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征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汪曾祺”新家来了“六君子”(徐之标)

高邮财政徐之标

<p class="ql-block">运河古城江苏高邮,人文荟萃,更因是汪曾祺的故乡名闻遐迩,2017年5月16日,在汪老逝世二十年周年纪念日,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开工,历时三年,于2020年5月16日建成对外开放。天下汪迷慕名而至,游人如织。在纪念馆外西北角,有一处幽静的庭院,“汪迷部落”就在这里,而守护汪老、传承汪学的“汪迷部落值班群”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六君子”的故事就在汪先生的“新家”生动地演绎,流溢着人间里的温暖和热爱。汪曾祺先生曾说过:“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外边风雨,带你去“汪迷部落”喝茶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图为原高邮市委书记、坡子街笔会最具人气作家王正宇题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泰州晚报》总编瞿明欣然留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泰州坡子街笔会来邮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虎年春节期间高邮市委书记张利走访“汪迷部落”</b></p> <p class="ql-block">赵德清,高邮文联主席,2016年创立“汪迷部落”微信群,大家伙都叫他“酋长”,他也乐享其成,自掏腰包,为值班群添置了书橱、报架、盆植、布艺沙发,一声不响地开张,渐渐地,群里的人气旺起来,他架不住几个喜欢爬格子老哥的“怂恿”,买了台电脑,找来朋友,装机联网,几个闲不住的老汪迷从此“定了神”,一门心思看书、读报、写作,赵主席以前在高邮报社、市委办、人防办工作过,见多识广,笔力遒劲。去年在《扬州晚报》“大家谈”独辟“艺苑清谈”专栏,他将在“汪迷部落”里见闻趣事,变成事世人生的感悟,摇旗呐喊,把个“当家人”做得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图为赵德清在“汪迷部落”值班读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赵德清(左一)接收作家书籍捐赠</b></p> <p class="ql-block">姚维儒,本是高邮皮肤病医院院长,退休后反而更忙了,因为小时候是汪曾祺邻居,对先生笔下大淖、东大街、吉陞酱园店、恒兴昌、炼阳观、救火会、五小等等如数家珍,前不久,全国知名汪学研究者王干、苏北、杨早等来高邮讲学,一致采用老姚绘制的汪曾祺幼时生活路线图,一目了然。他责任心强,天生一副热心肠,赵“酋长”干脆委以值班群“常务”。老姚活到老、学到老,干一行爱一行,还是个运动达人,每天快跑10公里坚持了多年。他喜欢“汪迷部落”,独自将几百本藏书登记造册,排值班表、接纳新入群的作家,遇到外地到访的“汪迷”,自告奋勇做起向导、义务讲解员。前些时,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来高邮拍摄《寻味》专题片,多方打听,特地找到正在值班的老姚,他二话不说,东大街、盂城驿、南门大街、祺菜馆,一路走,一路说,一路品尝美食,忙了大半天,电视台的美女主持直夸他是“正宗地道的老高邮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姚维儒(左一)甘当导游介绍高邮四方食事</b></p> <p class="ql-block">我当初也是老姚打电话叫来值班群的,想着“谈笑有鸿儒”,可以互相讨论作品,促进更有筋骨、更接地气的大众创作,心中揣着梦想,守住文学初心。六个“铁杆汪迷”二话不说,埋头干起“志愿者”,一人值班一天,无怨无悔,志同道合,墙上汪老爷子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慈祥目光望向我们,直叫人怦然心跳:想想给他老人家看家、传承汪学,这是多么崇高的美事,于是“歃血为盟”,像《人世间》里的“六君子”彼此约定,以群为家,团结互助,<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积德行善,加深友谊,</span>从此陪伴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六君子”第一次开会,相聚“汪迷部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作者徐之标平时最喜在汪迷部落静思读书</b></p> <p class="ql-block">于是认识了戎同,其父戎椿年解放前是江西省国立中正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昌大学”)高材生,怀揣一腔热血投奔革命,一生酷爱看报,每年订阅报纸有30多种,治学严谨,眼光有“毒”。那是八十年代的事了,有一次《人民日报》一篇报道将中国奥运金牌总数及国际奥委会何振梁名字印错了,他顾不得吃饭,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向《人民日报》社总编写了一封批评稿件。儿子提醒:“这可是国家级报纸,是不是慎重点”,但戎椿年先生坚持说:“这关系到国家的荣誉,不能迟疑”,不久,《人民日报》社总编寄来充满热情诚恳的感谢信和附赠的两本书,报社还将批评稿件刊登在《人民日报》内部刊物上,作为教材,以警示年轻记者。后来,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戎椿年先生担任校刊编委,月薪50元。“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戎同耳濡目染,子承父业,也成了收藏家兼集报家,他那些收藏的宝贝着实让我开了眼界,人送“报痴”名不虚传。他敢于挑战,以一股“夯”劲,收集到1056种“千禧报”,打破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创造了中国集报史上“神话”;他甚至有点“傻”,“大粪泼身不在意,只要报纸不受损”,认为报纸比衣服重要;他笃信“人帮我我帮人, 人间才有温情才有爱”,天生一副侠骨柔肠,纪念馆、汪迷部落的大小杂事琐碎,忙里忙外,整天默默地做着,这里是他心中的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戎同收集的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老报纸里红色情怀</b></p> <p class="ql-block">焦成钢是群里的专业摄影师,老退伍军人,群里接待名人学者、召开作家读书会,尤其是与“金秋之声”悦读会联谊举办“汪曾祺经典作品诵读”,与月塘社区合办“庆元宵、猜灯谜”活动,他当仁不让,长枪短炮全程录制,抖出十八般武艺,还给大家免费制作成精美相册,戎同老师“燕栖斋微信”公众号里都用他的照片,图文并茂,熠熠生辉,一时成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图为焦成钢正为“金秋之声”悦读会与“汪迷部落”开展的“汪曾祺经典作品诵读”联谊会摄影</b></p> <p class="ql-block">吕绍祥也是,平时不声不响,见人笑吟吟的,穿着简朴,省吃俭用,大家都说他是个“慈善家”,1985年,高邮文物普查时发现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的盂城驿,当地政府很重视,决定修复,他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先后向邮电部正副部长、全国的集邮单位和组织写了四百多封信函,自己还带头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早在部队时,他就曾给困难的战友8次寄钱,那时一年津贴只有6-8元。好家风传承三代人,如今他的孙子也向国家基金会捐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吕绍祥捐资孟城驿修复证书</b></p> <p class="ql-block">“你们几个哥哥都是文化人,我是个大老粗”,陈玉华端着酷酷的发型,一脸憨笑,他是纪念馆后面东大街上“亨得利钟表行”第三代传人,2020年汪曾祺先生诞辰百年,长子汪朗回邮,在“汪曾祺特色街区”寻根探访,他老远见了,热情地打招呼,嘴里还忙不停地叙说着对汪老的膜拜。汪朗到他店里小坐片刻,合影留念,像当年汪老回乡时一样,由衷感谢着老宅左邻右舍们。后来,陈玉华特地制作精美的相框,将合影挂在店堂正墙上,每天开了店门一眼可见巍峨壮观的纪念馆建筑群,打心眼里激动。</p><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玩,人气旺财气旺,你小店钟表生意肯定大火”,我有时也跟他开玩笑。</p><p class="ql-block">他一本正经地说,“人人都爱汪曾祺,我也一样,缘分哪,哈哈”。</p><p class="ql-block">因为住在紧隔壁,他成了值班群里的“坐地虎”,遇到忙时,他第一个到,代班、搬运杂物、大扫除、收发书报,他都要抢着“包圆”,事办得妥帖逸当。他闲不住,活跃在跑步、游泳、自行车协会等诸多活动,更是热心的志愿者,去年高邮8月5日全民核酸检测,他因在志愿者队伍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出色工作能力,市里让他担任领队,率领65名大学生志愿者驰援月塘社区。他冒着高温,在现场协调矛盾,维持秩序,为方便老幼、残疾人优先检测开辟“绿色通道”,第二天,又利用他的好人缘和声誉,在跑步协会、自行车协会和朋友圈发出号召,迅速招募30个志愿者赶赴黄渡社区,解了燃眉之急,被高邮市委授予“优秀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汪曾祺长子汪朗与陈玉华(右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匠人陈玉华为群内戎同先生免费修复的瑞士名表萧邦系列怀表(18K金)</b></p> <p class="ql-block">“人生没有模板,只有心灯一盏”。如今,在“汪迷部落”值班成了“香饽饽”,本地文友有近二十人加盟,人丁兴旺,还吸引远在南京、上海的游子心驰神往。值班群里故事多,快乐也多。一群好人,满城春风,恰如一个温馨的家,向上向善,“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应了汪老所言“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走近你,家国情、奋斗志、幸福感、和谐美油然而生:“生活,是很好玩的”,诠释着他“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的人生真谛,仿佛还依稀听见汪曾祺先生穿越时空,对守护他新家的“六君子”,一往情深地关照道:“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徐之标,高邮市财政局工作,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中国财政作家协会会员,扬州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不辍,作品尤喜散文、杂感、时评、报告文学,发表在国家、省市期刊网站多篇。&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