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茉莉花》是一首词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含蓄的小调类民歌。她宁静、高雅、恬淡的色彩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茉莉花》是扬州市的市歌,在国内有第二国歌的民誉,很自豪家乡扬州能有这样享誉世界的名曲,很荣幸今晚能欣赏到方老师的演绎。</p> <p class="ql-block">《茉莉花》是扬州民歌,恐怕扬州人当中知道的也不多,这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 </p><p class="ql-block">《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p><p class="ql-block"> 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向大家讲述一下“茉莉花”背后的故事,最早的版本是在清朝民间传唱了100年,原本的名字叫《鲜花调》。英国首任驻华大使巴罗把《茉莉花》这首曲谱带到英国,所以这是中国第一首传唱到海外的民歌。1942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这首歌运用了到歌剧《图兰朵》里,因为这个歌剧把《茉莉花》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国内,《茉莉花》更是拥有第二国歌的民誉,一直被广泛关注并运用于重要的场合,据记载,在:</p><p class="ql-block">1959年,奥地利维也纳《第七届青年联欢节》上;</p><p class="ql-block">1965年,印尼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上;</p><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p><p class="ql-block">1999年2月,中央民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上;</p><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p><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p><p class="ql-block">2002年12月,摩纳哥蒙特卡洛的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上;</p><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p><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颁奖典礼上;</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上海世界博览会上;</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0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p><p class="ql-block">《茉莉花》这首歌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元素,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代表曲目《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p><p class="ql-block">在2000年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茉莉花》被定为主题曲。</p><p class="ql-block">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了《茉莉花》,并将其确定为亚太地区的音乐教材。</p> <p class="ql-block">王亚平在太空站用古筝演奏《茉莉花》</p> <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茉莉花》这充满了里下河泥土气息的民间小调,在中国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上,还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p><p class="ql-block">公元1898年6月9日,英国特使窦纳诺和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京签订出租香港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按国际惯例,会谈前应奏两国国歌。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堂堂的大清帝国当时尚无国歌,如之奈何?幸好,合肥人氏的中堂大人小时候听过《茉莉花》并曾为其清新、迷人的旋律所陶醉。万般无奈之下,他急中生智,就在气氛凝重的外交舞台上演奏了水乡民歌《茉莉花》,以解燃眉之急。在那灾难深重的年代,在那蒙耻受辱的氛围,这曲轻快的小调,听起来却令人感到一丝丝淡淡的忧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