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大峡谷黑叶猴拍摄记(2021.4.20)

青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黑叶猴的来历</b></p><p class="ql-block">黑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也叫黑头叶猴,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体长约50-60厘米,头小,尾巴较身体长,细长的四肢;头顶有直立的毛冠,体背毛比腹面的毛长而密,臀疣较大;全身黑色有光泽,耳基至两颊有白毛,手足均为黑色。以果实、种子、嫩芽和叶柄为主要食物,也吃鲜枝嫩叶、花苞、竹笋、小鸟及昆虫,食物可达80余种。</p><p class="ql-block">叶猴的分化史约为900万年,450万年前又分化为白头叶猴、黑头叶猴等属种。黑叶猴是比较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树栖叶猴。主要栖息于江河两岸和低山沟谷地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栖息生境的海拔高度不及1200米。分布于中国云贵高原(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和湘西一带)和越南老挝等国家,分布地与石灰熔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布相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贵高原的形成</b></p><p class="ql-block">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距今约2.08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晚期,印支运动爆发,地壳隆起拗陷交替出现,沉积物不断堆积,来自东部及北部挤压,使地表向一个方向集中,加之受重力均衡作用影响,使地壳逐渐加厚,新生代以来地面上升迅速,云贵高原形成。距今约36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云贵高原被进一步抬升。中更新世以来,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贵州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格村拍摄世界最高桥</b></p><p class="ql-block">拍猴的行程是从拍摄北盘江第一桥开始的。在老同学老杨夫妻的带领下,经杭瑞高速来到都格乡都格村,这里是北盘江大峡谷的上游,地处云贵交界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不少网友总是把它随意称呼为北盘江大桥,其实北盘江大桥另有所属,按下不表。)就在这里飞越峡谷,连接云贵两省,桥面至谷底落差565米,是许多当地摄影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老杨也是六盘水市摄影协会会员,醉心摄影二十多年,常有令人称赞的佳作。他很注重天气预报,下载了比较实用的天气预报APP,指导和制定行摄计划。要想拍摄到绝佳的大桥作品很不容易,季节、天气、时辰、光线、构图等等缺一不可,我这是第五次来到大桥下,找到了比较好的角度,但仍没遇到理想的天气和云雾。晚上投宿在桥头的民宿,夜晚气温下降,一顿土鸡火锅是必不可少的,七八个人围坐一起,几杯小酒下肚,身上温暖许多。次日一早升起无人机,找到适合的高度俯拍大桥,峡谷云雾不多,仍然心存遗憾,且待下次。因为,我们更期待见到那群无法相约的黑色精灵——黑叶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德大桥</b></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顺246国道南下,踏上前往法德大桥拍摄黑叶猴的路。行驶到水城区的杨梅乡与发耳乡之间,带路的摄友忘记了前往法德大桥的岔路,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又打开高德导航,终于找到了这条从杨梅乡交管站到拍摄地的乡间公路。</p><p class="ql-block">这条乡间公路名为“五星路”,十多公里的行程一直通向谷底,路窄弯急,大部分路段不适合会车,有些路边塌方下来的泥石还没清理,但水泥路面很平整,只是急转弯处让车上的女士们紧张兮兮的。下午一点半,来到接近峡谷底部的法德大桥。</p><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这座1995年才建成的大桥两端已被当地人部分封闭,只能通过摩托车、单车和行人。大桥连接着峡谷两侧的野钟乡和顺场乡。桥下,清澈的北盘江水流淌不息,两岸峭壁直立,大桥南端就是我们选定的落脚点——罗大姐开设的农家客栈,这里也是黑叶猴经常光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客栈位于北盘江大峡谷峭壁之上的小村落边上,客栈主人罗大姐接到电话后很快赶到,帮我们办理入住,我们在房间稍事午休,大约大约下午三点,回到楼下,主人已经端上了刚煎炸好的洋芋条,七八个人边吃边聊,话题都离不开黑叶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等待猴群</b></p><p class="ql-block">黑叶猴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三十多年前我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曾作为随队医生,跟着市委市政府四大班子组成的考察队来到水城区的野钟乡实地考察野生黑叶猴资源,由于条件有限,只有六盘水报社的摄影记者老周拍到了一张模糊的黑叶猴照片,发表在《六盘水报》,从此这里的黑叶猴开始被外界所知。经过地方政府、村委不断宣传和加强保护,猴群数量稳定增加,从远离人群逐渐与村民接近,这给近距离观察拍摄黑叶猴提供了便利。</p><p class="ql-block">法德大桥附近的这群猴有十多只,据说每年2-3月是小猴出生的季节,刚出生的小猴并不像成年猴通体黑毛,而是全身毛色金黄,颜面白里透红,十分可爱,四月份正是拍小猴的最佳时机。谁也说不好它们何时光临。罗大姐称,有一对广东夫妻自驾房车,在这里守候了半个月,连个猴影都没见到,扫兴离去,第二天猴群就来了,不知这两口子听到了会不会跳脚骂娘。</p><p class="ql-block">主人不停地的把吃的端给大家,我时不时抬头望着二十米外的山坡,据说这是猴群惯常出场亮相的地方。众人有些饿了,对米线、花生、葵花籽来者不拒,而我则三心二意,时不时朝着猴儿们最可能露面的岩石方向扫上一眼,这个地点,与农舍只有一路之隔。说真的,谁也不敢保证能见到这动物,但又觉得它们就在身边,随时可能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峡谷里天气晴朗灼热,河谷里的风从东向西不停吹来,才让这群拍猴人不觉得闷热,也是老天的眷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猴们来啦!</b></p><p class="ql-block">三点十分许,我终于率先发现一个黑色的毛茸茸的精灵陡然出现在岩石顶上,惊喜地小声呼唤大家:“来了!猴!”众人一阵骚动,纷纷扭头,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家伙身上。</p><p class="ql-block">只见它通体乌黑,两颊各有一片白毛,头顶毛发高耸,拖着比身体还长的细长尾巴,正是我们期待的黑叶猴!只见它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坡上,小眼睛却东张西望,侦察着周围的一切。这家伙是个前哨,停留不久就继续前行,我们判断后面才是我们期待的“大部队”,尤其是“大部队”里可能就有刚出生的小猴。果然,接着又窜出了三只青壮猴,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尖兵队形,一副如临大敌的阵势,因为距离稍远,不便拍摄,我们只能躲在房间里继续观察。不多时,后面的七八只哗啦啦地来到,这是猴群的主力,纷纷占据各自的树枝树梢或岩石,顺路边的山坡向不断移动,走进了公路对面山坡上的一片丛林,</p><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感到失望的时候,猴群突然离开丛林,顺着山坡来到公路边,准备越过公路进村。我们沿着公路边慢慢接近猴群,抓拍猴儿穿过路面的姿态,阵阵快门声没有引起猴群的恐惧,只见它们先后过了公路,纷纷爬上了村西头一间农家乐餐厅的屋顶和旁边的几棵大树上,戏耍了十多分钟,又跳下屋檐,沿着公路护栏向我们居住的客栈周围窜来,众影友连拍带追,追着猴群而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拍到猴宝宝了!</b></p><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留意了一下,离开的猴群没有抱小猴的,仍有一只大猴在树上逗留,我躲在墙角向它张望,终于看出它的怀里有一个黄色的小猴,时不时露出头来,原来,母猴为了安全,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后。此时的母猴在树上不停地吃着树叶,也发现了树下“偷窥”的我,于是带着小猴往更高的树枝上攀爬,发出长而尖细的求援的叫声。几分钟后,百米之外的猴群“扑刺刺”地跑来了两个“救兵”,掩护着母猴与大队汇合。</p><p class="ql-block">头顶上,它们喜欢吃的树叶和花瓣随风摆动,不停地嘴里塞,有的相互挠痒痒、清理毛发,即使围观拍照的人们离得很近,它们也没表现出惊慌。快门声一阵接一阵,努力捕捉着每个瞬间。母猴时而把小猴高高举起,时而把孩子揽在自己的怀里。小猴金黄色的毛发,稚嫩的小脸儿,躲在妈妈的怀里,偶尔露出头来,四肢、尾巴、背部已有不少毛发变黑,只有头部两颊和颈部的毛色依然金黄。一只成年猴(可能是猴爸)不停地讨好猴妈,几次伸出手臂要抱抱小猴,总是被猴妈拒绝。我的100-400mm焦距的镜头拉到最长,勤快地按动快门,希望能捕捉到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不多时,猴群接着向身后的悬崖峭壁上移动,与我们不辞而别。众人意犹未尽,无奈猴群走远,天色渐黑,只好回到客栈休息,晚饭也是老板娘亲自下厨,一桌贵州特色的饭菜让大家围坐在一起,打开相机回放,聊着各自的拍摄经过,端起酒杯分享着幸遇猴群的喜悦心情,只有我幸运地拍到了小猴的正面,牠刚好从妈妈的怀里伸出可爱的小脸蛋儿。住在六盘水市区的几位摄影大神闻讯后也连夜赶来,希望天亮后与猴群再次相遇。</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来到法德大桥上,升起大疆航拍机拍摄峡谷的日出景色,峡谷内峰回路转,薄雾蒸腾,蔚为壮观。朝着悬崖上叽叽喳喳的叫声望去,不时也能看到一两只猕猴。大家等了一上午,黑叶猴群没再来。我们决定退房走人。车辆沿着峡谷北岸野钟乡的陡崖公路攀援上升,大峡谷渐渐甩在身后。</p><p class="ql-block">回到六盘水市的住所,已是华灯初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皆为本人拍摄,不得下载转载挪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