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留在我草稿箱里的自由行攻略已经放了好几年了,想来想去就是不想写成流水账似的各种方式方法,那种其实网上如今可以找一大把……不如换一种方式?因为促成那次旅行就源于当年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影🤗</p> <p class="ql-block">曾在多年以前,就憧憬过布拉格这个浪漫城市会是什么样子?…是因为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及考夫曼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还是二十年前老友送给我的一张dvd看的,电影里的音乐🎶和城镇、乡村风景极其美~那张dvd也收藏至今…</p> <p class="ql-block">电影“布拉格之恋”剧照</p> <p class="ql-block">电影“布拉格之恋”剧照</p> <p class="ql-block">《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故事主要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当时*军占领时期要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虚无主义者、风流成性的主人公托马斯与女招待特丽莎一见钟情,但同时又与画家萨宾娜保持着情人关系,令深爱他的特丽莎十分痛苦。在“布拉格之春”后,托马斯几人流亡海外,后辗转与特丽莎重逢,两人回归布拉格又遭遇种种困境后,终于决定一同隐居在一个静谧的乡村,相携到老…但却在一场车祸中,双双殒命……</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第一次看这本书,那时就是觉得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是个有故事,有情节,有欲望……一个好看的,浪漫又伤感的故事😒,但那会儿很多故事情节里的轻与重、灵与肉还并不能完全看明白;还有看了那部电影后,镜头里优美的城市和乡村,倒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其他呢,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思考,更加理解不了生命的重与轻应如何理解……</p> <p class="ql-block">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在捷克布尔诺,后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写过诗与剧本,画过画,做过音乐创作并从事过电影教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也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p><p class="ql-block"> 米兰•昆德拉曾是1968年跟随当时捷克领导人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的旗手之一,他公开反对当时的捷克政府文艺审查制度,以及对文艺创作自由的限制。但改革运动失败后,昆德拉也被永远开除捷克共产党党籍,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他的所有作品从书店与公共图书馆消失,同时还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之后被迫流亡法国多年,甚至被取消了捷克公民身份…他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曾一度生活极尽窘迫,于1982年写成,1984年发表了这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9年美国导演考夫曼据此书拍摄了那部经典电影《布拉格之恋》,获得了1989年第61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提名。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也是这部书,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成就了米兰·昆德拉大师级、殿堂级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想到要去布拉格这座城市,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电影中茱莉叶•比诺什那双忧郁又透明的褐色眼眸,还有背景镜头里的尖顶教堂。昆德拉的小说能把那个年月残酷的逼迫,生命的重负,和这个民族所遭遇过的苦难的历史,转化为看似轻盈的、浪漫的文艺情怀……</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有近千年历史岁月痕迹的城市究竟是怎样的呢?</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句话;“当你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变得很大、望不到边际,而当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其实很小很小!”踌躇许久的自由行最终提上了我的日程😊</p> <p class="ql-block">去布拉格,是我煞费心思准备的第一次出国自由行,虽然准备工作做了许久…从踏上国际航班开始,到赫尔辛基机场入境欧洲时,满机场的中国字还让我觉不出一点压力,但转机到了布拉格就完全懵了…所有的字母都认识…但是根本和英文不是一回事…况且😒我的英文本就超级烂~~~😓 所有语言都只能求助于app翻译,还好,提前跟着app学习了几句问候语,也还好的是随身携带着“环球漫游”,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翻译。</p> <p class="ql-block">出布拉格机场的第一次购买车票就出了问题😔,在机场货币兑换处没有刻意更换硬币,但在布拉格没有硬币就无法在售票机上购买车票…在极不流利的语言+手机翻译app比划下(当地人日常只说捷克语),机场巴士司机就没要我俩的车票,免费坐了车…但是机场巴士只到市区边缘,下车坐地铁还需另买车票😓… 可以购买车票的窗口已经下了班,只有自动售票机,也仍然需要硬币😔 无奈只有求助路人了……求助之下,才在几个人的帮助下(买)到了车票,从而顺利在天完全黑之前到达了目的地。其实确切地说是两位被我求助的路人凑够硬币送了我们两张车票,虽然四十多块捷克克朗,合rmb并不多,不过布拉格的人们就给我留下了极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在布拉格的一周时间里,去银行pos机取款,问路等等…只要有求助,每次都会有热情地回应。</p><p class="ql-block"> 米兰•昆德拉有句话: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终于赶在天黑前到达市区,布拉格的楼层都不高,我们住的酒店也只有五层,不过我们住的顶楼还有个阁楼,并且有个斜的天窗。从出地铁看到市区一隅的第一眼…还有一夜细雨后的清晨,从房间第一眼看到窗外的布拉格也让我们惊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从住处走到不远处的瓦茨拉夫大街,街头就有个瓦茨拉夫高举战旗的雕像,沿着路边找到汇率最优惠的KB银行,还是在求助之下,在银联互通的ATM顺利取到捷克克朗…才算是有底气可以在这个城市兜来转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市政厅皇宫露台远眺查理大桥和古城</p> <p class="ql-block">有着“千塔之城”称号的布拉格,是一个整座城市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这座依然保持着中世纪韵味的城市,经历过各年代的战争和波折…</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奥匈帝国时期不说,只是二战过后,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几个国家都在当时**军队控制之下。至1968年,因无法忍受长期生活在无休止的控制之中,布拉格民众在杜布•切克领导下开始掀起改革抗议,这场抗议运动就是“布拉格之春”,在长达六个月抗议中被害一百多人,随后就随之卷入漫长的“SWE之冬”时期,直到1990年捷克几百年来的第一次民众大选中,哈维尔出任总统,终开始了捷克现代史上的和平时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请自行百度“布拉格之春”事件经过,因不能违反相关规定,此文内个别段落与词语需要屏蔽。</span></p><p class="ql-block">而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布拉格之春”事件前后,托马斯坚持自己的立场,由一个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成为一个布拉格接头擦玻璃的工人,后又成为一个开卡车的农民,再也不能拿手术刀。托马斯在此事件后的政治迫害下所体现的人格,和书中每个人不同的遭遇,也说明那些年人们生活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在查理大桥下,距离小城广场不远处,有一座列侬墙,是上世纪铁幕时代,布拉格文艺青年们借纪念列侬之名,宣泄愤懑和压抑之情的涂鸦。</p> <p class="ql-block">真实地走入布拉格,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后,再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在文字和现实间的感应。</p><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间,偶尔还会看到这个城市某处,或在伏尔塔瓦河边,有拍婚纱照的情侣,还偶尔看到的有亚洲人~那些寻着蔡依林的流行歌曲的情侣们:“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许下了希望。”恐怕永远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浪漫中,其实并没有布拉格广场的许愿池,而这个城市也深藏着悲怆和荒诞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就像他们无法理解,大卫•塞尔尼会将许多理应严肃的事物换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p><p class="ql-block"> 瓦茨拉夫大街的Lucena宫里,倒骑着一匹死马的圣瓦茨拉夫,和宫外街头广场上的那个昂首挺胸举着战旗的瓦茨拉夫雕像对比,是个极大的讽刺。</p><p class="ql-block"> 更无法理解,像童话一样美丽的老城的街道上空,诡异的吊着一个“人”,俯视着街上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在位于新城区乐透百货大楼门前,那令人震撼的镂空的巨型卡夫卡金属像,相对穿过自己的另一面,又代表了什么?有着《变形记》著作的卡夫卡也同样出自这个城市。</p><p class="ql-block"> ……还有黄昏时分,那幢街角时时翩翩的跳舞楼其实不过是保险公司的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 还有路过的某个街角的墙上就会有一尊小雕塑……</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布拉格是金色的。我想,只有到过这里,并在布拉格城堡的山顶平台看过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布拉格不仅仅有米兰•昆德拉、有讽刺官僚主义的作家卡夫卡,还有音乐家德沃夏克、有作曲、指挥家斯美塔那, 更有国宝级的装饰艺术大师阿尔丰斯•慕夏…</p> <p class="ql-block">慕夏作品</p> <p class="ql-block">慕夏作品冰箱贴~带不回画作,也可以用来做礼物哟🤗</p> <p class="ql-block">慕夏之窗~圣维特大教堂内著名的一幅彩绘</p> <p class="ql-block">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p><p class="ql-block">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p> <p class="ql-block">《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今被译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我仍是喜爱最早的译法,尽管,后者貌似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读法。</p> <p class="ql-block">这两年在病床上,整理旧照片之余,本打算补齐当年未完成的那篇旅行攻略…在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后,就打算以这本书为背景啰嗦一下那次旅行了😌。话说如今已至中年,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经历了和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也在经历人生最暗淡、无力的一段时光……再读此书, 又生出些许感慨😶,写这篇文也为了纪念那次陪着我一起旅行,和我关系最亲近的大姐……</p><p class="ql-block"> 那次旅行,可以说是我无数次旅行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次了😏。只是人生无常、世事莫测,一八年的那次车祸……大姐的离世也是在出事半年后家人才告诉我……虽然如今和她已天人永隔😔…其实真的希望有天堂,这样的话,我希望可以做天堂第一个访客,去陪她聊聊那次她最喜欢的二十多天的记忆,把过往重温……</p> <p class="ql-block">《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的原意恐怕不是在说,生命是轻的,不能承受。而是说,生命的内容有轻,有重。与那些让生命沉重的内容相比,失去了使命感和存在价值的生命之轻,才是最难以承受的吧😞 就如他书中的话“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p><p class="ql-block"> “布拉格之恋”其实并不浪漫,它的气质本是孤独的,就像托马斯与特丽莎,死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p> <p class="ql-block">米兰•昆德拉在另一本书《生活在别处》中说:“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p><p class="ql-block">换作如今的一句俗话就是: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记得离开布拉格的前一天,我俩买了24小时有效的车票,更换各路电车在布拉格城区兜兜转转,没去过的地方随意下车看看,又在查理大桥下坐了好一会,望着徜徉在伏尔塔瓦河畔的天鹅和远处的查理大桥…回想一周时间的所遇所见,就知道为何会如此喜欢上这座城市了,甚至,愿望里还要再去看一眼布拉格——</p><p class="ql-block"> 精美绝伦的老城广场和天文钟,</p><p class="ql-block"> 恢弘壮观的城堡群与哥特式教堂,</p><p class="ql-block"> 乘着游轮徜徉在曲折蜿蜒的伏尔塔瓦河,</p><p class="ql-block"> 这些风景圣洁而又迷离,能轻易触及每个人心中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p> <p class="ql-block">回想一下当时行程里遇到过的各种难题,各种语言不通又尴尬的求助😓……</p><p class="ql-block">凯鲁亚克说,“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陌生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看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遥远的他乡看到自己熟悉的中国字和家乡菜后,他乡也只能是生命中旅行的 一段回忆和插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