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整夜我由远及近,脑海中一直盘缠着下乡前所经历,也就那所有想得到的前前后后。直到临近天色黎明,才觉得眼睛发涩,经不住一阵睡意袭来,还是在不觉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多久,朦胧中,我被一些嘈杂声“唤”醒。睁开眼,窗外天色已经放亮。我打开窗户,外面的声音一下子就扑了进来。原来旅馆临街,街边早市地摊上小贩和顾客正争执着什么。我把窗关回来,又有心想看看房间里昨晚的室友,可眼底下,有两床人已空,靠最内的那床有一人正忙着穿衣趿鞋,很快那人就从我床头经过,招呼说,吃饭去!我点下头记得没吱声,那人也很快消失门外。</p><p class="ql-block"> 我正纳闷ZH一人自己跑去哪里,一边就着床上穿上外套,正准备下地穿裤蹬鞋,ZH拿着洗漱用品回来了。ZH说他看我睡得正香,就先去上厕、洗漱。</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快用好早餐。昨晚在旅社的墙上,贴出了今天各安置点汽车运送的具体时间。因客车车辆有限,不能都在上午全部起程。我们去的安置点起程时间,定为下午1点。</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起程了很多部客车,都是前往离公社所在地较远的,下车后还得攀爬山路的村庄。这其中包括了我原籍红星街街道干部那只“臭手”抽到的孔党和营斗安置点。</p><p class="ql-block"> 客车启程后,跟随他们前行的还有几部在我们上山下乡人员起程前一天出发,载着大件行李的货车。这些不熟悉路况的故乡司机在路上“颠簸”了两天,也在昨晚殊途同归,和我们这帮人马汇齐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哨音吹响,我们前往小溪大队的31名上山下乡人员在招待所门口上车出发。</p><p class="ql-block"> 这31名上山下乡人员中,除知青8人外,其余都是整户城镇居民。这些整户下乡的人员中,最年长的44岁,最年幼的只11岁和一个抱在手上8个月的幼儿。这资料是我退休时涉及上山下乡履历需要,从惠安县档案馆复印得到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客车出城后一路向西,从漳平到公社所在地白沙有31公里的距离。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安置点大队所在地,从公社算起还有13公里的路程。客车迎着蒙蒙的细雨在三级公路上不快不慢地向前推进,沿途公路旁的提醒标志比比皆是,路况让我这个来自沿海地区的学生娃胆战心惊。连续的下坡弯道,一边岩石峭壁,一边悬崖边树着涂有红白相间颜色的木桩,路面还有倾斜的坡度。驾驶员大叔,头冒大汗,手脚配合,方向盘是转了一圈又一圈,又回了一圈又一圈。刚下到坡底,路边又冒出一个四“Z”连续弯道和上坡提醒标志,大师傅又是换挡,又是踩油门,又是一头大汗,车子才“突突突”艰难缓慢地向前推进。除此之外,路边那些提醒注意塌方、落石的标志,着实也让我心慌意乱。其实,沿途所看到的这一幕幕险境,与我们未来将要承受的经历,只不过是对艰苦环境了解的皮相之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我们的客车在转一公路的大弯时,看见不远处学校门口有欢迎的人群、紧接着传来了锣鼓喧天的响声。看来,我们下乡安置地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客车在小溪中心学校操场停下。大队书记和分管知青安置工作的支部委员,把我们这一行老中青幼,一并迎向学校大厅。只见大厅四周站满了欢迎人群,当然也有怀里抱着幼儿的村民凑热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在主席台前站好,等着会议开始。离我不远的地方,站有一位村民抱着孩子,只见那个孩子把脏兮兮的手指吸在嘴里。我不忍心,就从我的挎包里,拿出一包我下乡出发前,我父亲的徒弟送给我的五个大饼,转送给了这位村民。以致这位住在大队所在地一个地名叫下圩的村民多年后,还对我落户村庄的村民提到这件事。</p><p class="ql-block"> 欢迎会在鞭炮声中开始。大队文书领颂,我们齐声共祝毛主席万寿无疆!</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大队书记致欢迎词,鼓励我们心红志坚、扎根乡村,干一辈子革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队人马的带队干部刘振民先生刚好站在我的旁边,也许是刚才祝福环节听出我的普通话还拿得出手,发音可能也很耐听,竟然要我上台代表我们这一行人致答词。初生牛犊,我也不懂得什么为推辞,就上台发言。首先我对大队领导和村民对我们的欢迎表示感谢;接下来我顺着时兴的话语并动下自己的感情,慷慨激昂地表示一番,当然也违心说出了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会后,接我们到生产队的生产队长、政治队长把我和ZH两个人先期货运到达的行李分挑两担,我们带着随身的行李跟在两位队长的后面,准备向三公里外的生产队走去。临出校门时,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刚一进门就看到用红纸写的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同志们请喝开水!”</p><p class="ql-block">而在我的心里,那个用粗砵缸装着,眼观为厚重乳白色,这是由于万安溪雨季导致的浑浊开水模样,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