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记,——榕城掠影二三事

Quinton

<p class="ql-block"><b>  我的故乡福州是有福之州,沿着穿城而过的闽江边,再次行走在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镜头记录了儿时游玩嬉戏之处,虽已是今非昔比,焕然一新的情状,但那沉淀着千年的闽都韵味以及不时飘来的淡淡的茉莉清香,唤醒已然是深植脑海里的故乡模样,也是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滨海生态园子城市—福州的缩影。</b></p><p class="ql-block"><b> 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探寻属于它们的城市记忆。</b></p> <p class="ql-block"><b>1.三山两塔一水</b></p> <p class="ql-block"><b>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闽江,福州人民的母亲河,祖祖辈辈饮用闽江水,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延平区附近汇合后称闽江。</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b></p> <p class="ql-block"><b>  解放大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现在的桥梁于1996年建成。大桥总长426.92米,桥宽12米,由万寿桥、中洲岛和江南桥三部分组成。属于罕见的桥联桥、桥上桥的独特风格,见证了该区域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闽江边公园是退休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南星澡堂坐落在福州市台江商业繁华区,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老澡堂。其外观气魄宏大,装饰舒适大方,营业面积2540多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福州青年会地处福州市解放大桥桥头,全称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为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筹建。该建筑现为综合性娱乐场所,集餐饮、休闲、购物于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三县洲大桥(Sanxianzhou Bridge)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台江区与仓山区的桥梁,位于闽江之上,为福州市区主干道路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三县洲大桥始建于1997年1月,1999年5月1日竣工投用。</b></p> <p class="ql-block"><b> 三县洲大桥北起台江区苍霞街道、南至仓山区上渡街道,线路全长4913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b></p> <p class="ql-block"><b>  金山大桥位于福州市境内,是当地跨江大桥之一。</b></p><p class="ql-block"><b> 金山大桥北起台江区上浦路,沿上浦路向西南跨越闽江,接仓山区金山大道。大桥全长1332米,正桥长790 米,于1998年修建;于2000年9月建成通车;于2015年8月复线桥合龙。</b></p> <p class="ql-block"><b>  于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仙山、九日山。</b></p> <p class="ql-block"><b>  白塔,亦称定光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定光寺内,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塔南有白塔寺(即定光寺),为宫殿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不同天气、不同时段白塔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为道教胜地,山顶有吕洞宾的道场。经改造,乌山景区已和三坊七巷景区连成一片,成为福州市鼓楼区最重要的接待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风化成黑色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年)所建“净光塔”。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九四一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b></p> <p class="ql-block"><b>  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临,九十年代又经修缮,已焕然一新。</b></p> <p class="ql-block"><b>镇海楼,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139号,地处福州屏山之巅,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初为福州各城门楼的样楼,后定名为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中国九大名楼之一,原建筑俱已损毁,现为2006年11月重建景观。</b></p><p class="ql-block"><b>镇海楼分上下两层,飞檐翘角,现存建筑均按明代制式格局复原,为重檐歇山顶,施以斗拱,屋面为陶制简瓦和板瓦,两侧汉白玉雕作栏杆;楼高21米,地基深24米,楼宽45.6米,连接镇海楼的城墙厚1.73米。</b></p> <p class="ql-block"><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要透过历史烟尘,远望闽都历史,登上福州镇海楼,可以获得一个绝佳视角。</b></p> <p class="ql-block"><b>2.三坊七巷</b></p>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b></p>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改造前后对比。</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