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拜谒海南儋州“东坡书院”

静水流深

<p class="ql-block">  我到海南游玩已经有过三次了,都没能拜谒“东坡书院”。今年3月我又一次机会到海南,这次出发前就想好了。出发吧!到天涯海角,踏着大文豪东坡居士曾经的足迹,感受他“<b>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b>”的旷达人生,表达个人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旷世奇才的思念和崇敬。</p> <p class="ql-block">  海南岛位于中国陆地的最南端的热带岛屿。这里有广阔蔚蓝的天空、澄清透明的海洋、柔软细腻的沙滩、茂密挺拔的椰林,集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与一体,是我国众人皆知的旅游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 这座美丽的岛屿一千多年前,可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也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公元1097年,北宋的文化巨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被贬到海南儋州。如他诗中所言“<b>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b>的东坡居士,生命里的最后三年就是在儋州度过的,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儋州的三年,讲学明道,教化日兴,乐观自适。把“<b>一蓑烟雨任平生”</b>过成了“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有史以来第一位被贬海南的朝廷高官</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据说东坡到了儋州第二年就被逐出官舍,当地热心黎族众人帮他建起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小屋。东坡欣然将此屋起名为“载酒堂”,在此屋以文会友,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直到明朝,“载酒堂”才被改称“东坡书院”。</p> <p class="ql-block">进入书院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载酒亭” 。亭内底层上方的那幅“鱼鸟亲人”行书横匾令人感动。“<b style="font-size: 18px;">鱼鸟亲人,君子立身处世,不在地位的高低,不在富贵荣华,而在自立与否。即使身处风霜之中,也不可成为缸鱼笼鸟”。</b>我们仿佛看到东坡带着小儿子登岛时的凄凉;也仿佛看到东坡被政敌逐出官舍后,儋州百姓在城南桄榔林帮东坡搭建茅屋的情景;又仿佛看到,苏轼一面感慨"南迁不曾几人回",一面又在忙着在此创办学堂。这感人的一幕幕似乎都透过“鱼鸟亲人”四个字反映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出载酒亭,拾级进入东坡先生当年讲堂所在地“东坡祠”,也是纪念东坡先生的大殿。依次“海外奇踪”、“一代传人”、“鸿雪因缘”三幅匾额赫然醒目。正是颂他在儋州的功绩。也化用了东坡“<b>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b>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大殿门口的楹联:“公来四载居儋,辟开海外文明,从此秋鸿留有爪;我拜千年遗像,仿佛翰林富贵,何曾春梦了无痕”。更体现东坡与儋州人民的“鸿雪因缘”。</p> <p class="ql-block">书院里有两棵古树:一棵芒果树,一棵凤凰树,繁茂的枝叶,罩着整个院落。院内左右两侧立着历代名人诗词题跋。如果东坡地下有灵,得知他挚爱的儋州今天已经是“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书法之乡”,该有多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有史以来第一首赞美海南之春的词句</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书院出来,两侧是东园、西园。西园花圃矗立着沉稳凝重的东坡笠屐铜像。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瘦削的脸庞,手背外露着青筋,睿智而坚毅的目光,展现东坡豁达的胸怀,左手轻轻提起长袍,暗示下雨的特定环境。</p><p class="ql-block"> 雕像后载文解释《笠屐》: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和当地百姓来往频繁。一天,东坡去看望黎子云,途中遇雨,就向农家借了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滑稽可笑,东坡归来时,“妇幼见状,嘻笑相随,篱犬闻声,群吠不已,”东坡也乐了。这段记载令我们眼前浮现出东坡先生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真性情。他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关系十分融洽。这也符合苏东坡自己曾经概括的性格特征:“<b>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b>”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东坡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东园,高大的老榕树下有一眼井,名曰“钦帅泉” ,是元代重修载酒堂时挖建的,因东坡曾当过几天兵部尚书,故命名为钦帅泉。一千多年来,此井水涌不断,清澈如初。据说,每到高考前夕,都有考生来到这里,饮水洗脸洗手,借此沾点东坡才气,写出锦绣文章,以便金榜题名。我们也用这口井的水洗手沾点东坡先生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井泉边有座石壁,上面刻有东坡《减字木兰花·立春》词:“<b>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b>。</p> <p class="ql-block">  海南岛在宋时被称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苏轼却以欢快笔触描写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据说在中国的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苏轼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游宦,或是贬逐,“<b style="font-size: 18px;">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b>他都能以旷达胸怀面对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有史以来第一位苏轼培养的海南进士</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苏轼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他自称“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树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求学。苏轼在这里培养海南第一位进士,姜唐佐。</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姜唐佐离开儋州去参加科举考试前拜见东坡,请老师写两句鼓励自己的诗,苏轼在其扇子上题了两句“<b>沧海何尝断地脉,朱崖从此破天荒”</b>,意即,就算海南岛再偏远,我也看好你打破海南无人中举的历史。并许诺,等你中举之后,我就帮你补全整首诗。不幸的是,东坡走得太匆忙,没等到续写这首诗就去世了。后来,是东坡的弟弟苏辙替哥哥补全了赠诗,“<b>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b>,就是说,您要衣锦还乡了,我才真正相信东坡眼力了不得。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姐在学舍门前留影。“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苏轼诗中所言“<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b></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一生不仅是中国精神文化的巨匠,也是一位爱吃爱喝的美食发现者。在他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自制美食,苦中作乐。在海南生活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虽然没有肉吃,但是苏东坡还是发现并迷上了生蚝。在《食蚝》中写道“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还跟儿子苏过说:千万别把这个消息传到北方去,让其他士大夫知道会来海南跟他抢。</p> <p class="ql-block">东坡喜欢美食,不仅会做还能赞。苏轼“山芋糕”。真的是“望诗垂涎”!回家一定做来解馋,美味好吃健康。</p>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 苏轼一生经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任皇帝,三次被贬。第一次,皇帝宋神宗时期,45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 ,宋哲宗即位后,他又入京都,任翰林学士等职。太后离世,因朝廷变法的派争,59岁的苏轼被贬惠州;第三次,皇帝宋哲宗时期,因一句"报道先生春睡梦,道人轻打五更钟。"62岁的苏轼从广东惠州被流放到更加荒凉的海南儋州。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被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王安石变法带来的社会大变革,他本人的命运则伴随着时局的变换而变幻出不同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人生开场是惊艳的。他出身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加上极高的天资,因而,年仅20岁(1057年)苏轼科举考试重进士及第。皇帝宋仁宗如获至宝,并且非常器重苏轼。然而,他的人生旅途,却是晦暗与光明相伴随,坎坷与曲折寻常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01年,66岁的苏轼接到皇帝宋徽宗旨意,被赦北归时,他激动不已登上儋州的金山并提笔赋诗《自体金山画像》“<b>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b>。真是“满纸荒唐”,然而他苍凉与诙谐的人生自我概括,仿佛令我们更加为他“纵然有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而长长的叹息。命运不济,写完这首诗的两个月后 ,他在从北归的路上,途径常州病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轼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境界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过。他像一段溪流一直流淌,流淌在山石草丛,流淌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永不干枯,也永远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 </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东坡书院出来时,听说有门票免费赠送规则。在苏轼三十首诗词中,任意抽查两首都能流利背诵,则可以免票进入参观。我觉得以这种方式获得免票,可谓对东坡先生最真诚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2022.3.27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