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五源河学校2022年清明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教育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一、放假时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停课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月1、2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假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月3日--5日(周日至下周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返校上课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月6日(周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备注:如有变动,另行通知。</b></p><p class="ql-block"><br></p> 二、实践作业 <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通知,我校将组织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清明祭英烈”活动,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b>(一)组织线上签名寄语。</b></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至4月8日,请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海口文明网等网站及“文明海口”公众号、海口市文明办微博,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签名(格式:省+市+学校+班级+姓名)寄语,截图发到班级群。</p><p class="ql-block"><b>(二)开展线下主题活动。</b></p><p class="ql-block"> 利用清明假期,通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祖国历史、学习英雄事迹,结合网络课程,各年级开展以下“清明”主题实践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打包交德育处。</p><p class="ql-block">1.一、二年级:</p><p class="ql-block">录制诗歌朗诵小视频(5分钟内)。</p><p class="ql-block">2.三、四、五、七、八年级:</p><p class="ql-block">(三选一完成)</p><p class="ql-block">A.主题写作;</p><p class="ql-block"> B.录制诗歌朗诵小视频(5分钟内);</p><p class="ql-block"> C.制作“清明”节日手抄报。(A3纸大小)</p> 三、疫情防控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要提醒:</b>我校师生放假期间非必要不离开海口;必要出行时做好防控措施,同时向学校汇报行程(填写出行摸底表)。回海口后,必须按省市相关要求落实防控政策后,方可返校。</p><p class="ql-block">1.不到省外中高风险、涉疫区,非必要不到省外低风险地区,确有特殊情况出岛的需经学校严格审批,并按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要求管控。行程中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参加或尽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p><p class="ql-block">2.配合学校防控管理,红黄码暂缓返校。 与阳性病例活动轨迹有时空伴随的人员被赋“黄码”。请“黄码”人员主动向所在社区(村)登记,遵守相关防疫规定,除封控区、管控区范围内人员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观察期未满人员外,其他“黄码”人员凭身份证和健康码到指定转码核酸采样便民服务点进行“三天两检”,本次赋黄码的师生,须完成“三天两检”阴性方可返校。</p><p class="ql-block">3.及时科学就医。做好健康监测,若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p><p class="ql-block">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坚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一米距、勤通风,保持良好的健康和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5.关注疫情态势。及时关注官方权威渠道发布的疫情动态信息,包括中高风险等级信息及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做到不懈怠、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p> <p class="ql-block">  </p> 四、安全教育 <p class="ql-block">  为了度过一个健康、平安、愉快、充实的节日,敬请家长时刻履行监护孩子的重任,关注孩子的安全、健康,请您密切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防溺水:在无大人看管的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到沟、河、池塘等处游泳、玩水。带孩子到游泳馆游泳时,大人一定要陪同孩子,看管好孩子的游泳情况。如果中途要离开,也不要让孩子独自留在泳池或依赖别人看管,避免意外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防拐骗:由于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差,各种危险无处不在,家长尽可能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游玩;外出时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动态,教育孩子必须紧跟父母的步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居家安全:教育孩子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不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家中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煤气阀门要及时关闭,热水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预防火灾、防触电、防一氧化碳中毒,如发现家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及时拨打1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和超载车辆,防止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禁止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路、未满十六周岁学生骑电动车或摩托车上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饮食安全:不吃过期、变质、不卫生、不健康的食品;忌暴饮暴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网络安全: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时候,注意动静交替。控制看电视、玩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沉迷于网络,注意上网的内容和时间,不要与网友见面。</p><p class="ql-block"><br></p> 五、节日知识 <p class="ql-block">(一)节日由来</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节日习俗</p><p class="ql-block">1.踏青</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p><p class="ql-block">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祭祖扫墓</p><p class="ql-block">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p><p class="ql-block">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放风筝</p><p class="ql-block">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p><p class="ql-block">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4.插柳</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p><p class="ql-block"><br></p>

清明

踏青

清明节

祭祀

习俗

墓祭

孩子

节日

黄码

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