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横槎何氏渊源

富春山居

<h3> 何氏之先本姓韩,秦吞六国,韩国亡。韩王隐居颖川,改姓何,韩安王太子允为何氏鼻祖。<br> 浙江何氏来自安徽庐江,迁徙路线:沿新安江(淳安、建德)、富春江(桐庐、富阳)、钱塘江(杭州)顺流而下,以扇面形状向杭嘉湖、宁绍平原发展。<br> 据《富春横槎何氏宗谱》记载:何氏四十三世孙,宋朝进士、海军节度、富阳令去非公(内纪第一世),生于1065年3月14日,卒于1133年3月11日,为富阳何氏始祖。配孙氏,生一子,名镃。一女嫁桐江。夫妻合葬桐江(桐庐)定安乡何村。千家村(高桥)为富春何氏靠埠建立的第一个村庄。<br> 元朝进士、金昌路总管友良公,字言俊,行七三,何氏五十三世孙(内纪第十一世孙),生于1258年11月4日,卒于1323年5月4日,为横槎何氏始祖。友良公入赘富春徐宏义公之女析居鹤山之南,生二子二女,长子名诚、次子名义。夫妻合葬美石三石岭蜈蚣钳,建有祠。<br> “析居”是分家、分居之意。友良公1274年2月得子后,分居迁徙栖鹤横槎,繁衍成族。横槎何氏根深枝繁,自承一脉,庐江嫡派,富春望族。<br> 友良公父亲,名宗道,字绍德,行靖二,生于1240年9月28日,为浙东廉访使。生二子,长子友良,次子友方。<br> 《富春横槎何氏宗谱》分外纪世和内纪世撰写,以允公为第一世的外纪世,有四十三世。以去非公为富春何氏内纪世第一世,至今有三十七世。横槎何氏后裔形成上门、中门、美石、安禾四个大派系,十个房头,已有七百五十年历史。<br> 友良公析居横槎,繁衍成族。何姓占村总人口九成以上,七百五十余户,三千七百余人。裔孙迁徙下溪、后亩山、马家坞等地方,形成新的集居地。还有裔孙落户在温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枝繁叶茂,人丁兴旺。<br> 槎横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进入横槎村必须从狮子山与荞麦山两山峡谷中穿过,最狭处不足百米,谷底碧波清潭,溪水长流。翻越荞麦岭就是正真进入壶源山区了,古往今来荞麦岭是通往诸暨、浦江、桐庐等地的交通隘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荞麦岭隧道已经打通,崎岖山道变通途。<br> 壶源溪发源于浦江县壶山,流经诸暨、桐庐、富阳,于青江口汇入富春江,全长一百余里。壶源溪流经横槎境内,回环曲绕,呈“s”形流转,溪道险要。古时壶源溪上放槎(木筏),到此必横焉,是壶源溪上最危险的一段水路。因山川地势之故,得名横槎。<br> 解放前以横槎为中心,不仅包括景山、杏梅坞,还包括现在的窈口等村统称栖鹤。顾名思义,栖鹤就是仙鹤栖息之宝地,山围水抱,鱼游清潭,鹤翔蓝天,钟灵毓秀。清代设栖鹤十三庄,民国建栖鹤乡,解放后改名湖源乡,后又分湖源、窈口、栖鹤三乡,1992年5月栖鹤乡合并常安镇管辖。<br> 从淡云坪(大元坪)俯瞰横槎村,宛如一幅山水太极图,又称太极村。横槎因山而秀,因水而美。层峦之耸翠,壸水之清涟。区域面积12.81平方公里,由横槎、树石、横坑三个自然村组成。是浙江省何氏后裔人口规模最大、环境最美的一个村庄。<br> 横槎村山林面积3万余亩,山水资源丰富。淡云坪平均海拔600多米,林区面积1万亩,为中国最大红豆杉种植基地。横坑坞谷深源长,上溯国有林场皇天荡与牛峰岭,山高林茂,峰峦叠嶂,瀑布飞泻,因幽、险、秀而著名。一年四季吸引了大批登山、摄影爱好者的光临。<br> 壶源溪横槎段,险滩深潭,流速时急时缓,落差较大,适合漂流。五十年代因建造大型水力发电站而开通的狮子岭隧道,长约千米,冬暖夏凉,一直没开发利用。如果从横槎村口架设一条百余米长吊桥,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好处所。<br>横槎村人文历史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富春横槎何氏宗谱》记载,有梨山瀑布、壶水环流、沸潭激漼、花洞和风、狮山雪霁、农舍晴岚、丰岩古阁、美石清潭等八景,令人陶醉。<br>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在横槎村建造了二个教堂,进行传教活动,西方建筑,别具一格。还有何氏宗祠、节孝牌楼等古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毁坏,重建计划正在实施之中。<br>2017年3月何亦良等乡贤举力,全村与乡邻捐款1500余万元,重建何氏宗祠,2019年 10月竣工。新建成的横槎何氏宗祠,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木材选用非洲红木,精工细雕,古朴典雅,壮丽辉煌。<br>  横槎是个美丽宜居之胜地,随着壶源溪流域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的综合开发,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访问。<br></h3> <h3>  杭州何氏宗亲参观何宗祠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