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从千佛寨出来,直接前往下个景点——圆觉洞。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3里许的雲居山上,分布唐、五代、宋时期摩崖石刻103龛窟,造像1933躯,绕山崖一圈长186米。</div><div><br></div> 圆觉洞景区正门,右侧浮雕反映了安岳县境内主要石刻内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正门内一座大殿,名为教鐘寺大殿。原教鐘寺位于安岳县岳溪乡教鐘村,现存大殿为该寺大雄宝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殿整体搬迁至圆觉洞景区。 大殿是明初建筑,面积140.2平方米,宽三楹12.25米,深11.45米,高7.7米,为单簷式歇山顶、穿逗式木制古建。 殿前的石狮子,一看也是古物。<br> 过了教鐘寺,就到了分布于山崖南北两侧的石刻区。先看南崖。<br>南崖多五代时期石刻造像,其特点是小巧玲珑,衣纹细密,线条流畅,上承唐代的丰厚、典雅,下启宋代的俊美、华丽。得益于後蜀偏安一隅的小格局,这里是国内五代时期石刻最集中的地方。 与千佛寨类似,一边栈道,一边石窟。 有的地段石窟分为上下两层 无名龛<br><div>猜想中间坐的是阎王,下边是小鬼。<br></div> 此龛全貌,景区无说明牌,姑且稱作地狱图吧。(右上方还有现代人写的骂人话) 嬉戏图(五代) 嬉戏图所在龛全貌<br> 地狱变相(五代)<br> 侧视地狱变相 西方三圣(五代) 侧视西方三圣 观音残像,体态优美,断臂让人联想到维纳斯。手臂与脸部均被毁,太可惜,不知文管部门有没有留存破坏前的全貌照片? 千佛龛 无名龛。 <div>从残存的文字可看出“绍圣”字样,可知此龛为北宋的。</div><div>注:绍圣,宋哲宗年号,凡五年(1094-1098年)。<br></div> 这是尊千手千眼佛,还是千手千眼观音? 聂公龛。聂公为後蜀普州诸军事守刺史,相传南崖五代造像系由他主持凿建,特刻像记之。此龛建于後蜀广政四年(941年),聂公像高2.1米,可惜面部及手持笏板均已被毁。 “龟鹤”。字高1.6米,宽1米,为唐末高陵李时家墨迹,华阴杨令式摩崖。 龟像。(怎未见鹤像?) 黄葛老根 <div>北崖石刻,多宋代造像,特点是开大龛、造大像。</div><div><b>莲花手观音</b>。龛方形拱顶,高6.9米,宽、深3.8米。主像观世音菩萨,像高6.51米,微左侧身而立。头戴宝冠,冠中一坐佛。观音双手交腹执一莲蕾,跣足立于莲臺上。<br></div> 半身像<br> 头部及宝冠 胸前装饰<br> 手部及莲蕾 <b>释迦拈花微笑佛</b>。长方形平顶,高6.4米,宽4米,深3米。主像释迦佛高6米,微右侧身而立,面露微笑。螺髮高肉髻,左手仰掌置身前,右手施说法印。 仰视佛像 侧壁上的飞天 <div><b>净瓶观音。</b>长方形拱顶,高7.3米,宽4.7米,深3.5米。主像观音菩萨,高6.75米,微右侧身而立,左臂曲贴于腹,手提净瓶,右臂上举齐肩,手执柳枝。</div><div>此窟正在修缮,只能从这个角度观赏。<br></div> 半身像 右手 右下角,供养人。明显遭到破坏。 善财童子 飞天<br> 舍利塔。晚唐密簷式摩崖浮图,13层高8米,须弥式基座,三转法轮塔刹。<br> 侧视舍利塔 <div><b>圆觉洞</b>。狭义的圆觉洞,就是指开凿于北宋时期的此石窟,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div><div>正壁为三身佛,“法身”毗卢遮那佛居中,右”应身“释迦牟尼佛,左”报身“卢舍那佛,分别趺坐莲臺上。左右两侧列坐十二圆觉大士。<br></div>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圆觉洞 贤善首菩萨<br> 普觉菩萨 辩音菩萨 清静慧菩萨 金刚藏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普眼菩萨 弥勒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br> 净诸业障菩萨 <div>圆觉菩萨</div><div>圆觉洞内造像头部,五十馀年前均遭人为破坏,现头部系近年新修复的。</div> 北崖部分小龛小像 <div><b>陈抟墓。</b></div><div>道士陈抟(唐咸通十二年(871年)—端拱二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历代赐号”清虚处士“、”峨眉真人“、“白云先生”、“希夷先生”等,亳州真源人,或云普州崇龛人,宋代道教内丹派的代表人物。陈抟墓位于圆觉洞景区内。墓为石土垒成,长16米,宽12米,高4米。墓前嵌立陈抟自赞碑,碑额横刻“华岳归来”,正中阴刻陈抟像。</div> 陈抟像 陈抟墓,下边的建筑为陈抟殿。 陈抟相关遗迹,”图南仙跡“。 ”希南炼丹处“ 陈抟手书,”福壽“。 圆觉洞景区内的秦九韶纪念馆,仿宋式建筑,长宽各81米,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被列为资阳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宋人秦九韶(嘉定元年(1208)——咸淳四年(1268)),出生于普州(今安岳),数学家,著有《数书九章》。<br> 游罢圆觉洞,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北崖的”一佛二菩萨“造像,真稱得上传世杰作,堪与大足宝鼎山石刻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