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彭家庄胡姓一族,在庄内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总以为是传说中的“坐地戶”。直到2007年《般阳胡氏族谱》第七次修譜成功并公开,世人方知真相,原来此胡非彼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般阳胡姓始祖,于明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居淄川明水(萌水)店,至十一世,瑛、璇、珙三人“住邑又西路彭家庄”,属六门次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般阳胡姓于乾隆六年创《般阳胡氏族谱》,在彭家庄祖居百年以上姓氏中属创谱较早的姓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清两朝, 在彭家庄优秀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个胡姓人鼎鼎大名,他就是清朝岁贡生胡姓十四世胡彦(延)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般阳胡氏族谱》载:胡彥祚是十一世瑛之玄孙,其父辈即十三世名讳失考,胡彥祚兄弟三人、兄名彥林,弟名彥宅。胡彥祚嗣子思敬(十五世),孙灵绪即十六世,自十七世始谱无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宣统《淄川县志》“三续贡生”载:“胡延祚 字绵堂,岁贡生。有文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什么是贡生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三试合格者才能称秀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秀才是分等级的,一等是廪生。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贡生:即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代贡生,别称“明经”。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就相当于是今天的特别大学的大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贡生具体又分为六种,人们比较重视的是岁贡、恩贡、拨贡、优贡、副贡。这五类贡生和举人、进士一样被视为正途出身,备受赞誉。最后一种贡生称为例贡,说白了就是花钱买的,这类贡生是最让人不待见,也是最不值钱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秀才到做官还有很长的距离,只有考中了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贡生则没有做官的资格。但是贡生有待遇:一是,见县官不用跪拜,作揖即可。二是,有生活补助,每个月发给固定的银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秀才、廪生、贡生都有资格参加,考中的叫举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上资料来源“百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彥祚的名字在《宣统淄川县志》上用的是:胡延祚,三字中间一字是“延”;而《般阳胡氏族谱》中用的是“彥”。笔者认为胡彥祚,胡延祚皆为一人,只是在不发达的古代用了同音不同字而已,此种现象在当代社会亦不足为奇,故无须有岐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胡彦祚的有关文字资料极少,除宣统《淄川县志》记载十二字外其他几无,有关他的事迹、轶闻皆为民间口耳相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说胡彦祚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苦读寒窗、学业扎实,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初读私塾,便渐露头角,在发小、乡友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第一次参加童试便以优异成绩高中秀才,令全庄人刮目相看、寄予厚望。但后来每次参加乡试却都是因特殊与意外情况而落榜,传说有一次是因为笔墨弄脏了卷面被取消录取资格。传说还一次,不知是何原因在试卷的关键处粘上了一摊苍蝇屎,被判卷老师生气的将其剔除。总之,每次都是意想不到的不顺利,是天不作美,还是时运不济或另有他故,不得而知。按学识才华他考上举人、贡士绰绰有余,比他差的甚至是他后来的学生都先后中举高就,可就是他屡试不第,屡战屡败,也令众乡亲深感遗憾。还传说胡姓家族对胡彥祚中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深信不疑,认为是早晚的事,很早就在其宅院大门口预留了竖旗杆的地方,但却始终没达到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说而立之年的胡彥祚被聘为私塾先生教书育人。曾在彭家庄有名的“乐静园”学堂施教多年。也有传说清朝光绪年间的礼部、兵部尚书毕道远(万家庄人)曾是他的学生。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传说道光年间修建的“乐静园碑记”便是其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说胡彥祚既博学多才又品德高尚,他乐于助人、友善乡邻,善良厚道,多有善举。在周围附近村庄的私塾先生中他有着很高的威望很好的口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彭家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胡彥祚 夜救教师刘子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代初,彭家庄小学从大临池乡调来一位公职教师名叫刘子安,村里人都亲切的称他刘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家是大临池北边的大洞村,老婆孩子都在家中。他自幼读私塾,有着很好的文化功底,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40年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曾在地方武装中当过文书,并曾利用自己的身份说服曾是他学生的地方武装头目,救下一众人性命。他思想进步,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又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刘老师不光工作好,而且多才多艺,年轻时由于他母亲有眼疾,家里穷无钱看病,长年遭受痛苦。他自学、自研医学书籍,竟把母亲的眼病治好了。由此,也在四邻八庄出了名,他道德高尚,为百姓义务疗疾不取分文,所以提起刘子安老师,彭家庄的大人、孩子无人不知、没人不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春天的傍晚,一位自称刘老师老乡的人找到他,说他的妻子捎信让他晚上回家一趟,家里有急事。刘问来人家中有什么急事?来人说:他妻子病的很历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老师处理完学校的事情吃完饭后,趁着月光匆匆步行向老家赶。当走至彭家庄西一片叫“马道地”的地方时,月色下、朦胧中有一人招手让刘子安停下,并直接了当的说:你今晚无论如何不能回家。刘急问为什么?来人说:今晚有人要算计你,你回去凶多吉少。你赶紧回彭家庄,待明天白天可回家看看。刘老师听后半信半疑,想走近一点认清来人的面目,但怎么向前凑,却都是保持着一段固定的距离,刘老师很奇怪,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刘老师问来人:咱俩不认识,你怎么让我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你是哪个庄的?叫什么名字?来人略一思忖说:那么我就实话告诉你吧,我是胡彦祚,就是彭家庄人,刘老师说:彭家庄人我基本都认识,怎么没见过你?也没听说你的名字?来人说:你不可能见过我。我不会骗你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你是个好人</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天问问你彭家庄的同事便明白了。我说你今晚回家凶多吉少,是因为你身上带着银子,算计你的人就是冲着你身上的银子。听我劝,赶紧回去吧!说完,来者转身便不见了。刘老师惊出一身冷汗且又深信不疑,因为此时他身上确实带着刚发的工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学校,刘老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未眠,百思不得其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一上班,他就迫不及待的找到自己的同事彭姓老师叙说昨晚发生的事情。最后一再追问:彭家庄胡姓中有无胡彥祚此人?是干什么的?彭姓老师听完,大惊失色连声问:你说的都是真的?刘老师连连点头。彭姓老师也是读私塾出身,学识渊博,经多见广,对农村中老一辈传下来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轶闻趣事多有了解并深谙其中玄机奥妙。随即他冷静正常的拍着刘老师的肩膀略显激动的说:刘老师,好人自有好报,你昨天晚上的事百年不遇,实在是大吉大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过去了,刘子安老师也早已作古,可故事至今还在庄内流传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3月于张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衷心感谢为本文撰写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的淄博六中聂廷生校长,原周村二中邵其昌老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