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拜谒七峰古刹

把酒临风

<p class="ql-block"> 再次拜谒七峰古刹</p><p class="ql-block"> 胡志强</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全国大多数人了解上饶,是通过电影《上饶集中营》(拍摄于1950年),该片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的,反映了新四军战士反抗国民党监禁的革命事迹。贯穿全片的创作者的革命诗情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突现出一种叙事诗般的艺术格调。上饶给他们是穷山恶水、落后的印象。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每年都要从学校步行去茅家岭烈士陵园(上饶集中营)扫墓,缅怀烈士、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周总理悼念叶挺的诗《千古奇冤》: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太急?还有叶挺的《囚歌》:</p><p class="ql-block">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p><p class="ql-block">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p><p class="ql-block">一个声音高叫着:</p><p class="ql-block">爬出来吧,给你自由!</p><p class="ql-block">我渴望自由,</p><p class="ql-block">但我深深地知道———</p><p class="ql-block">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p><p class="ql-block">我希望有一天,</p><p class="ql-block">地下的烈火,</p><p class="ql-block">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p><p class="ql-block">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p> <p class="ql-block">  七峰岩监狱是上饶集中营的一部分。为1949年前上饶集中营高干禁闭室旧址。"皖南事变"后,因七峰岩僻静隐蔽,成为国民党囚禁新四军军长叶挺、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教育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冯达飞、第三纵队五团团长徐锦树等二十余名高级将领地方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上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方志敏同志所描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在《可爱的中国》中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住持、师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灵觉住持合影</p> <p class="ql-block">夏利华先生与灵觉主持交谈</p> <p class="ql-block">  连日的阴雨天,全国新冠疫情仍很严峻,不便远行,在家都憋慌了,查看了天气预报,仅周四(农历二月廿二)为晴天。果真当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于是,我便与师友毛锐先生和夏利华先生结伴来这里写生。得到灵觉住持(灵觉方丈非常年轻干练,刚四十出头,担任信州区、广信区佛教协会副会长)的热情接待,并给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灵觉住持</p> <p class="ql-block">灵觉方丈给我们作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七峰岩属丹霞地貌,平原低丘,海拔70米至300米。七峰岩原是岩洞寺庙,因岩洞周围有七座山峰围绕而得名,所以亦名"七峰寺"。岩洞背负鹤山,前眺信水,有龙井、神岩毗连其东,山林幽静,古木参天。195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公布为全国100条红色旅游线之一。上饶集中营七峰岩高干禁闭室,大门上方题有《七峰古刹》(先父(胡润芝)所题,每次见到都格外亲切和沉重),两侧是篆书对联:无上清净,第一洞天。</p> <p class="ql-block">毛锐先生在仔细观察</p> <p class="ql-block">夏利华先生在潜心作画</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写生</p> <p class="ql-block">  寺内正殿前有铁树一株,传说,这株铁树是唐朝本寺开山祖师松月禅师亲手所植,现今有1400多年历史,世界稀有难得所见,是地球上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一种,有“植物界大熊猫”、"活化石”之美称,此株是雄树,每年开花五朵,花朵似宝塔形金黄色,象征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每年要请专家为铁树体检。</p> <p class="ql-block">千年铁树</p> <p class="ql-block">  七峰岩寺庙建于唐朝,由于历史悠久,是远年闻名的佛教胜地 。七峰岩寺院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14),从四川峨嵋山的松月禅师,云游途经七峰岩,见岩谷空旷、风光美丽,遂结草堂于岩前、收徒传教。松月禅师苦心经营,七峰岩寺院名声大振,得到唐玄宗的赞扬和扶持。咸通六年, 有文人作“老佛前经唐帝赞,高僧本自雪山来”一联,刻于雄伟的七峰岩的山门前。明朝大学士郑以伟来此览胜,有"丘壑川原,去住底迥,妙在一石补天","风云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三千世界"等句刻石。明朝曾有翰林出身的可成和尚居此修行。清道光年间永修大师又重新修整古刹。其后不幸两次失火,至民国年间原有建筑已所剩无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经当地赵辉南、潘冬梅等居士筹集资金,建造岩前大厅一栋,侧房四间,已初具寺院规模。七峰寺真正隆盛的是在宽圆大师来此以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苏州灵岩山寺宽圆大师重新修缮寺院,整饰佛像,大事弘扬佛法,接收皈依弟子,一时香火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七峰寺同样罹祸,佛像均被毁捣毁,僧众全部遣散下山。</p> <p class="ql-block">正在扩建中的七峰寺</p> <p class="ql-block">三人写生完毕,开怀畅谈,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1982年,随着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被下放到农村种田已有十七年的宽圆大师又重新回到七峰寺主持寺务。1986年~1996年间,建有念佛堂,圆通殿,斋堂等。</p> <p class="ql-block">毛锐先生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夏利华先生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笔者写生画作</p> <p class="ql-block">  青峰、绿水、奇岩、古树、庙宇;构成一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远眺七峰寺</p> <p class="ql-block">七峰古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