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百合花”

恰恰

<p class="ql-block">说来惭愧,因为课外书读得少,印象深的也就几篇在课堂上学过的课文。今天重读了茹志鹃的《百合花》。</p> <p class="ql-block">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萍水相逢的年轻人:一个被临时抽调到前沿阵地包扎所的卫生员“我”,一个护送“我”的年轻通讯员战士,还有一个就是二人去附近村里借被时遇到的小媳妇。故事情节不复杂,结局却是:年轻战士为了掩护担架队员英勇献身。小媳妇的花被盖上了生命永远定格在十九岁的小战士。</p><p class="ql-block">那是中秋节的夜晚。如果不是战争,“我”的中秋节是什么样子的呢?</p><p class="ql-block">‘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p><p class="ql-block">门前小河边,一行柳树随着曲折的小河蜿蜒着伸向远方,月光穿过疏落有致的枝桠,给大地投下斑驳的光影,波光粼粼的河面像撒了一层碎银子,闪闪生辉。整个村庄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之中,宁静祥和。大人们准备了一桌桌丰盛的佳肴,乡邻们开怀畅饮,举杯邀月,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战争,十九岁的他在做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p><p class="ql-block">年轻的小伙用勤劳和汗水,构筑着自己的青春家园。他的家里有父母双亲,有姑姑弟妹。劳动了一天回家,父母会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饭桌上有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将来有一天,他会娶一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生几个聪明可爱的娃仔……</p><p class="ql-block">再看那个新婚三天的小媳妇:</p><p class="ql-block">‘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p><p class="ql-block">这是小战士和“我”去借被子的人家。她那条里外全新,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 是随身的嫁妆,寄托了父母美好的祝福和自己的幸福憧憬,应该盖的是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小夫妻的你恩我爱。来年的某个时候,花被下面还会盖着家里的天伦之乐,温暖的被窝里有肉嘟嘟的小脸蛋,满足地吸吮着自己的小手指……</p><p class="ql-block">而这一切,都随着滚滚的硝烟改变了。那个稚气未脱,青春勃发的小通讯员的生命在炮声中消失了,留下伤痛欲绝的双亲。一个个重伤员从前沿的泥泞里抬下来了,他们的脸色因失血而变得土黄,因得不到及时救治,生命在慢慢耗尽……而那床撒满百合花的新娘的被子,盖上了小通讯员那冰凉的身躯和苍白的脸。</p><p class="ql-block">战争也许真的可以区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但那静谧的月夜,那羞涩的青春,那绝美的大自然,那浓得化不开的人间烟火,也许正在你我耳边低沉而坚定地诉说着,再看看,再看看,除了枪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