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你离的不够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拍鸟这件事也是非常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彩鹳</p> <p class="ql-block">彩鹳,又名白头鹮鹳, 由十八世纪著名动物学家、《不列颠动物志》作者托马斯·彭南特依据采集于斯里兰卡的标本于1796年描述命名,后来经过生物学家罗斯才尔德、迈尔等人的分类厘定,最终确定为属名Ibis,用鹮(Ibis)做这种鸟的属名,是因为它的喙略向下弯曲,与鹮科鸟类的喙形相似。彩鹳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南亚国家,在我国属于罕见鸟种,虽然文献曾经记录彩鹳在我国分布于河北沿海、四川东部、长江下游以及福建、广东和海南岛等地,但在最近的几十年以来,在我国很少有彩鹳出现的报道。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彩鹮</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福建诏安</p> <p class="ql-block">白鹇</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广东韶关</p> <p class="ql-block">黑尾鸥</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大湖海滩</p> <p class="ql-block">灰斑鸻</p> <p class="ql-block">黄腹角雉</p> <p class="ql-block">白颈长尾雉</p> <p class="ql-block">白颈长尾雉(母鸟)</p> <p class="ql-block">山斑鸠</p> <p class="ql-block">白眉山鹧鸪</p> <p class="ql-block">竹鸡</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p> <p class="ql-block">橙腹叶鹎</p> <p class="ql-block">红胁蓝尾鸲</p> <p class="ql-block">绿翅鸭</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主要在中国东北部和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东方白鹳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在2021年中国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白鹳被列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2024年2月拍摄于广东省陆丰东山村。</p> <p class="ql-block">紫水鸡</p> <p class="ql-block">紫水鸡有13个亚种,其广泛分布于非洲、东亚地区及大洋洲。在中国紫水鸡在云南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长江中游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紫水鸡为留鸟,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池塘、水坝、漫滩或沼泽地中,也见于城镇的湖泊、河流中的绿洲。紫水鸡常成群活动,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紫水鸡被列入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紫水鸡华南亚种中分布于中国的亚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紫水鸡还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二级保护动物。拍摄地点:陆丰东山村。</p> <p class="ql-block">黑脸琵鹭</p> <p class="ql-block">黑脸琵鹭在琵鹭亚科中数量最为稀少,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被列入中国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白琵鹭</p> <p class="ql-block">白琵鹭,别名琵琶鹭、琵琶嘴鹭、百琵鹭等,是鹮科琵鹭属的一种鸟类,是荷兰的国鸟。白琵鹭下有3个亚种,世界范围内繁殖于欧洲、印度、斯里兰卡和北非东西海岸,越冬于苏丹、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南部,在中国也有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拍摄地点:汕尾市陆丰东山村。</p> <p class="ql-block">大天鹅</p> <p class="ql-block">小天鹅</p> <p class="ql-block">小天鹅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蓝胸秧鸡</p> <p class="ql-block">白鹭</p> <p class="ql-block">小白鹭</p> <p class="ql-block">彩鹳和小白鹭</p> <p class="ql-block">中杓鹬</p> <p class="ql-block">长趾滨鹬</p> <p class="ql-block">长趾滨鹬(拉丁学名:Calidris subminuta):是鹬科滨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14~16cm,嘴较细短、黑色。脚黄绿色,趾较长。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夏季上体棕褐色,前额、头顶至后颈棕色具黑褐色细纵纹,背具粗著的黑褐色斑和棕色及白色羽缘,尤以三级飞羽棕色羽缘较宽。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黑水鸡</p> <p class="ql-block">海鸥</p> <p class="ql-block">白额燕鸥</p> <p class="ql-block">白额燕鸥是鸻形目鸥科的鸟类。体长22-27厘米,体重55-60克。夏羽头顶、颈背及贯眼纹黑色,额白。冬羽头顶及颈背地黑色减少至月牙形。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头顶及上背具褐色杂斑,尾白而尾端褐。栖息于海岸、河口、沼泽。常集群活动,以鱼虾、水生昆虫为主食。为中国常见的夏季繁殖鸟。从东北至西南及华南沿海和海南以及内陆沿海的大部分地区均有繁殖。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拍摄地点:海丰县大湖海滩。</p> <p class="ql-block">须浮鸥</p> <p class="ql-block">须浮鸥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水面上空振翅飞翔。飞行轻快而有力,有时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飞翔而不动地方。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至离海20千米左右的内陆,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取食时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p><p class="ql-block">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主要在水面和沼泽地上。有时也吃部分水生植物。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保护区大湖镇。</p> <p class="ql-block">红嘴鸥</p> <p class="ql-block">红嘴鸥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鸟类,繁殖于欧亚大陆,越冬于北非、西欧、黑海、里海、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其常栖息于低海拔地区和浅海沿海或者内陆水域及其周围,如平原至低山的湖泊、水库、河流、海滨等水域,在城市公园的人工湖泊上也常出现。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保护区赤坑镇。</p> <p class="ql-block">白脸鸻</p> <p class="ql-block">白脸鸻是一种小而圆头羽色苍白的鸻鸟。前胸所有的羽毛都显示出白色,有白色的超级绒毛,白色的喉咙和下体,上体浅棕色至灰色。眼端白色。鸟喙黑色、中短钝头,有相对较长的腿,带粉红色调。白脸鸻曾经是环颈鸻的亚种,2014年划为独立物种。不同中之处是环颈鸻有黑色的后枕,冠部更黑,并且胸侧有更广泛的黑色,双翼的白色更少。白脸鸻形态与环颈鸻相似,但黑褐色的贯眼纹和胸斑的颜色较淡,背部在繁殖期中沾棕色;嘴峰略长。拍摄地点:海丰县大湖海滩。</p> <p class="ql-block">灰背漂鹬</p> <p class="ql-block">灰背飘鹬主要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沙石河流沿岸,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岩石海岸、海滨沙滩、泥地及河口。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于水边浅水处。食物主要为石蛾、毛虫、水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有时也吃小鱼。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山地,西到叶尼塞河,南到贝加尔湖和蒙古。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海南岛和台湾。拍摄地点:海丰县大湖海滩。</p> <p class="ql-block">三趾滨鹬</p> <p class="ql-block">三趾滨鹬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边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鹬混群。喜滨海沙滩,极少至泥地。通常随落潮在水边奔跑,同时拣食海潮冲刷出来的小食物。有时独行但多喜群栖。繁殖于北极地区,越冬于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迁徙期间经过中国。拍摄地点:海丰县大湖海滩。</p> <p class="ql-block">铁嘴沙鸻</p> <p class="ql-block">铁嘴沙鸻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边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鹬混群。喜滨海沙滩,极少至泥地。通常随落潮在水边奔跑,同时拣食海潮冲刷出来的小食物,有时独行但多喜群栖。拍摄地点:惠东县黄埠镇三洲村。</p> <p class="ql-block">鹤鹬</p> <p class="ql-block">鹤鹬夏季头、颈和整个下体黑色,眼周有一窄的白色眼圈。尾下覆羽具暗灰色和白色横斑。有的胸侧、两胁和腹具白色羽缘。翕也是黑色。背、肩、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也是黑色,具白色斑点和羽缘。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具白色横斑。下背和上腰白色,下腰和尾上覆羽具黑灰色和白色相间横斑。尾暗灰色,具窄的白色横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拍摄于海丰大湖镇高螺乡。</p> <p class="ql-block">翻石鹬</p> <p class="ql-block">翻石鹬的身体看起来十分的滑稽,它们在繁殖季时体色非常醒目,由栗色、白色和黑色交杂而成,嘴短,黑色,脚橙红色。到了冬天,翻石鹬身上的栗红色就会消失,而换上单调且朴素的深褐色羽毛。翻石鹬为台湾普遍的过境鸟,但是以春天过境期较容易见到。它们在台湾中南部以及金门、澎湖等离岛都可以发现。平时喜欢栖息在潮间带、河口沼泽或是礁石海岸等湿地环境,主要以藏身其下的沙蚕、螃蟹等小动物为食。在中国为旅鸟和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徙。迁徙时常集成松散的大群。拍摄于海丰大湖沙滩。</p> <p class="ql-block">尖尾滨鷸</p> <p class="ql-block">尖尾滨鹬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迂经中国。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觅食地,也常集成大群。当受惊时常很快形成密集的群,并快速而协调地飞翔。它也常与其他鹬类混群活动和觅食。有危险时,也常采取就地蹲伏不动的方法逃避危险。有时待危险迫近时,才突然从地上飞起。常在有低矮草本植物的水边干草地上或浅水处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开阔的海边潮涧地带活动和觅食。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林鹬</p> <p class="ql-block">林鹬(学名:Tringa glareola)体长约20厘米,体型略小,纤细,褐灰色,腹部及臀偏白,腰白。上体灰褐色而极具斑点;眉纹长,白色;尾白而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尾部的横斑、白色的腰部及下翼以及翼上无横纹为其特征。脚远伸于尾后。与白腰草鹬区别在腿较长,黄色较深,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泽鹬</p> <p class="ql-block">泽鹬跟林鷸极其相似,据说该物种的原始产地在德国。该鸟全长约23厘米左右,上体灰褐色,腰及下背白色,尾羽上有黑褐色横斑。前颈和胸有黑褐色细纵纹,额白。下体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长,相当纤细,直而尖。颜色为黑色,基部绿灰色,脚细长,暗灰绿色或黄绿色,主要栖息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沼泽草地,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中国为旅鸟,部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矶鹬</p> <p class="ql-block">矶鹬是常见物种,2000年,矶鹬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2016年,矶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拍摄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海滩。</p> <p class="ql-block">小䴙鷉</p> <p class="ql-block">普通翠鸟</p> <p class="ql-block">池鹭</p> <p class="ql-block">反嘴鹬</p> <p class="ql-block">黑翅长脚鹬</p> <p class="ql-block">黑翅长脚鹬享有“红腿娘子”、“鸟中模特”、“黑美人”等众多昵称,它属反嘴鹬科长脚鹬属,是一种身材修长的黑白色涉禽鸟类,成鸟体长约40多厘米,喙呈黑色且细长,双羽呈黑色,双腿高挑、纤细修长呈红色,腹部羽毛呈白色,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及雌鸟翅膀略带褐色,它们常单独、成对或集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行走缓慢,步履稳健、轻盈,姿态优美。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黑翅长脚鹬幼鸟</p> <p class="ql-block">金眶鸻</p> <p class="ql-block">金眶鸻是小型涉禽,夏羽前额和眉纹白色,额基和头顶前部绒黑色,头顶后部和枕灰褐色,眼先、眼周和眼后耳区黑色,并与额基和头顶前部黑色相连。眼睑四周金黄色。后颈具一白色环带,向下与颏、喉部白色相连,紧接此白环之后有一黑领围绕着上背和上胸,其余上体灰褐色或沙褐色。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环颈鸻</p> <p class="ql-block">环颈鸻习惯栖息于河岸沙滩、沼泽草地上,通常单独、或者3-5只集群活动于海边潮间带、河口三角洲、泥地、盐田、沿海沼泽和水田;在内陆的河岸沙滩、沼泽草地、湖滨、盐碱滩和近水的荒地中亦比较常见。拍摄地点:深汕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沙滩。</p> <p class="ql-block">黑腹滨鷸</p> <p class="ql-block">黑腹滨鹬常成群活动于水边沙滩,泥地或水边浅水处。性活跃、善奔跑,常沿水边跑跑停停,飞行快而直。有时也见单独活动。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黑尾塍鹬</p> <p class="ql-block">黑尾塍鹬栖息于平原草地和森林平原地带的沼泽、湿地、湖边和附近的草地与低湿地上,繁殖期和冬季则主要栖息于沿海海滨、泥地平原、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的农田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到内陆淡水和盐水湖泊湿地活动和觅食。拍摄地点:海丰县赤坑镇。</p> <p class="ql-block">苍鹭</p> <p class="ql-block">红脚鹬</p> <p class="ql-block">红脚鹬非繁殖期则主要在沿海沙滩和附近盐碱沼泽地带活动。少量在内陆湖泊、河流和沼泽与湿草地上活动和觅食。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则成群。性机警,飞翔力强,受惊后立刻冲起,从低至高成弧状飞行,边飞边叫。下图是红脚鹬和黑翅长脚鹬。拍摄地点:惠东县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红颈滨鹬</p> <p><br></p><p>珠颈斑鸠</p> <p class="ql-block">珠颈斑鸠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冬、春季节主要以杂草种子为食,夏季啄食油菜子和麦粒,秋季啄食稻谷、玉米、芝麻及各种豆类作物。兼食蝇蛆、蜗牛、昆虫等动物。</p> <p class="ql-block">麻雀</p> <h3><font color="#010101"><p>白鹡鸰</p></font></h3>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公鸟)</p> <p class="ql-block">白尾鸢</p> <p class="ql-block">白尾鸢</p><p class="ql-block">鹰科黑翅鸢属的动物</p><p class="ql-block">白尾鸢(学名:Elanus leucuru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猎物经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有时也进行鼓翼飞翔。在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多在白天的早晨和黄昏进行。</p> <p class="ql-block">斑文鸟</p> <p class="ql-block">斑文鸟大多结群活动,常栖息于平原、山脚、山谷及村落附近的灌木从、草丛、竹林和稻田间。其主要以谷物、草籽、果实为食,也食用少量昆虫。拍摄地点:深汕合作区东滨隆村傍湿地和赤石深涌村。</p> <p class="ql-block">理氏鹨</p> <p class="ql-block">理氏鹨常分布于东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在中国各地基本均有分布。迁徙时为中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其栖息海拔可达1500米,喜开阔沿海或山区草甸、火烧过的草地及放干的稻田。常单独活动于开阔的草地、林缘、农田、河滩和沼泽等生境,觅食于地面和灌丛。营巢于河边或湖畔草地上。理氏鹨主要以昆虫为食,这对降低虫害的发生率起一定的作用。拍摄地点:深汕合作区小漠南方澳海滩。</p> <p class="ql-block">白骨顶鸡</p> <p class="ql-block">白骨顶鸡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全身羽毛黑色,虹膜红色,脚黄绿色或灰黑色,尾巴很短。通常栖息于开阔的淡水水域,尤其喜欢流速缓慢而水草丰富的水域,如湖泊、池塘、水库、河湾和沼泽等。骨顶鸡是中型游禽,像小野鸭,常在僻静、开阔的水面上游泳。拍摄地点:惠东盐州红树林湿地。</p> <p class="ql-block">凤头麦鸡</p> <p class="ql-block">凤头麦鸡在中国北部为夏候鸟,南方为冬候鸟,其间(河北以南,长江以北)为旅鸟。春季最早于3月初至3月中旬即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下旬迁离繁殖地。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常集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善飞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飞,飞行速度较慢,两翅迟缓地扇动,飞行高度亦不高。有时亦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当人接近时,伸颈注视,发现有危险则立即起飞。主要吃甲虫、鞘翅目、鳞翅目昆虫、金花虫、天牛幼虫、蚂蚁、石蛾、蝼蛄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虾、蜗牛、螺、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大量杂草种子及植物嫩叶。拍摄地点:汕尾市陆丰东山村。</p> <p>红耳鹎</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别名黑头公、大头翁、高髻冠,鹎科鹎属鸟类。红耳鹎体长17~23厘米,体重25~42克,有一直立的黑色或深棕色冠,高约2厘米,头部呈深棕色或黑色,虹膜棕色,嘴黑色。眼的后下方有一鲜红色小斑,紧贴红斑下方为大块的白斑,上体棕褐色,下体白色,两胁烟灰色,跗蹠、趾和爪黑褐色。</p> <p class="ql-block">白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白喉红臀鹎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常见于灌丛、竹林、果林、次生阔叶林中,同时也于沟谷、林缘、季雨林和雨林处可见。深汕合作区小漠狮山。</p> <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鸥</p> <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鸥是燕鸥属的一种海鸟。头顶黑色,尾分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候鸟,有很强的迁移性,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越冬。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陕西、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迁徙经河北、湖北、陕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台湾。这只普通燕鸥于2021年5月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玉龙沙湖。</p> <p class="ql-block">红颈瓣蹼鹬</p> <p class="ql-block">红颈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lobatus)为瓣蹼鹬科瓣蹼鹬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广东、西藏、海南等地。该物种的原产地在加拿大。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岩鹭</p> <p class="ql-block">岩鹭全身呈暗石板灰色或者蓝灰色,眼黄色,嘴灰褐色或者灰黑色,上嘴通常比下嘴颜色暗,颏部、喉部有一白色纵纹,头后、前颈下部、背部在繁殖期有较长的饰羽,脚黄绿色或者灰色,趾黄色。拍摄地点:惠东县港口旅游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棕背伯劳</p> <p class="ql-block">棕背伯劳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多在空旷地区,或高大树木的顶端栖息。棕背伯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性凶猛,多以各种昆虫为食,如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蜻蜒目等。</p> <p><br></p><p>白腰文鸟</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䳭</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又名Siberian Stonechat,是鹟科石鵖属的鸟类,中等体型,黑、白及赤褐色。雄鸟头、喉部及飞羽黑色,颈部及翼上具粗大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无黑色,喉部浅白色。黑喉石鵖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p> <p>纯色山鹪莺</p> <p class="ql-block">纯色山鹪莺分布广泛,为地方性常见留鸟。通常活动于中低海拔一带的平原、丘陵、河谷地带的农耕地及开阔草地,常见于草丛、芦苇地、沼泽、玉米地及稻田,也能适应城市等多种生境。繁殖期时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常结成小群活动,性胆大、活泼且喧闹,不是很怕人。</p> <p class="ql-block">褐柳莺</p> <p class="ql-block">褐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fuscatus)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外形甚显紧凑而墩圆,两翼短圆,尾圆而略凹。上体灰褐,飞羽有橄榄绿色的翼缘。嘴细小,腿细长。眉纹棕白色,贯眼纹暗褐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鸦鹃</p> <p class="ql-block">鸦鹃属在我国仅有两种,其中之一即褐翅鸦鹃,又名大毛鸡。著名的毛鸡酒就是用这两种鸟体为主要原料浸制而成的。褐翅鸦鹃和小鸦鹃广布我国东南各省,数量较多。图片拍摄于深汕合作区小漠东滨隆村。</p> <p class="ql-block">扇尾沙锥</p> <p class="ql-block">金斑鸻</p> <p class="ql-block">金鸻鸟属鸻形目鸻科,是体型中等的鸟类。它们一般长33~39公分,翼展76~85公分。其中,北美金鸻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飞行时间最长的鸟。</p> <p class="ql-block">金斑鸻(繁殖羽)</p> <p>牛背鹭</p> <p class="ql-block">牛背鹭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小动物。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p> <p class="ql-block">青脚鹬</p> <p class="ql-block">青脚鹬是鸻形目丘鹬科鹬属的鸟类。是鹬科鹬属的水鸟。全长约32cm,是深水涉禽。体灰色,腿淡绿,腰白色。嘴微上翘,腿长近绿色。背部和腰白色,飞行时尤其明显。翼下具有深色细纹。尾端具有黑色细斑。飞行时脚伸出尾端甚长。冬羽背上颜色变的较暗,喉、胸的纵斑消失。比泽鹬体型大,嘴更粗略上翘。喜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p> <p class="ql-block">美洲绿翅鸭</p> <p class="ql-block">美洲绿翅鸭与本土的绿翅鸭(Anas crecca)大小相似,只是在羽毛的色块分布上有所区别,前者头面部绿色眼罩皮黄色外缘不如后者明显,并在肩膀处具有一条竖直的白色条纹,后者的三级飞羽则具有横向白色斑纹。</p> <p class="ql-block">斑嘴鸭</p> <p class="ql-block">斑嘴鸭,别名大麻鸭、野鸭等,斑嘴鸭的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斑嘴鸭的雄性成鸟头部从额到枕呈棕褐色,有一纵纹,呈浅棕褐色。眉纹、眼先、颊部和喉部呈黄白色。从嘴基通过眼部到耳羽区有一纵纹,呈棕褐色。胸部呈淡棕白色,有褐色斑。脚呈珊瑚红。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上体的后部较苍淡,下体自胸以下的部分呈淡白色,夹杂有暗褐色的粗斑。嘴的黄端不明显。雌性幼鸟的羽色与雌性成鸟的相似。拍摄地点:海丰县鸟类保护区大湖镇。</p> <p>夜鹭</p> <p class="ql-block">白胸苦恶鸟</p> <p class="ql-block">鸬鹚</p> <p class="ql-block">鸬鹚广泛分布于除南北极外的世界各地水域,以热带和温带地区种类最多;其主要栖息于沿海、内陆湖泊和沼泽地带,营集群活动。该科鸟类为中等至大型水禽,其体羽黑色,体和颈均较细长,在地上站立时常以硬尾支撑地面,身体差不多保持与地面垂直。它们飞行力强,善于游泳和潜水,主要通过在海中或临近海岸的淡水中潜水捕食鱼类为生。这是拍摄于惠州西湖的鸬鹚。</p> <p class="ql-block">黑鸢</p> <p class="ql-block">黑鸢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其在资源丰富的生存环境下(例如热带地区)通常为留鸟;大多数会进行季节性迁徙。主要栖息于森林、稀树草原、灌木丛、湿地、潮间带、沙漠。</p> <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鸻</p> <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鸻</p><p class="ql-block">嘴黑色基部红色的小型水边鸟类</p><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鸻(拉丁学名:Glareola maldivarum)小型水边鸟类,体长20~28厘米。嘴短,基部较宽,尖端较窄而向下曲。翼尖长。尾黑色,呈叉状。夏羽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喉乳黄色,外缘黑色。颊、颈、胸黄褐色,腹白色。翼下覆羽棕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嘴黑色,基部红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嘴基无红色,喉斑淡褐色,外缘黑线较浅淡,其内也无白缘。飞行和栖息姿势很像家燕。相似种灰燕鸻体型显著为小,上体较淡、灰色,尾为浅叉状,无喉斑。翼下覆羽不为棕红色而为黑色,具显著的白色翼后缘,无论飞翔或栖立时都易区别。</p> <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有了鸟儿的存在,生活中就增添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其实,在远古时代,当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地球上就已经有了鸟类的踪迹,据考证,恐龙也极有可能就是由鸟类的进化而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鸟类就是地球上最早的主人,由于物种的演变进化,人类后来居上成为了地球的万物之灵,而鸟类差不多还是一直停留在远古时代的那个模样并陪伴着人类一起走到现在,所以,如果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话,而鸟类无疑就是人类最永恒的朋友,因此大家都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善待鸟类,不要做一些不利于鸟类生存的事情,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维护人类美好的家园!</p><p class="ql-block">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境内,由公平水库湿地、大湖海岸湿地以及东关联安围滩涂鱼塘湿地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11590.5公顷。</p><p class="ql-block">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公平区位于黄江河的上游,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分别是黄江河仅有的两个入海口所在地,三块湿地在类型上和水鸟资源分布上具有互补性,共同构成了同一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鸟类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东南沿海少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资料摘自头条百科。</p> <p class="ql-block">编辑中,末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