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社火

寒江雪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社火</p><p class="ql-block"> 寒江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社火在正月十二日隆重开幕,正所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关于社火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民间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一日外出,正在回城的路上,遭到敌军包围。楚王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大臣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意思就是找一个跟楚庄王一模一样的人做替身,要是这替身为救楚庄王后还活着,就赐予一品大员的待遇,如果死了就封为庙祭的灯官,当时替身也找着了,换上楚了庄王的衣服,一行人便出发了,前有探字报信;武士开道,后有歌舞班子随行,而楚庄王却扮成一个哑巴,脸上抹着黑灰,身上反穿皮袄,混在逃难的队伍当中。楚庄王安全脱身,而替身却被紧紧追杀,这个替身仓皇逃命,钻进一家马棚里不敢动,乌纱帽也给撞歪了。正逢主人家在贴春联,手忙脚乱,将"槽头兴旺"四个字贴在了乌纱帽上,楚庄王后来发迹,为感激救命大恩,下令出灯官耍社火。直到如今,灯官老爷的乌纱帽上还贴有"槽头兴旺"四个字。灯官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老爷”。说起大老爷,他还有一套说词,这些说词也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言语,每当社火出关的那一天,大老爷每到接应点就会“吩咐”:“本府领了玉皇大地的圣旨,讨了斗牛宫王母娘娘的金牌、大佛殿三教主的牒文、火神老祖的大令;身穿了大红袍、头戴了乌纱帽,带上三十六路天罗、七十二路地煞、一百单八将,装成一部毛草社火。打的太平鼓、得胜锣,一来出府夸官,二来各庙降香,三来慰问百姓的身体健康。第一战到了兰州城,第二站到了碾伯镇,乐都县上打一栈,一直来到西宁城。西宁城,四四方,四面都用金砖镶。南山活像一条龙,北山更像一只虎。龙虎相视镇邪恶,保佑百姓永无忧。西宁城里耍三天,本灯府骑马出了城,文武百官送到十里亭!我就保佑再保佑,保佑老百姓幸福安康,保佑当官的造福一方,保佑读书人提名金榜,保佑买卖人生意兴隆,保佑务农人万粮进仓。昔日秦琼去南征,留下社火到如今,秦琼出征运不顺,难能攻破敌军城。本府的营中巧生计,假扮社火攻破城,旗开得胜成了功。转马回朝见主人,主人一高兴,封了我一个灯官之职。王母赐了我珍珠宝扇,本府用来扇它几扇,一扇二门开,天官赐福友朋来;二扇地门开,斗大的元宝滚进来;三扇本府的府门开,玉皇赐下乌纱来,赐下乌纱没人戴,偏偏遇上我本府来,偏偏遇了偏偏我老百姓当了灯官。手里拿了米子珍珠扇,本府用的不让闲,一扇风调雨顺,二扇国泰民安,三扇吉星高照,四扇四季平安,五扇五谷丰登,六扇六畜兴旺,七扇财运亨通,八扇生意兴隆,九扇九洲安乐,十扇永享太平。胖婆娘领上了扭秧歌,唐僧师徒取经去,病头灾难带上去,功成名就转回来,经济信息带上来。高桥踩碎了冰雹冷蛋,光棍扭的是万家团圆,腰鼓打的是岁岁平安,拉花姐拉的是清风细雨,秧歌队跳藏舞,各民族团结,船姑娘渡众神,一帆风顺;狮娃走四门,妻孝子贤,太府的青龙镇定了娇风。本府的黑虎灵官,是开路的先锋。本府的七十二盏明灯压住了八十四朵恶云。本府到此庄,摇动了宝扇降吉祥。本府来到香桌前,先给乡亲们拜个年,国泰民安好开端,荣华富贵万万年”。以上就是大老爷的吩咐之词,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吩咐的词也有所不同。但总之来说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祈福。其实在大老爷来接应点之前报子(探子)先行一步来开路。头戴草帽顶;翻穿羊皮褂;身披两道铜铃铛;手持一根神鞭;座下一匹健硕的骏马,在众人的围堵中熟练的吩咐着他的说词:“社火没到报子到,跪在马前先报告; 翻过三十六条岭,跨过二十四座桥。 报子报子好报子,大队社火到庄子, 山神迎来土地笑,都说招财童子到。 报子马前不起来,咋迎接来咋安排? 头道献出暖锅来,两边的馓子摞成台。 想当年刘备不吃烟,他卖草鞋把身安, 到后来吃烟半辈子,娶了孙权他妹子。 关公当年不吃烟,四川买马把身安, 到后来吃了一口烟,过五关斩六将杀敌欢。 张飞当年不吃烟,贩卖牛肉把身安, 到后来吃了一口烟,当阳桥上显手段。 吃一口烟,贯一朵云,好象是神仙出洞门。 报儿生的丑,一辈子不喝酒” 报子的吩咐词也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千秋。骑着他的千里马奔驰在村头巷尾,清脆的铜铃铛儿在热闹非凡的正月里又平添了一份和谐和吉祥。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历史和社火中的敬德,大业末年,敬德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监修洛阳老君山,拜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后来被人们敬畏成门神之一,为的就是镇宅护院,社火中的敬德红面赤须,座下一匹健壮的骏马,手持雌雄双鞭,赤裸左臂,在寒冷中驰骋自如。社火中敬德洗马的故事来源于隋唐演义中的典故,相传,唐初年间尉迟敬德任泾州兵马都督。敬德是唐太宗爱将,他非常喜爱自己的战马,夏季每天去河边洗马。传说中敬德洗马地点在原五龙庙的泾河北岸。有一天,敬德早起巡营之后,牵着马来到河边,刚开始洗马,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五个小孩在河里戏水,敬德便问小孩:“你们怎么不在中午来水?”可这五个孩笑着对敬德说:“你有所不知,中午泾河有大洪水”说完这句话这五个小孩突然踪影全无。这时突然又听见对面半山腰有几个小孩在打闹玩耍,正是刚才水中所见五个小孩。敬德一时惊奇,心想这五个小孩并凡人,于是他将营地迁至北山脚下,正当中午时洪水果然从上游蜂拥而来,淹没了原来营地所在的地方。敬德十分感激神灵对他的提醒。所以,敬德洗马的神奇经历避免了整个军队被洪水淹没的事故,这大约就是在社火中敬德为什么要洗马的原因所在。端着水盆的民众们远远眺望敬德的到来,虽然人潮涌动,但还是给他留了路。当敬德打马奔驰而过时,一盆子水就抛向了敬德和他的马。但在寒春的风里并看不出他有一丝的寒意,乘着他的追风坐骑扬长而去。有人问,出关时其他身子(所有参演社火的人员)为什么正对大老爷和胖婆娘跪拜?而唯独哑巴却背朝大老爷和胖婆娘?因为哑巴是楚庄王,还有人问了,那胖婆娘又是谁?她怀抱的娃娃又是谁?胖婆娘是皇后,她怀中的木雕娃娃是太子,我们也叫“火神宝”。一些身体欠佳的老人还有一些求财、求学、求运气的人们都跪在胖婆娘前面,让她的“火神宝”给踩一踩,说是能把疾病踩走,也能带来福寿;带来财运;带来禄运,胖婆娘祷告着吉祥如意的话语,祈祷这些信众们事事如愿。社火演单不演双,意思就是社火的出场次数只能是单数,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出场的日子也不同,我们这里正月十二出关;十三晚上夜场;元宵节白天晚上各一场;十六晚上一场;这就是五场。首先出场的是点秧歌,头戴毡帽;反穿羊皮褂的秧歌队排成两行跑步上场,穿插变队形,这也叫“走四门” 如此几圈之后便点起了秧歌:“正月十五庙门开,庙管爷拿着个钥匙来……” 每两句后便擂鼓鸣镲,做为唱词的过板。唱词句式押韵、内容吉祥,传唱至今。其次上场的便是舞龙,当舞龙队入场时,年轻人和抱着孩子的人们就在擎龙队员中间穿梭,这叫过关,据说过关能除去病痛、去除磨难。接下来便是滚灯、高桥、舞狮、八仙过海、黄爷送金娘、达娃拌跤、瞎婆上坟、后来新添的节目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像太平鼓、抬花轿、现代舞等等娱乐性节目,更加丰富了社火的内容,也大大地提高了观赏性,同时也增进了村民互相间的团结和睦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每到正月,十里八乡的人们汇聚在社火现场,身着时髦保暖的衣服来看一年一度的社火。以前没有条件,没有社火场地,往往打碾场就是演社火的场地,一场下来观众们都是灰头土脸,而现在国家条件好了,几乎每个村都修建了文化广场。水泥地坪的场地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尘土。从我五岁开始我已经记得家乡的社火,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也算是一段历史,也是我们国家各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而可以说,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社火”越来越热闹红火,生活也越来越美好幸福。想想过去简陋的服饰和环境,人们依然精神饱满的参演社火,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