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希望</p><p class="ql-block">——2022.03.2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春市这波疫情,从3月11日开始加剧,到今天半月有余。</p><p class="ql-block"> 昨天官方公布的信息,长春市确诊病例为633例,无症状感染者495例。两项加一起仍旧超千。而且管控措施越来越严厉。前天我和其他同志还作为志愿者在一线,今天就干脆不让出小区了。</p><p class="ql-block"> 打开冰箱,看到岳母储存的蔬菜还有一些,能维持三五天一家人的用量。心里稍微踏实些。春节购置的肉类也还有一点存货。最起码,一家老小不用干扒拉大米饭。要知道,这几天朋友圈里,晒的最多的就是地主家也没存粮了。作为东北农业大省,从来基本不用为吃喝发愁的长春人,第一次感受到没有下饭菜是多么难堪。</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闻身边的同志感染了,深感震惊。也为我们十几个奋战在一线好几日的同事互相捏了一把汗。妻子听说,马上拿出家里的自测盒,让我捅鼻子眼儿。同时略带怨气地警告我,一家上有老下有小,你非得去当志愿者,这要是感染了可咋办……</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甚至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当志愿者而感染,更没有深层去想如果自己感染了又传染给老人孩子咋办?哪个家庭不是妻儿老小,可是,在使命年前,在需要时,我们不是有多勇敢无畏,而是就是觉得应该:上!</p><p class="ql-block"> 多少个志愿者,多少个医护人员,多少个民工,多少个社区工作者,警察,政府公务员等等等等,他们都有家人,家人都在惦记和担心着,谁也没有退缩,更不用说那些外省的前来支援的人们。这的确需要一种精神,逆行者的身影总是那么义无反顾和让人看着心疼。</p><p class="ql-block"> 或许,平时我们会因为和物业之间一点点的矛盾而怨恨,但疫情期间告诉我们:正是物业兢兢业业的看好大门以及操心累命弄到蔬菜,才让我们至今最安全和衣食无忧。或许平时的医患关系一直就像婆媳关系一样微妙难以把握,但疫情期间告诉我们:在真正的考验面前,是医护每天在给我们扫码做核酸,是医护人员在和确诊患者零距离接触照顾他们使他们逐渐康复。或者平时我们觉得警察怎么样怎么样,可是疫情期间告诉我们:当我们找不到必须出行的车时,当我们遇到棘手的困难时,“有困难找警察”还是那么给力。我们还看到,我们可以猫在家里做避风港,而那些环卫工人,戴着薄薄的口罩,仍旧工作在大街小巷。那天,我在修正路上一个小区当志愿者时,我和一个环卫大姐聊了几句,她家里也有老人和十几岁需要上网课的孩子,可每天她都早出晚归顾不上家人,我也帮不上她任何什么,只能最后提醒她一定要戴好口罩。</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封了单元门的居民,垃圾规规矩矩用一块大塑料布垫在屋门外,几袋垃圾放在上面,等待着有人统一来收取。我看到,接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排队做核酸检测,他们没有因为行动不便不下楼,我问了一位大爷,他说自己还能走动,看到每天做核酸的大白们那么辛苦,就不能让大白再去家里检测了。而我们志愿者,有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特权”,那就是安排这样的老弱病残以及着急上网课的孩子适当“插队”,大家都给予理解。</p><p class="ql-block"> 是啊,这个时候,都互相理解,包容,支持,帮助。大家都辛苦,都有了乏味,用东北话说皮踏了。我们只有万众一心,牺牲小我,才能让疫情的阴霾尽快散去。</p><p class="ql-block"> 岳母种在花盆里的长春花花籽已经发芽,我的孩子也逐渐习惯了上网课的节奏,课余休息时主动随着手机视频里的锻炼身体的课件蹦蹦哒哒,我的妈妈才从医院住院回到家不久,我也无法过去看望离得太远,跨好几个区我是寸步难行,好在能电话视频问候。单位收发室值班的大哥为我们守护着单位,我联系单位所在社区每天为他做核酸检测,没有落下,同时安排好他的吃喝稳定他的情绪。天气一天天变暖,去年这个时候爱溜达的我去了净月潭公园,寻找春的气息,能发现冰雪里傲然开放的冰凌花。</p><p class="ql-block"> 我想,此时的冰凌花,已经在春风里摇曳多姿了吧。虽然我暂时看不到它们,可它们绽放在我们心里,同样,瘟疫可怕,但从来吓不倒英雄的人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都有一朵花,它的名字叫“希望”。</p><p class="ql-block"> 吉林疫情,定会尽早散去。“希望”之光,光芒万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