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母亲

风雨兼程💯

<p class="ql-block">  年过花甲的父母最喜欢和我聊天,因为我特别爱听他们讲年轻时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父亲年轻时不仅帅气,还文质彬彬的,胸前的中山装兜子总夹着一支钢笔,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母亲虽生在农村,却酷爱读书,而那个年代的农村女孩子,读书是很多女孩儿想也不敢想的事。庆幸的是,倔强要强的母亲认准了要读书的死理儿。姥爷拗不过母亲,但只答应让母亲念完初小。</p><p class="ql-block"> 母亲格外珍惜这四年的读书时光,读书特别认真,聪明的母亲不仅认得了许多字,还学到了一门改变她命运的技术——打算盘。初小毕业时,母亲16岁,姥爷非要母亲下地干农活儿。而心高气傲的母亲一心要走出农村,到她心驰神往的县城去当公家的人。姥爷说,你一个农村女孩子,到了县城能干什么?倔强的母亲就是不喜欢地里的活儿,每天呆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练习打算盘。</p><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心细的母亲听她在双古城公社工作的哥哥说,县里二百货要招售货员,只要算盘打得好就能成为公家的人。机会来了,母亲高兴得一夜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就打听好了去县城的路。</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50年代末,物质匱乏,别说汽车,有钱人家买个自行车都得有券才能买得到,在那个吃饱饭就是好人家的年代,公家人都没有几个骑自行车的。从姥爷家双古城前草沟到县城六七十里的崎岖山路,16岁的母亲硬是凭着好记性和坚韧的性格,一个人从大山深处步行到了县城,并且凭借自己打得一手好算盘而如愿实现了她心中的第一个梦想——走进了县城,成了公家人。</p><p class="ql-block"> 俊玲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