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踏青赏花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2022.3.27</p><p class="ql-block"> “人生易老天难老”,本周老冯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作为周末“广而告之”的开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宋代陈著一首二十字的小诗,揭示了“四季可更替,花儿能重开,人生无重来”的客观和人到一定年龄后渴望重回青春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是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但近几年每逢春天,进山之路却每每不通:防火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责任,网格化的管理使各村都对进山道路严加管控。这当中最对户外爱好者开恩之处当属大家熟悉的谷积山。无论是疫情肆虐的时候还是防火压力最大的季节,谷积山从来没有让大家扫兴而返。除了谷积山,九龙山官厅和铁陀山十字道也网开一面。</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谷积山离城最近,亦或是海拔不高的原因,谷积山的桃花至少比大西山的桃花早一个礼拜绽放。春天的脚步最先踏足的地方自然是踏青赏花的最佳去处。上周正值春分节气,我们急不可待地赶赴谷积山,所到之处白雪皑皑,还看不到一点春天的影子。仅仅时隔一周,这里已变成“千树万树桃花开,山花烂漫春先来”的芬芳世界。</p><p class="ql-block"> 参加周末踏青赏花活动者共12人:冯、蒲、贾、蔡、蒋、朱、刘、陈、张、杨及我和爱人小姚。从水井沟水泥路尽头直接登上东侧山脊,垂直高度差不多一二百米,这条幽静的小路,上周经过时还踏雪有声、湿滑难行,现在无论山的哪个坡面,已经看不到一丝雪的痕迹,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p><p class="ql-block"> 登上山脊,眼前漫山遍野的桃花令大家兴奋不已。老蒲手中的大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一会拍人拍景,一会“沾花惹草”,忙得不亦乐乎。他选好一个最佳视角,招呼大家过来合影。这几周一直未得施展的“贾疯八级”和蒋丹,早按捺不住要去“绕大圈”疯一下的欲望,刚合完影两人就奔向了柳叶沟方向。</p><p class="ql-block"> 剩下的队友,多数属山中玩耍休闲放松型,进了大山就如同打开笼门的鸟儿重新回到翱翔的天空般,迅速融入大山的怀抱。阳春三月,四面群山还无一丝绿意,徜徉于花花世界,人面桃花相映,这心情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队伍中体能正处巅峰的卓梅、晓丽,高兴之余在蓝天和鲜花映照下的高山之巅,一会“醉卧花丛”,一会又给大家表演“瑜伽倒立”。平素对赏花颇为不屑的老蔡也掏出手机拍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一路赏花,一路欢声。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过了高桥寺、太监墓、古塔,往日抵达灵鹫寺上方人工拱门基本就是全程的折返点了。今天老冯的计划是越过上方高岭(上去以后知道被命名为报国峰),绕行朱砂岭返回。老蒲惦记老贾和蒋丹,一路不停地拨打老贾电话,终于在拱门附近与老贾取得联系,获知他俩也比较顺利,老蒲才放心跟上大队。老冯高兴地告诉大家,老韩与何医生处理完公务也带着馒头驱车赶来。</p><p class="ql-block"> 从拱门斜向上攀谷积山岭,已被走成了一条清晰小路,用老蔡的标准虽达不到“高速公路”,至少也可算“二级”道路了吧。老冯在前引导,朱秀丽和老刘紧随其后,全队拉开距离呈“一路纵队”相继登顶。</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谷积山岭已经立了一块牌子,上书“报国峰”,下面标注此地海拔610米及拉练终点、至此已徒步7公里字样,最下面还有两句励志诗句“少年当立报国志,不报祖国誓不休”。7公里应该是从鲁家滩到这里的距离。从这块牌子知道这个山峰真名“报国峰”。这牌子去年来时还没有。</p><p class="ql-block"> 从报国峰向鲁家滩方向,大家已经徒步多次,轻车熟路,不消一个小时,朱砂岭公路已在脚下。从朱砂岭回水井沟的路,看似简单,走起来颇费周折。老冯领着众美女在最后一个山脚,老冯想给大家露一手“人地娴熟”的优势,带大家翻山坡走捷径,没成想快到车前误入“野猪林”,欲速而不达,反而让老贾和蒋丹超在了前头。</p><p class="ql-block"> 我和爱人小姚及老蔡最先回到车旁,未看见老韩红色醒目的“坐骑”,估计他和何医生正在山中悠闲漫步呢。老蔡为了表达胜利者的喜悦,拿出携带的风筝在河滩放起了风筝。当我们驱车遇到在路边等待老冯的陈虹和老蒲时,陈虹对最后这段路的形容是“走了一段比野猪林还野猪林的野猪林”。可想而知,看似简单的山中,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赏花归来,老蔡借七年前“误入老龙窝、被困东关上”、老贾驱车百里夜上黑牛峰的游记再发感慨。想自己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每个人都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再看今朝,山川依旧,青丝却渐变白发。黯然伤感,纯属正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2015年到今天,整整七个年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在时间的长河中也许连一瞬间都谈不上,但对于人生来说又有几个七年能供你挥霍呢?所以无论是中老年也好,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也罢,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这样,在以后回顾往事追忆青春的时候,才能了无遗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