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台春厂区一角) 或许有人不知道“千台春”酒香是飘自历史长河中的哪个起点,许多人只是在记忆里感觉到抚顺市粮栈街上那沁人心肺的酒糟味,犹如抚顺市区那条流淌千古的浑河一样经久不息。<br> “千台春”自明代开始酿造白酒...如今,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抚顺启运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已是“全国麸曲白酒生产工艺诞生地”。“千台春传统酿制技艺”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启运千台春”商标已驰名国内外。 (千台春正门) 一<div><br> 明万历年间,新宾木奇有一个少年叫李巴库。他孤苦伶仃。十六岁时,阿玛和额娘相继去世,靠打猎和采山果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br> 一天,李巴库扛着刚打的一只狍子下山。走到山脚下,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只猛虎正在攻击一匹白马。套着车的白马受到惊吓,左躲右闪。车上的货被甩得七零八落。离马车不远的两个人惊恐万状,不知所措。<br> 李巴库急忙扔掉狍子,搭弓射箭。一支箭射在老虎的屁股上。老虎“嗷”的一声,掉头向李巴库扑来。李巴库十分沉着,双手拎起狍子甩向老虎。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咬住狍子,从李巴库头顶呼啸而过,钻进了树林。李巴库冲过去拉住缰绳,受惊的白马渐渐平息下来。<br> 两个惊魂未定的人来到李巴库面前,感谢少年相救。李巴库说:“你们快走吧,这一带林子里经常有老虎出没,不能在这歇脚”。说罢,帮两人将滚落一地的坛子装上了车。李巴库目送马车上路,却见白马一瘸一拐。定睛一看,原来白马一只后腿被老虎咬伤,血流不止。 <br> 李巴库喊住他们,说到:“这样不行,马流血过多会死的,须马上止血”。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把草药,用石头捣碎,敷在白马伤口处。又从褂子上撕下一条布,给马腿包裹上。李巴库边包扎边告诫说:“这马不能再驾辕了,否则,马一再用力还会流血”。</div> (运送原料) 那位年长者说:“不瞒少年,我是永陵城北门杨家烧锅的杨掌柜。今天送酒遭遇老虎,幸亏少年搭救,我们十分感激。可现在这满满一车酒太沉了,我只带这一个小伙计,马不能拉重物,如何是好?”<br> 李巴库看老者焦急的神情,又看一眼消瘦的小伙计,说道:“我来帮你们拉吧”。老者和小伙计愁容顿消。老者卸下白马的鞍套,将它拴在车后面。小伙计驾起车辕,李巴库和老者在旁助推。<br> 天色已黑,他们才汗流浃背地回到杨家烧锅。 <br> 杨掌柜十分喜爱李巴库,不仅因为他长相英俊,机智勇敢,吃苦耐劳,更主要的是李巴库善良正直,热心助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杨掌柜对李巴库说:“今天多亏了你呀,救了白马,也救了我们。现在天太晚了,你也累得够呛,就不要回去了”。李巴库本想拒绝,但确实感到身体劳累,再走几十里山路有些吃不消,也不安全,便留了下来。 <br> 第二天,杨掌柜说:“我这正缺人手,你不妨在这帮我一些时日,那匹白马还需要你换药照顾。反正你一个人,不急着回去吧?”李巴库不好推辞,就留在了杨家烧锅。<br> 李巴库每天给白马换药,喂草料,梳理鬃毛,悉心照料。白马的腿逐渐好起来,膘肥体壮。杨掌柜悉心栽培李巴库,亲手教授酿酒技艺。李巴库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到二年,李巴库就基本掌握了酿酒技术,成了杨家烧锅的替代掌门人。 <p class="ql-block">(酒烧锅一角)</p> 别看杨家烧锅作坊不大,只有几间草房,五、六个伙计,但杨家烧锅有祖传酿酒技法,加之选择当地上好的花白高粱作原料,辅之以苏子河清澈甘甜的优质山泉水,所以,酿造的酒色味甘醇,十里飘香。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p class="ql-block">(酒烧锅一角)</p> 二<div><br> 俗话说树大招风。盘踞在岗山上的一小股土匪盯上了杨家烧锅。这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土匪离不开酒。由于这帮土匪也就三十来人,没有胆量和实力去杨家烧锅抢,只能在送酒途中下手。<br> 杨掌柜吃尽了苦头,不再敢往岗山方向送酒了。尽管销路受阻,损失较大,却也没有办法。后来,杨掌柜在无奈之下,冒险从那条路上送了一次酒。不知怎的,这回土匪只抢走了五六坛酒。这以后,杨掌柜胆子大了,每次送酒在车上多装几坛,遇到土匪索性就送他们几坛酒。这样,双方多年相安无事。</div> (新宾岗山) 土匪毕竟是土匪。几年后的一天,土匪抢劫了杨家烧锅送酒的两辆大车,还把押车的李巴库绑上了山。并派人给杨掌柜送信:索要一百坛酒,限期十天,否则撕票。<br> 杨家烧锅是小本生意,规模不大,短时间内凑齐一百坛酒谈何容易。杨老板心急如焚,白天黑夜抓紧做酒,还将准备发给已经交付定金用户的酒全部留下来。<br> 李巴库被掠上山却也没受苦,只被关在一个小屋里。土匪要杀拉车的两匹马吃肉,李巴库苦苦哀求,说:“这马是杨家烧锅专门送酒的,比我还重要,况且今后还得给你们送酒呢,千万不能杀”。土匪头子说:“这次若不按期送酒,别说两匹马,就是你也得死”。<br> 土匪把马拴在树林里。七、八天后,两匹马相继病了。双眼紧闭,不吃不喝。李巴库得知后大叫:“快去找我师傅请兽医来,晚了就完了”。土匪头子担心发生变故,急忙派一个小土匪下山去杨家烧锅报信。<br> 杨老板赶忙请街上最好的老兽医,由伙计陪着上了岗山。老兽医分别扒开两匹马的眼睛看看,又掰开马嘴仔细瞧,再俯下身子闻闻,说道:“马是吃了露莲草中毒了,好在时间不太长,还有救”。老兽医配了一副发毒散,给两匹马灌下去。不到一个时辰,药力起作用,两匹马的眼睛微睁,四肢能动弹了。老兽医叫人拎来一桶水,用瓢舀着喂马,清水顺着马嘴流下来。老兽医说:“马现在虚弱还站不起来,需要每隔两个时辰喂一次水,慢慢解毒,过了今晚就会好的”。<br> 杨老板救人心切,许多天来,几乎没有睡好觉,眼中布满了道道血丝。可算筹够一百坛酒,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酒坛上,长长出了一口气,打算明天一早装车送酒。将近傍晚,老兽医和伙计回来了。听到李巴库的消息,杨老板改变了主意,吩咐马上装车上山。<br> 伙计带路,杨老板亲自前往,马车“吱嘎吱嘎”地奔向岗山。 <p class="ql-block">(酒烧锅一角)</p> 来到山上,土匪窝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他们急忙推门进了大殿,一股酒气肉香味扑鼻而来。再一看,土匪们都醉倒了:有的横七竖八倒在地上,有的歪斜摊在凳子上,有的趴在桌子上。桌上杯盘狼藉。杨老板顾不上这些,问伙计:“李巴库呢?快找!”他俩冲出大殿。伙计高喊:“李巴库!李巴库!你在哪?”突然,在离大殿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李巴库急促的声音:“我在这!我在这!”寻声而去,发现一间草房。他俩急忙将李巴库救出。杨老板说:“他们喝多了,赶紧走”。李巴库说:“还有咱们的两匹马呢?”。杨老板说:“不要了,趁他们没有醒过来”。李巴库说:“不行,马好容易救过来,必须带回去”。杨老板看李巴库坚决,一想土匪一时半会也醒不过来,就跟李巴库来到拴马的地方。“咦,奇怪了,怎么剩一匹白马了,那匹黑马没了?”。伙计说:“是不是黑马醒了,没拴缰绳跑了?”杨老板心细,蹲下身子用手摸着草地查看,摸着摸着,好像碰着了黏黏的东西。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粘在手上的东西,杨老板大吃一惊:“血,马血,不好,马被杀了!”李巴库“啊”的一声,猛地朝大殿冲去。杨老板和伙计紧随其后。<br> 来到大殿,再仔细看这些昏睡的土匪:有的脸色发青,有的嘴角冒白沫。杨老板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半辈子与酒打交道,看得出这不是醉酒,是中毒,极有可能吃了中毒的马肉。李巴库大叫着:“这些该死的土匪,把咱的马给吃了,真是太可恨了”。伙计说:“趁他们醉了,干脆点一把火,烧死这些挨千刀的土匪”。杨老板说:“不能这样。他们虽然可恨,但也是人啊”。李巴库说:“师傅,你别忘了,他们关我这么长时间,还差点杀了我”。杨老板说:“这些土匪原本也是穷苦百姓,有的是生活所迫活不下去,有的是被仇人所逼没有活路上山为寇,骨子里还没有坏透腔,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br> 杨老板让伙计赶紧骑白马回去请老兽医来,又让李巴库找水,给每个土匪灌水。俩人忙活了好长一阵子,累得汗流浃背,也没见一个土匪醒过来。好在伙计快马加鞭,老兽医及时赶到。老兽医看了几个土匪后,依治马的方法配置了发毒散,然后将酒倒入发毒散里摇晃。 (酒篓) <p class="ql-block"> 李巴库问:“你在药里加酒,他们不更醉了吗?”老兽医说:“治马需要长流水,治人需用老白酒。就是你家这样的酒,散毒效力最好”。说罢,给每个土匪灌了发毒散。老兽医说:“咱们走吧,过两个时辰他们就会醒过来的”。杨老板说:“还是等他们醒了再走,万一不醒呢?”。老兽医说:“没事。好在马身上的毒已经解了大半,否则他们真的没救了。你放心,不会有事。趁他们没醒,咱们走吧”。大伙出了大殿。李巴库和伙计要将一车酒拉回去,说不能便宜了土匪。杨老板说:“别拉回去了,留给他们吧。”</p><p class="ql-block"> 两个时辰后,土匪陆续醒了。原来,老兽医给两匹马灌完发毒散走后,土匪头子得知杨老板明天就送酒来,一时得意忘形,让土匪杀了黑马大吃一顿。土匪狼吞虎咽吃马肉,哪还顾得上马体内残留的毒素。</p><p class="ql-block"> 土匪头子看着这些手下,摸摸自己发昏的脑门,心想这酒怎这么烈,还从来没这么醉过呢?他正寻思着,有人来报:“绑的票跑了!”“啊!”土匪头子心中一惊:“这不是白忙活了”。一个土匪问:“是不是杨老板在酒里下了药?”土匪头子恨得咬牙切齿:“等我再抓住他们,一定杀了他们”。又一个土匪来报:“发现山腰处有一车酒”。土匪头子急忙带人前去查看,整整一百坛白酒。土匪头子明白了:这是杨老板送来的。回到大殿,土匪头子琢磨:既然你给我送来酒,为何要下药呢?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土匪在大殿发现一个木桶。土匪头子端起木桶仔细瞧,怎么有点眼熟啊,“这不是老兽医给马配的发毒散吗?怎么在这呢?莫非……”土匪头子问几个土匪:“这次醉得怎么这么奇怪呢?”一个小土匪说:“我今天有岗,没敢多喝,只吃了马肉,不可能醉呀”。土匪头子低头看看木桶,抬头瞧瞧眼前的土匪,自言自语道:“咱们这是中了马肉的毒呀!”</p> (出酒) 第二天一大早,杨老板走出房门,一缕阳光照在脸上,心里暖呵呵的。杨老板救回李巴库,损失不少,可想想,值了。眼前需要抓紧借款还债。自己答应给人家的酒没了,耽误人家的生意,损失是小事,今后信誉没了是大事啊。<br> 临近晌午,杨家烧锅来了一个小伙,自称岗山下来的,叫杨老板去村东头有事。杨老板说:“你们把我害惨了。该给你们的都给了,还要干什么,莫非要我的命不成?”来人不答话,转身走了。杨老板赶紧喊来李巴库,嘱咐道:“若我回不来,你要撑起这个家。今后不管再苦再难,杨家烧锅的牌子要守住。这是咱杨家祖宗留下的,不能毁在我的手里”。<br> 杨老板走了,李巴库焦急万分,坐卧不安。<br> 过了一袋烟功夫,院外突然传来马车的声音。只见杨老板赶着一辆马车进了院,车上装满了酒坛。李巴库一下子蹦起来迎上去,急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杨老板说:“这是土匪送回来的,马也是还给咱们的”。李巴库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杨老板接着说:“土匪知道是咱们救了他们,就把这些送回来。这还有一个纸条”。边说边从怀里掏出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你们以德报怨,救了我等性命。大恩不言谢,日后定报答,今后不再作恶”。李巴库说:“奇怪啊,土匪也知道感恩啊”。杨老板说:“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从娘肚子里出来是一样的”。“哦”,李巴库若有所思。他想,土匪今后不再干坏事就好了。<br> 后来,杨家烧锅送酒的车再也没有被抢过,别的铺子的车辆货物和行人也没有被抢过。再后来,岗山上的土匪散伙了,听说他们投奔罕王去了。 (萨尔浒大战图) 三<div><br> 几年后,杨掌柜患病去世。去世前,杨掌柜将杨家烧锅酿酒祖传秘方交给李巴库,把唯一的女儿阿朵许配给李巴库。<br> 1616年初,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派人前来征酒,李巴库将三百坛上好的烧酒全部送上。<br> 李巴库为了跟随罕王,毅然关了杨家烧锅,将福晋阿朵安置在镶黄旗眷属队里。自己骑着那匹白马,加入八旗兵行列。</div> (女真交战图) <p class="ql-block"> 李巴库作战勇猛。无论是在女真统一战争中,还是攻打抚顺城,他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深得罕王努尔哈赤的赏识。不久,李巴库被授予牛录额真,管理三百名旗兵。</p><p class="ql-block"> 在军中,李巴库用草药给士兵治病,用烧酒为士兵疗伤。每次战斗结束,李巴库给昏死的士兵灌几口酒,使其尽快醒来;还给受刀伤、箭伤的士兵伤口用烧酒消炎;为被砸伤、打伤的士兵红肿创面喷酒按揉消肿;还用烧酒做药引泡制疗伤之药。李巴库深受士兵们的拥戴。</p><p class="ql-block"> 1619年,在萨尔浒大战中,李巴库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右臂和左腿相继中箭的情况下,左手挥舞砍刀,顽强冲杀。终因流血过多,栽下马昏死过去。白马见主人滚下后背,知道大事不妙,急忙跳过李巴库身体,逆向挡在李巴库身边,护佑李巴库不被其它进攻的战马踩踏。白马一刻不离主人,一会舔舔李巴库的脸,一会仰天长嘶。最终,李巴库被救护人员发现救起。</p><p class="ql-block"> 李巴库得救了,但左腿由于箭矢穿透筋骨、流血过多而致残。罕王念及李巴库屡立战功,更为白马救主感动,赐李巴库回永陵为八旗兵酿酒,并破例将白马划出战马序列,赐给李巴库。</p> (永陵地标) 李巴库离开战场,带着阿朵与白马回到永陵城北门,按照罕王旨意,建立李记烧锅,成为掌门人。李记烧锅为御制烧酒,专门供应后金国朝廷。李巴库专心经营,根据满人特点和罕王喜好,专门酿制五十度烧酒,酒香浓郁,名扬四方。<br> 白马继续拉原料,运送烧酒,一直陪伴李巴库。后来,李巴库为感谢白马救命之恩,不再让它劳力,圈养起来。后来,白马老死,李巴库十分痛心,拒绝了屠户的收买,将白马葬在木奇山脚下的林子里。那里是李巴库与白马相识的地方。 四<div><br> 李巴库去世后,其五世孙李远为向京城运输烧酒方便,于1704年在抚顺高尔山下原明代抚顺城附近,开了一家李记烧锅。酿酒用水取自高尔山辽代古塔下山泉井水,水甜酒香。</div> (高尔山) 李记烧锅的烧酒酒香四溢,远近闻名。清朝皇帝到东北出巡,都征用李记烧锅烧酒。<br> 1721年康熙皇帝东巡,御征李记烧锅烧酒200坛。1783年乾隆皇帝东巡祭祖,御征李记烧锅烧酒500坛。1829年道光皇帝东巡祭祖,御征李记烧锅烧酒1000坛。<br> 李远头脑精明,在受宠若惊之时,没有忘记经商之道。他要将所受皇恩浩荡记载下来,便请当地书法名流重新书匾,将李记烧锅改为“李记·龙泉海烧锅”,制成鎏金匾高悬在门楣上,以示真龙天子眷顾。<br> 1924年,李远第十世孙李晋卿将“李记·龙泉海烧锅”迁至浑河南岸的粮栈街,那里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由于“李记·龙泉海烧锅”在粮栈街近80年,难怪抚顺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一直铭记着或久久不能忘怀粮栈街上弥漫的酒糟味。<br> “李记·龙泉海烧锅”的盛名远扬,引起了日本人的觊觎。1925年,日本人野村龙次郎逼迫抚顺商会副会长高绍臣,以相当3万块大洋的蒸汽机等设备入股,逐渐蚕食,于1928年将“李记·龙泉海烧锅”全部占为己有后,改名“抚顺龙泉海烧锅本店”。<br> 1932年,日本人侵占东北后,垄断“抚顺龙泉海烧锅本店”作酿酒总部,先后更名“合资株式会社龙泉海烧锅本店”“满洲造酒株式会社抚顺工厂”。 (酒缸)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共产党将其更名“东北生产管理处”。</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国民党占领抚顺,又更名“抚顺第一酿造厂”。1948年11月抚顺解放后,更名“抚顺市新华酿造厂”。</p><p class="ql-block">1952年,在公私合营中,又更名“国营地方抚顺市酿造厂”。1961年,又更名“抚顺市酿造厂”。1986年6月,又更名“抚顺市酒厂”。</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抚顺市计划委员会下文,更名“抚顺市酿酒总厂”。1996年9月,根据市场定位和发展需要,企业将厂名更换为“抚顺千台春酿酒有限公司”。2015年9月,迁址至千台山脚下的新抚区千台街一号。2002年8月16日,更名为“抚顺启运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p> (千台春厂区一角)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喝抚顺白、感情上不来”。曾几何时,这句堪称经典的类似广告语,在抚顺大街小巷流传,老幼皆知,耳熟能详。它是对生产于1953年的第一次瓶装白酒“抚顺白酒”历经50多年经久不衰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90年代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名优产品”称号的“磨砂酒系列”,因酒瓶泛绿色,故被称之为“绿磨砂”,是许多人啧啧称道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千台春牌”抚顺大曲酒被1972年来访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称赞为“小茅台”。</p><p class="ql-block"> “千台液白酒”于1993年9月获世界级奖项---第31届世界布鲁塞尔铜奖。</p> (千台春车间一角) “满族千台春八旗酒系列”于2004年4月面世后,被《中国酒》杂志社、辽宁省白酒工业协会鉴评会的专家评价为:窖香浓缩、略带舒适酱香、入口绵甜、落口爽净、诸味协调、余味悠长,达到了国家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确认为“中国满族第一酒”,从而奠定了中国满族酒之根。它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兴盛发展。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推出了“启运潭”“颁金”“生命之环”“大曲”“知青”等一系列品牌……</p> (千台春秋酿)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抚顺启运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先后四迁厂址,十四次易名。 (千台春库房一角) 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幻,但始终未改的是日臻成熟的酿酒工艺和技术,焕然一新的是花园式厂区和传统艺术建筑风格,高度升华的是厂内《抚顺满族原乡民俗博物馆》和《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纪念馆》等十分宝贵的文化气息;岿然屹立的是千台春酿酒人的灵魂----酒魂。 (千台春“两馆”牌) 从“千台春”走出去的、被称为“中国白酒界泰斗式人物”的科学巨匠、一代宗师周恒刚,曾于1943年7月至1948年8月的五年间,在千台春前身的原“抚顺第一酿造厂, 采用近代生物技术,经过数以万次的分离、培养、研究,终于成功研制出“麸曲白酒生产工艺”,填补了麸酒生产在中国的空白,使绵延几千年的中国白酒工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br> 新中国成立后,周老于1955年在烟台搞麸曲酿酒工艺试点,并将其整理成中国白酒史上第一部专著《烟台操作法》,被中国白酒界称为"白酒生产大法"。时至今日,《烟台操作法》依然是我国白酒生产的指南,它是以抚顺酒厂的工艺流程为蓝本而制定的操作法。<div><div> 在“抚顺启运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军的记忆中,难以忘怀或挥之不去的是周恒刚对“千台春”的情怀。<br> 2002年9月18日,周恒刚在辽宁白酒协会领导宋玉华、潘维符、刘洪晃陪同下,应邀来到离别55年的“千台春”。周恒刚说:“这里是我从事白酒行业的开端和起点,想不到竟成了我一辈子的事业。”他还回忆说:“我的第三个女儿周启明,就是在酒厂宿舍里出生的。”看得出,85岁高龄的周恒刚对“千台春”的情感和眷恋。<br> 周恒刚对千台春酒品评后给予高度评价,并挥毫题词:“曲香撒满千金寨,酒冽迎来万贯财!”“千台美酒邀蜂舞,启运春醅惹蝶狂”。<br> 周恒刚看到“千台春”的喜人变化,无不感慨地说:“没有启运千台春酒厂,就没有我周恒刚的白酒生涯。”</div></div> (千台春周恒刚纪念馆正门) 周恒刚对“千台春”,对“千台春”“掌门人”李红军情有独钟。在酒厂,周恒刚对李红军说:“依然是我熟悉的味道。”在抚顺友谊宾馆,周恒刚拉着李红军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红军啊,我要嘱咐你。抚顺酒厂,历史文化很深,是我白酒生涯的第一站。企业搞不好,我脸上无光。作为当家人,你的担子不轻啊。作为你的老前辈,给你三点建议:一是可考虑改制和必要时搬家。二是借助抚顺历史文化的根基,可以恢复些满族酿酒工艺,尝试用满族八旗排酒名。三是趁我活着,将白酒界知名专家都请到抚顺来,我向他们介绍抚顺千台春酒厂是我走入白酒行业的起点,没有它就没有我周恒刚的白酒生涯。”李红军不住地点头,并一一记下。<br> 周恒刚解释:企业改制是为了将企业直接置于市场竞争与监管之中;酒厂搬家,因酒厂坐落于市中心,长久看对环境有影响,迟滞发展。酿出好酒,过硬的质量是载体,文化底蕴才是灵魂,因此,要赋予历史与文化内涵,注重创新。<br> 李红军与周恒刚的相逢,结下了不解之缘。应该说是一种缘分,一场传奇。<br> 2003年春节,李红军专程赴京给周老拜年,并邀请再来酒厂,周老爽快答应。谁知,春天刚过,周老病重。转过年,竟不幸病逝。<br> 李红军敬仰老前辈周恒刚,他要用另一种形式将周老请回酒厂。将周老的在天之灵请回到他职业生涯的出发地永久驻留,进一步弘扬周老为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 这另一种形式,就是建“周恒刚纪念馆”。李红军计划将酒厂建成“致敬周老、传承经典”的基地。<br> 此种想法,“茅台”“洋河”“泸州老窖”等国内知名品牌都曾想过。因他们与周老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周老1964年至1966年在茅台酒厂搞试点;周老1992年到洋河酒厂并留下“酒绵恰似观音柳,甘冽犹同罗汉果”的墨宝。若论实力,“千台春”与之无可比及。然而,关键要看周老子女的意见。<br> 李红军前往北京拜见周老子女六次,电话交流无数次。周老儿女们被李红军的真诚感动,一致同意将父亲所有遗物全部捐给抚顺“周恒刚纪念馆”。<br> 李红军不忘周老嘱托,脚踏实地前行。2012年实现企业改制,后来乔迁至千台山脚下、二龙泉旁,圆了他用泉水酿酒的梦想。<br> 同时,“周恒刚纪念馆”也在紧锣密鼓中。李红军将一栋楼的二楼、500平米用做纪念馆展区。他将多年搜集、整理的有关周老详实资料及生前用品、手稿、书籍等,和用集装箱从北京运回的周老的遗物等,按照周老生前家居原样摆放于纪念馆中。 2015年9月22日,“周恒刚纪念馆”在抚顺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揭幕。李红军深情致辞:“尊敬的周老:时隔13年,您终于又回来了。这里是您步入白酒行业的第一站——抚顺启运千台春酒业有限公司。这里有您的员工、有当年与您一同酿酒现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酒匠”,他们至今还叫您“周技师”,有您研制麸曲的酿酒车间、有您曾经居住过的宿舍、还有抚顺泥土的芬芳……”<br> “周恒刚纪念馆”建成后,周老儿女们先后五次来馆看望父亲。他们向李红军表示感谢:“你给我父亲安了个好家啊!”<br> 六年以来,每当新品问世、每当酒厂取得一点成绩,李红军都要走进纪念馆,向周老汇报。李红军常说:“我多想用二龙泉井水酿的酒敬周老一杯啊!”他要在心灵上与周老沟通,与周老分享。 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今人惊喜的是,“千台春”现在的经营者李红军,祖上就是陈满州人。他作为满乡故里抚顺的满族联谊会会长,一直致力于满族历史文化的传播。这是历史的巧合,亦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历史性轮回。<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台春酒香气扑鼻,爽口醇甜,令人飘飘欲仙。<br></p><p class="ql-block"> 千台春酒的神韵、美妙,千台春酒的浓浓芳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伴随着美妙与神奇。它从苏子河畔飘荡在浑河两岸,从大山深处飘落在繁花似锦的抚顺城区,从满族故乡飘向大江南北,弥漫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p> (千台春八角亭) (千台春车间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