北宋名臣王禹偁一针见血指出兵贵于精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虎贲军第一次名载史册,是在商朝末年,西周之始,那场鼎鼎有名的战争一一牧野之战。据说,当年西周之所以能打败商朝,是因为拥有三大利器。一是战车三百,二是虎贲三百,三是姜子牙。</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虎贲”早已成为勇士之代称。这个词最早之源头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尚书•牧誓》的首句即:“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虎贲之“贲”即奔,取奔跑之意。</p> <p class="ql-block">  《牧誓》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章(列入《周书》),居全书第十三篇,作者不详。这篇文章记述了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前的誓辞。内容是训示从征将领和联盟部落,要知道为什么伐纣,如何列阵攻击,以及处理俘虏。文章仅242字,寥寥数语,清楚完整地叙写出该事件的重要关节点,语言凝练,蕴涵丰富,可谓言简意丰;文章还出色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叙事说理的生动形象性,感染力极强,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牧誓》亦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有较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古时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所谓龙飞于天、虎行于地,龙虎结合则象征雄伟强盛。</p> <p class="ql-block">  自先秦时代起,天子之寝门皆有绘虎,故而称之为“虎门”。作为守护天子的部队,当然要以虎为名,“虎贲”一词也从一个比喻升格为国家正式的职位名。在《周礼•夏官•虎贲氏》中就有“虎贲氏”一职。</p> <p class="ql-block">  帝制时代之初,“虎贲氏”这个职务一度中断,西汉开国后设置禁卫军名为“期门郎”,西汉平帝时期,更名为“虎贲郎”,其职责就是护卫皇帝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横空出世的一方军阀曹操也对虎情有独钟,守护在曹操身边的这只猛虎,就是“虎痴”许褚。建安九年(204)许褚被曹操封为关内侯,有意思的是当时人们并不叫他“关内侯”,而是根据其凶悍勇猛的特点给他一个更响亮的称呼一一虎侯。</p> <p class="ql-block">  《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许褚斩双将》,现代,戴敦邦,国画。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讲述曹操与李催交战,李榷派两位侄子出战,被许褚所杀。历史上虽然没有许褚斩双将之记载,但却有他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记录,许褚也因勇猛被称为“虎痴”,被封关内侯后,军中皆称为“虎侯”。</p> <p class="ql-block">  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虎的定义向来两极分化,一方面虎患的危害让它们成为人们眼中的凶兽,正如《楚辞•招魂》中所言“虎豹九关,啄天下人兮”。但另一方面,将其视为阳兽,有驱邪镇恶之用。</p> <p class="ql-block">  石虎,汉代文物,长51厘米,宽18.5厘米,高24厘米,出土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此石虎为汉代墓葬之内的石雕,呈卧姿匍形,虎口开张,虎爪前伏,双目迥迥,有一以而起之势,棱角分明,粗犷逼真。</p> <p class="ql-block">  汉代有一定权势的贵族墓葬的画砖中,有大量的虎形、虎俑,这大概也有用猛虎为自己守卫陵墓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一级文物,虎虎生风的东汉龙虎纹画像砖。</p> <p class="ql-block">  汉代画像砖艺术之杰作,驯虎图,墨纸金粉拓,精雕细琢,绣花拓法,斗方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