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对精微吸收和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津液、营卫、气血。通俗来说,人体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均靠脾胃吸收与运化,因此脾胃功能对人体至关重要。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喜燥恶湿,胃主通降,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二、脾胃病理表现脾病多虚,有脾气虚,脾阳虚,脾易被湿困而失健运;胃病多实,常为寒热,饮食所伤,易化燥伤阴。引起脾胃病的原因有很多,中医上来说有:1、饮食不洁:饮食不洁主要是病邪及有毒之物侵害脾胃,损伤脾胃功能引起升降失常、气机紊乱,产生呕吐、泄泻、腹痛、发热等症。相当于现代医所说的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2、情志因素:情志对于脾胃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构成致病因素。心情舒畅,则脾胃气机调畅,纳食、运化和传导均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反之,情志太过或不及,就会对脾胃产生不利影响,而成为致病因素。三、脾胃病的中医防治原则1.养生之本,重在养神(保持心情舒畅)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油腻、生冷刺激、肥甘厚味,营养均衡,细嚼慢咽,不可过饥过饱,及良好的作息)3.动以养形(五禽戏、太极拳、跑步、行走、爬山等,以有氧运动为主)4.药物调养:中药丸剂、散剂、膏、药膳等1.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中医治脾胃病,并非单治脾胃,而是整体调节,使阴阳平衡。2.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辨证用药考虑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且治疗手段多样,如内服、外敷、药浴、针灸推拿、食疗等,均可达到补益虚损,调理脾胃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四、脾胃病的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推拿、拔罐、贴敷、食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