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介绍刘少奇入党;与周恩来、任弼时、王若飞同事;他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他21岁教授唯物论;他曾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长江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长。他26岁的生命奉献在中华民族走向光明的黎明前……</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21日清晨,黄浦江畔沉闷的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东方的地平线已露出一抹红晕。中共江浙区委发出:“上海全市施行总同盟罢工,同时举行武装起义”的命令。这是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这命令无异于一声惊雷,将睡眼朦胧中的大上海唤醒。近八十万上海工人行动起来了,3万余名工人武装纠察队行动起来了。经过三十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至3月22日傍晚,敌人在上海的警署全部被攻破,兵营全部被摧垮。上海工人终于击败了直鲁联军,占领了整个上海市区,取得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个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次武装起义的总指挥,就是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1902年5月18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易俗河镇。父亲是当地知名的士绅。罗亦农七岁入私塾读书,却对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深恶痛切。他经常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找穷孩子玩。开始,穷孩子们都管他叫“罗少爷”,他很不高兴:“你们都不是少爷,凭什么叫我少爷?以后谁叫我少爷,我就不理他,不和他玩。”穷孩子因此便不再叫他少爷,与他处得如同兄弟一般。</p><p class="ql-block"> 1913年,11岁的罗亦农被父亲送到湘江对岸一个学馆寄宿读书。三年后,考进了当时湘潭的“新式”学堂益智学校,那是一所美国人开办的教会中学。入学不久,罗亦农失望了。他看不惯学校里那些视中国人为愚民的洋人,更不想听荒诞不羁的神学,厌恶每周必做的“礼拜”。罗亦农觉得:“益智不是中国人办的,也不是为中国人办的。”刚上一年学,罗亦农便从益智退学了。</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的爆发,给沉闷黑暗的中国带来清新气息。罗亦农按捺不住追求新文化、新思想的热情,于1919年秋天,悄悄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p><p class="ql-block"> 初到上海的罗亦农身无分文,在法租界一家小报馆里当校对工人。</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报馆,有很多报纸、杂志和书籍,为罗亦农提供了自学的条件。他接触到《新青年》《劳动者》等进步刊物,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20年盛夏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罗亦农敲开了渔阳里二号陈独秀的门,从此,罗亦农便成了这里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当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决定选派一批青年赴苏俄学习,出国前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俄语的培训。陈独秀介绍罗亦农参加了培训。1921年春节后不久,罗亦农和二十多个青年辗转便去了列宁的故乡。紧挨着普希金广场的东方劳动大学,是一所专门为东方各民族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校长是斯大林。罗亦农与任弼时、刘少奇、萧劲光等同在专设的“中国班”里学习,罗亦农被校方选定为“中国班”的学生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1921年冬天,罗亦农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转入共产党,参加东方大学苏共党总支的活动,刘少奇由团转党时,罗亦农做了他的介绍人。不久,任弼时、萧劲光等人也先后入党。中共旅莫斯科支部随之成立,罗亦农任支部书记。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远东各国共产党与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罗亦农与俞秀松、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罗亦农天资聪颖,学习非常刻苦,入学不久,俄文版的许多书籍拿到手便能口译。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1923年3月东方大学设立中国语言组时,罗亦农被选为中国语言组书记,并兼任中国学生的唯物论教授和俄文翻译。</p><p class="ql-block"> 东方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于罗亦农来说,不亚于脱胎换骨的战斗。他从一个不满黑暗现实、追求光明前途的普通农村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时的罗亦农,更加盼望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去拯救水深火热的同胞。</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罗亦农从莫斯科回到了他离别四年的上海。到上海的第三天,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住所接见了他,向他传达了中央派他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去广州筹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决定。次日,罗亦农便与邓中夏、林伟民一道风尘仆仆赶往广州。</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1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大学操场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181人,代表166个工会和有组织的工人群众54万多人。参加大会开幕式的工农群众、军人、学生逾两万人。</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为大会的筹备和召开,忙前跑后,并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期间,他日夜奋战,写出了数篇通讯和论文发表在《向导》等党的刊物上。罗亦农在文章中反复阐述了“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提出了“实行工农大团结”、推进“工农联合”等闪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劳动大会后,罗亦农继续留在广州,与陈延年、周恩来等四人组成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罗亦农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为了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共广东区委联合全国总工会等组织,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罗亦农与陈延年、邓中夏、林伟民频繁往返广州、香港之间,团结各行业工会,统一斗争方向,最后取得了大罢工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25年10月,罗亦农在北京参加党中央召开的第四届扩大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后,中央派他去主持北方局党校的工作。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党校,虽然因故只开办了两个多月,却为北方培养了不少得力干部。</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回国仅半年多,他以火热的情怀及非凡的才能,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斗争实践的深入,他的组织能力和斗争策略更趋于成熟,他在党内的声望也与日俱增。</p><p class="ql-block"> 1926年新年伊始,大上海遭遇少见的严寒。军阀统治的恐怖与冰天雪地相呼应。上海总工会及各产业均被军阀封闭,群众的反帝斗争被残酷镇压。罗亦农临危受命,出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 在黑云压城的地方,组织和领导党的工作、发动工农群众、壮大党和革命的力量,罗亦农压力山大。他凭着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用马克思主义的大智慧,在反动势力的鼻子底下,将党员的队伍发展了近一倍,恢复和新建了江、浙、沪的工会组织和共青团、妇女组织,并培训了一支一万多名工人纠察队员的武装力量。罗亦农准备着上海工人的武装起义。因为情报来源不准确和北伐军中右派不予配合等缘故,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两次均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在失败中越来越看清了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的嘴脸。他总结前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更加稳妥。中央军委又派负责人周恩来与赵世炎担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副总指挥。终于,起义取得了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武装起义胜利后不久的4月12日,蒋介石彻底露出了反革命嘴脸,发动了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的反革命政变。中共党的工作被迫转入了地下。1927年4月下旬,罗亦农调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他又一次离开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到江西工作不到三个月,1927年7月上旬,中央一纸调令,他又匆匆赶往武汉,就任湖北省委书记。这时的武汉,“山雨欲来风满楼”。汪精卫把握的武汉国民党的右派正准备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反共反人民。罗亦农一到武汉,便组织各级党的负责人紧急布署转入地下的工作,并作好长期和敌人斗争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因为罗亦农事前有准备,省委机关和各级党的组织在敌人疯狂的猛扑中,未遭受过多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住在汉口一家民房内,化名赵先生,以住家居民的身份出现。他经常以请客打牌的名义,在这里召开各种会议,落实各级党组织的安全转移和组织整顿等工作,他还建立完善了地下联络点和地下交通员的工作。湖北的革命活动没有因国民党的屠杀而停止,它恰如强烈的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孕育着有一天强烈的喷发。</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6日,罗亦农和瞿秋白、邓中夏、任弼时、李维汉、毛泽东等21位中共党的领导人相继来到汉口三教街41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在这里秘密召开。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当前最主要的任务。罗亦农在会上痛心疾首地批判了老师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并严正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一个坚定的夺取政权的决心。……党不注意夺取政权的武装,上海和湖南都是半途而废。这是非常错误的。”会议选举瞿秋白、罗亦农等九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毛泽东等七人为候补委员。会上决定罗亦农任长江局书记,仍兼任湖北省委书记,指挥湖北和长江中上游数省的革命运动和党务工作。他与湘潭老乡毛泽东分别在湖北、湖南发动起轰轰烈烈的秋收暴动。</p><p class="ql-block"> 在罗亦农的精心策划下,1927年8月8日,鄂南秋收暴动爆发了。五万余人的农民队伍,攻占鄂南数个重镇和县城,组织起革命政府,截断武长铁路达两月之久,歼灭了大量敌军,除掉了数百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地主恶霸。由于敌人大量增兵,暴动失败了。但却唤醒了民众,锻炼了干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罗亦农的领导和安排下,鄂西、鄂中、鄂北各地的农民,相继点燃了秋收暴动的烈火。罗亦农还直接安排鄂东地区,在黄冈麻城组织了轰轰烈烈的起义,促成了鄂豫皖地区的红色割据,缔造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1927年11月9日、10日,在中共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罗亦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长。他再一次回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底至3月,罗亦农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共六大的筹备工作中,他代表中央为六大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还与瞿秋白合作撰写了《党纲草案》。正当他与周恩来等人准备去莫斯科参加六大之时,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罗亦农被如狼似虎的英租界巡捕抓进了牢笼。</p><p class="ql-block"> 第2天,许多中外报纸刊登了罗亦农被捕的消息,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惊喜若狂,他们在报纸上张扬:“首要已擒,共祸可熄”。国民党淞沪警备区害怕我党援救,迅速将罗亦农引渡了过去。敌人对罗亦农许以高官厚禄引诱未成,又对罗亦农施以酷刑。却丝毫也未能动摇罗亦农的钢铁意志。蒋介石对罗亦农恨之入骨,迅速下达了“就地枪决”的命令。1928年4月21日黄昏,上海龙华戒备森严,罗亦农心情自若,从容步入刑场。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罗亦农英勇牺牲了。26岁的青春热血注入了他热爱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临刑前用隐语写下了一封给党中央的信,交代未尽的工作,表示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并勉励同志们继续奋斗。</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牺牲后,党中央在《布尔什维克》杂志刊发悼念文章《悼罗亦农同志》,称“中国无产阶级丢失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丢失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文章还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牺牲81年后的2009年9月14日,罗亦农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罗亦农在黎明前觉醒,在黎明前奋斗,在黎明前英勇牺牲,用灿烂的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英雄赞歌,激励着亿万前仆后继的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WT9kH_SqDXDyOAtd7YM0Xg</p> <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WT9kH_SqDXDyOAtd7YM0Xg</p> <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WT9kH_SqDXDyOAtd7YM0Xg</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鄢德全编著《湘潭群英谱》之罗亦农小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鄢德全,中共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作协、评协、民协会员、湖南曲协理事,湘潭市文联主席团委员、湘潭市曲协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