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银杏班坤坤老师

<p class="ql-block">春天从哪里开始</p><p class="ql-block">春天从每一个温暖的日常开始</p><p class="ql-block">阳光温暖,春风和煦</p><p class="ql-block">空气里流动着甜软的香气</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万物萌生</p><p class="ql-block">爽朗可爱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上周正值春分节气,大班的孩子们体验“春分立蛋”游戏。这个习俗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分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立蛋。</p> <p class="ql-block">在本周的自然科学课上,我们一起探究怎样使生鸡蛋借助多种方法在桌面“立正”。孩子们分别试了盐、白糖、大米和毛巾,甚至只用三粒大米也可以使鸡蛋“立正”,操作的过程中尽是大家高兴欢呼的声音。原来,不管是蛋壳底部和盐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还是材料堆积在蛋壳底部周围,增大了蛋壳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这都构成了稳固的支撑结构,鸡蛋就可以立住啦!</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分组操作并且记录,大家还想到用画的鸡蛋多少来表示立鸡蛋的难易程度。</p> <p class="ql-block">结合本周的教学主题,融入民族建筑的搭建活动。孩子们说蒙古族的蒙古包很像一个“包子”。了解了蒙古包的特点,大家开动脑筋分组搭建,其中一组孩子选择用小椅子围成圆圈,外围用布条毯子围起来。最后要把床罩吊起来时,晗晗想到可以用绳子绑上毛线小葫芦,再扔到房顶上的细管子处垂下来,这个方法真是又快又解决问题,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用小木条,挑战搭侗族的鼓楼建筑。一层层一圈圈,都凝聚了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而且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成果。通过民族建筑搭建活动,孩子们在操作和体验中感受到了民族建筑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我们在自然科学课上知道,许多植物是从其母体所结的种子里长出来的,而豆子就是豆类植物的种子。玻璃瓶里的纸巾吸收着水分,两天后孩子们看见有一根细小的根,穿透豆子坚硬的表皮长了出来。另一个瓶子里完全浸没在水下的豆子也开始发芽了,但因为没有足够的空气,很快就停止了生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把培育的幼苗种在了花盆里,孩子们一有时间就观察并记录小幼苗的生长情况。</p> <p class="ql-block">还会用尺子量一量小幼苗长得多高了。默默开心地说:“小幼苗现在好像一条小蛇,还有分叉的舌头呢!”</p> <p class="ql-block">自然科学课上,我们先了解到农业种植和园所种植的不同,以更宽广的角度来探究春季种植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春季种植的多种选择,为后面的户外种植做好铺垫。我们知道人类和动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就是由植物制造的,我们很多衣服是用棉花制成的,看的书的纸张则是用树木的纤维制成的,水果和蔬菜是有益于健康的食物,还有许多美味的食物也是用植物制成的。在一次次的探究中,孩子们越来越了解绿色植物,也更珍惜我们身边有用的植物们。</p> <p class="ql-block">正如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蕴含着无穷无尽科学素材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幼儿带到大千世界,引向生活——生活无处不教育!</p>

孩子

建筑

鸡蛋

幼苗

课上

我们

种植

蛋壳

春天

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