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大洞岭情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赳 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洞岭,一座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又名不见经传的大山,座落在湖南浏阳东乡。因那个时代的“下放”运动,和我这个大家庭的两代、四口人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母亲原在长沙某省级机关工作,文革时,单位被某造反组织接管后,集中在省委党校学习。1968年,因“干部下放”运动下放到老家浏阳农村,我孤身一人留在长沙读书。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我也随车去送父母到下放地。车子翻越一座很高的大山时,有人告诉大家,这座山叫大洞岭,当年日本鬼子占据浏阳时,因这座高山的阻挡,没有走过去。翻过大山后,在一个小山村里,父母开始了他们的下放生活。以后每年的暑假,我都领着读小学的妹妹乘车翻越这座大山,和父母一起度过。</p><p class="ql-block"> 父母下放农村三年后,调到浏阳县城工作。过年时,全家团聚,擅长书法的父亲兴致勃勃的裁好了纸张,准备写幅对联。当他提笔自言自语的说,写些什么时,没有一点对联知识的我竟脱口而出:“忙忙碌碌半生,糊糊涂涂三年”。父亲和母亲相对一笑,无语。当然这个“对子”既不适合过年的气氛,更不适合时势,自然是挂不上壁。后文革结束不久,父母调回原单位,再谈此事时,他们说这还正是下放三年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父母下放后,在长沙读完初中的我,分配到一个山旮旯里的兵工厂,由于家庭原因,一个星期后被告之要退回,于是灰溜溜的回到了长沙。几经周折,插班到浏阳一中读高中,已是一年二期。父母亲结束农村下放的当年,我高中毕业,又被卷入到另一个更轰轰烈烈的下放运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p><p class="ql-block"> 1972年3月5日,大坪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和同学们坐上开往下放地的车子。当</span>车子发动,同学们流着泪水和亲人告别时,我却若无其事,因为我已习惯了这种独自漂泊的生活。车行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浏阳官渡林场。望着住所后面的那座大山,我惊讶地发现:哇!这就是大洞岭。</p><p class="ql-block"> 当天夜晚,突发山林大火,林场职工带领男同学上山“救火”。满怀豪情的我们在大山里瞎蹿了好几个小时后,疲惫不堪的返回住地谢家祠堂,却惊喜地发现女同学们都在大堂等候我们。当她们张开笑脸捧着热喷喷的姜汤递到我们跟前时,顿时心头一热,泪水盈眶,我深深地感觉:我们这些一起读书的同学们,在这个大洞岭下的知青家园里,此时此刻已化身为同甘共苦的兄弟姊妹了!</p><p class="ql-block"> 老伴和我高中在同一个班,同一天下放,同一天到同一所大学读书,同一天毕业后分在同一座城市工作。那天也是在那个大坪里同时上的车,只是她上的是另一辆车,下放到了另一个地方——永和河东农场。老伴下放地离我下放地不算太远,她下放后期抽调到县委工作队,在翻过大洞岭后的一个贫困山区生产队办队。</p><p class="ql-block"> 她说, 那时经常在公社开完会后,夜晚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走十来里山路回到住地。第二天即召开生产队大会,拿着笔记本记下的“12345”,照本宣科的告诉农民什么时候下种,下什么种,什么时候插秧,按什么尺寸插,等等等等。我戏说道:“你的下放经历蛮简单嘛,前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期,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她回答说:“是啊!不知道到底是谁教育谁?”</p><p class="ql-block"> 带着那份情缘,几年前,老两口特意开车到那座大山转了一圈:大洞岭前,我俩的下放地永和农场与官渡林场;大洞岭后,老伴办队的生产队和父母下放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2022年,正值我们下放五十周年,我又回到了大洞岭。我静静地望着那座大山,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当我离开大山时,心里念叨:大洞岭,我还会再来,和你再叙情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家乡的那条河——浏阳河</p> <p class="ql-block">那座山</p> <p class="ql-block">大山边的那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居住过的那个祠堂和球场</p> <p class="ql-block">劳动过的那座酒厂,</p> <p class="ql-block">只存断壁残垣</p> <p class="ql-block">老伴下放时居住的那栋知青楼</p> <p class="ql-block">老伴办队的那个山冲</p> <p class="ql-block">老伴办队居住的那栋房子和生产队长</p> <p class="ql-block">父母下放时居住的那栋地主的房子(居然是两层豪宅,还有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父母下放前,拍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伴的感言</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4kt6mt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知青之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