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美在三月天!

仁者乐山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柔风催醒了初春的睡眠,三月的细雨润泽了万物的生机,三月的花香唯美了浅唱的流年,三月的阳光成就了心灵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微风温暖着,三月的柳丝柔嫩着,三月的女人婉约着。</p><p class="ql-block"> 信步于三月的路上,享受着三月的暖意,欣赏着三月的花香。</p><p class="ql-block"> 踏着茵茵的绿草,沐着暖暖的春光,望着悠悠的白云,看着芳菲的春色。</p><p class="ql-block"> 心境因三月而美丽,生活因三月而快乐,生命因三月而鲜活。</p><p class="ql-block"> 人间,美在三月天!</p> <p class="ql-block">  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笑脸。</p><p class="ql-block"> 久违的阳光,暖了大地,暖了草木,暖了心房。</p><p class="ql-block"> 户外,阳光明媚,风和日丽。</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春,如诗,如画,如霞,如美人的笑靥。</p><p class="ql-block"> 沐着三月的暖阳,漫步林荫小道,绿柳拂面,深红浅紫。</p><p class="ql-block"> 此时,心是暖的。</p><p class="ql-block"> 人间三月,真美!</p> <p class="ql-block">  罗合白村是一个彝族村寨,属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矣文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江川区九溪镇东南部,距江川城区20多公里,距红塔区30公里左右,全村有94户人家,304口人,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整个村子都是彝族人。</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望去,罗合白这个安静的小村子背靠着绿萌葱翠的青山,整齐的村民住宅,绿油油的田,村庄外静静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亮丽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在江川县九溪西南边沿的山区,有矣文、扯纳苴、罗合白、放马沟和阳山庄五个彝族自然村,聚居着2240多彝族同胞。他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都要过“火把节”,名曰过小年。节日的诞生和节日的浓郁气氛,有它的历史根源。</p> <p class="ql-block">  清初,闯王李自成被清兵打败以后,部属流落到云南各地,变为军民。他们住在平坝沿有后顾之忧,因而隐匿山中,与为数最少而土地最宽广的当地彝族靠拢同居,自称越族。他们自食其力,开荒造地,耕耘为生。</p><p class="ql-block"> 那时,烽烟四起,谷菽欠收,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清政府为了使这些越族安居乐业,采用安抚和同化的办法,收诸姓改为彝家姓氏,使其后辈子孙对于祖辈历史渐渐淡忘。</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正是稻菽扬花吐穗时节,彝家听说:“今夜有清军围攻彝寨,凡有叛逆不顺者斩尽诛绝。”这可惊骇而忙坏了寨主,他立即召唤得力干将共同商量对策。同时命令各家各户备好松明火把和器械,以待干戈。是夜,全寨人遍布山路和阡陌,一声牛角号响,成百上千束火把划破夜空,人们如猛虎般地周旋着,呐喊着,其声震荡着四野山谷。然而事情令人费解,长时间未曾发现丝毫疑窦,直到拂晓才收兵回寨。</p> <p class="ql-block">  事情往往出乎人的所料,兴许是因火把燃烧了所有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当年家家五谷获得了丰收。户户粮仓堆满,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使凶音化为吉祥。这一来,寨主喜出望外,于是发令:“每年逢六月二十五日定为‘火把节’庆贺五谷丰登”。为了展示节日的庄重和欢快的气氛,还规定了一些民俗:一是当年六月二十六日前死去的人,不得当年 去祭坟,放鞭炮,要到次年六月二十五日才可去祭,并规定连续祭三年而后停止。在祭坟的三个火把节期间,凡死者家属有亲朋好友都携带着鸡、鸭、肉、糖等物前来参加祭坟过节。此时,家家堂屋里垫着青松毛,还有笑声、鞭炮声交织一起,呈现了节日的新气氛。宴桌上摆满佳肴美酒,实是令人陶醉。埂未过门的媳妇要接来婆家过节,而已婚的媳妇又得回娘家去。三是全寨的男女青年,在酒足饭饱之后,互相高兴而自愿地到村外汇合,燃起堆堆篝火,尽情地跳唱,直跳提汗流夹背,唱得口干舌燥。跳累了原地小憩,唱哑了喝瓢冷水,跳啊!唱啊!一直跳唱个通宵。</p> <p class="ql-block">  春天,是美好的象征,是世间万物最期待的向往与希望,动情地告诉你,春天的足音,令人多么缠绵,莺歌燕舞,大自然在欢唱,小桥流水,碧波流淌,桥上的人儿心在荡漾。一把红纸伞,撑得那么自信,等你来。</p> <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委屈、烦难、辛酸……要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阳春三月,该来的,都已经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