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太岳团职以上英烈榜

英子Doctor.

<p class="ql-block">转:太岳部队团职以上烈士名录</p><p class="ql-block">叶成焕烈士:(1913—1938),河南省光山县人。1937年8月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1938年4月13日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丁思林烈士:(1915—1939),湖北省黄安县人。1937年8月任386旅772团一营营长,后升任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1939年7月8日在山西榆社县云簇镇西周村转移时牺牲,时年24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贾西章烈士:(1913-1939)河南省南乐县人。第129386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9年于山西省东南部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刘存让烈士:(1914-1940)山西省平陆县人。山西新军第212旅56团团长。1940年3月在山西省沁源县病故。杨鹏鲲烈士:(1914-1940)山西省荣河县人。山西新军第212旅56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3月在山西省沁源县病故。</p><p class="ql-block">郝玉玺烈士:(1916-1940)山西省和顺县议城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考入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开始了戎马生涯。1937年冬他从随营学校分配到临汾县自卫总队,并担任了中队长。1938年春担任汾城游击队一中队指导员,后为中队长。1938年10月组建政卫2支队时,荣升为该支队的支队长。1939年6月,政卫2支队和政卫3支队改编为213旅,在牺盟总会牛荫冠推荐下,郝玉玺又受命为旅长。1940年1月3日"“晋西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4岁。</p><p class="ql-block">凌则之烈士:(1911—1940)汉族,原名凌家增,曾用名凌松如,字季虞、季瑜,四川省屏山县楼东乡人.毕业于北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伍,历任政治教导员、政治主任等职。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牺牲。1934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后转为社会系。1936年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成立,清华大学建立了“民先队清华大队”,凌则之和杨学诚等为副大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清华民先队”领导工作就由凌则之和杨学诚等负责。同年冬,奉党的指示,他率领一批平津青年,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在牺盟总会领导的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任宣传部长,负责联系和发动太原各大、中学校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工作。不久,调太原军政训练班第10连。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凌则之任1总队3大队11中队指导员。后又调3总队2大队任指导员,转战于山西太谷、榆次、寿阳一带。次年春,调往决死一纵队任办公室主任。同年夏,任决死3纵队政治部主任。八九月期间,日军“扫荡”太岳区根据地,决死队在沁源与敌遭遇,他指挥部队与敌展开激战,不幸被俘,押至太原监狱。不久,被营救越狱,返回部队。年底,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纵队的3总队和游击1团合编为25团,凌则之任团政委。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25团奉命参加正太线破击战。8月,他指挥部队迅速攻下了寿阳县马首车站,破坏铁路数十里,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10月,敌人调集重兵对太行区发动第二次“扫荡”。为保卫八路军总部的安全,22日,他率25团部分战士,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在山西省武乡县坚守温庄阵地,在浴血奋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吴隆煮烈士:1914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曹门湾的一个贫苦农家。他1930年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政委等职。从1937年底到1938年4月,部队转战到晋东南地区,吴隆煮带领一营参加了长生口诱伏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追歼战等著名战斗。在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与决死1纵队56团执行权店至漳源段铁路破袭任务。9月24日在山西省沁县,386旅17团副团长吴隆煮率领战士与日军板津大队展开白刃格斗,冲锋在前,连续刺杀多名敌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中,吴隆煮为掩护通信员,中弹牺牲。</p><p class="ql-block">龙熙烈士:(?-1940)第129师386旅16团副团长,1940年10月于山西省沁源县龙涩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谢家庆烈士:(1912—1940),河南省罗山县人。1938年9月晋冀豫军区挺进支队兼第4军分区政委,1939年8月之前边纵先遣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1939年8月底386旅补充大队大队长,1940年6月任386旅16团团长,1940年10月21日于山西省黎城县曹儿河作战牺牲,时年28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郭寿田烈士:(?-1940)山西省襄垣县人。山西新军212旅政治部主任。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胡兆祺烈士:(1916-1940)山西省沁县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59团团长。1940年于山西省沁源县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高洪年烈士:(?)山西新军第212旅供给处处长。1940年于山西省沁县牺牲。</p><p class="ql-block">苏精诚烈士:(1915—1941),福建省漳州海澄县人。1937年8月385旅政训处主任,1939年6月386旅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941年1月27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韩壁地区反击日军袭击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高自辅烈士:(1915-1941)陕西省米脂县人。129师386旅司令部队训科科长。1941年1月27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韩壁地区反击日军袭击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廖肇杭烈士:(1912-1941)河南省商城县人。129师386旅第17团参谋长,1941年5月27日于山西省沁源县高白镇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刘培久烈士:(1906-1941)山西省新绛县人。山西新军第212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1941年9月23日于山西省浮山县榆社村遇害。</p><p class="ql-block">宋秀烈士:(1906-1941)山西省祁县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1年秋于山西省沁源县柏木村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康仪烈士:(1918-1941)四川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教导大队大队长。1941年于山西省沁源县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马清海烈士:(1920—1941),河北省曲周县马屯村人。曾任129师386旅772团政委等职。1941年12月8日,在河北省曲周县吕洞固村牺牲,时年21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郭国言烈士:(1913—1942),湖北省黄陂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37年8月任386旅772团二营营长,1940年6月之前任386旅772团团长,1940年6月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1月任决死3纵队副司令员兼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19日率部阻击由蟠龙镇向山西武乡大有镇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时牺牲,时年28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2014年,名列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朱忠村烈士:(1915-1942)江西省兴国县人。太岳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42年5月于山西省沁水县王和镇牺牲。</p><p class="ql-block">肖伟成烈士:(1906-1942)河南省商城县人。1941年12月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于长子县杜村反扫荡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郭寿征烈士:山西汾西人1910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汾西县立一高,1926年毕业。1929年,赴太原入并州大学。1931年加入李冠洋组织的“中国青年救国团”。在此期间,思想比较激进,常同上海方面有信件来往,并有党的文件在报刊中夹寄给他。1936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0月,入太原国民师范军政训练班。1937年初,经牺盟会派遣,赴山西省国民兵军官教导二团做政治工作。“七七”事变后,参加青年抗敌决死队(隰县决死队)第二纵队。193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政治工作员、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干事、营政治教导员。1939年,到薄一波领导的保安5团工作,先后任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1940年2月,213旅转战太岳和保安5团合编为新57团,任政治处主任。同年8月,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任57团副政委、政委。同年夏,调北方局党校学习。1941年,“五一”大扫荡战斗中被俘,惨遭日军杀害。英勇就义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抗战到底!”</p><p class="ql-block">余秉钧烈士:(1911-1942)辽宁省新民县人。1939年12月决死1纵队第38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1月决死第1旅38团参谋长,1942年11月3日于山西省沁源县永宁沟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赵成桂烈士:(1910-1942)山西省文水县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司令部训练科科长。1942年于河南省涉县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张宏毅烈士:(1913-1942)河南省灵宝县人。山西新军第212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2年于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易良品烈士:(1914—1943),湖北省麻城县易家町村人。1937年8月386旅772团3营营长。1943年3月25日,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在河北枣强高庄突遭日本侵略军合围,他率部与日军激战,在突围时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朱德功烈士:(1914-1943)陕西省清涧县人。太岳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1943年于山西省安泽县冀氏病故。</p><p class="ql-block">徐绍恩烈士:(1915-1948)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铁山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任少先队队长,同年夏参加赤卫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1938年11月任东进纵队第1团团长,1938年12月任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委,1939年任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任新编第7旅20团团长,1943年3月任386旅第20团团长。1943年5月26日,在河北威县圪塔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李汉英烈士:(1907-1943)赵县前大章乡冯家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地下党支部书记。之后,组织"冯家庄青年储蓄会",与该村地主富户组织的"冯家庄合作社"进行斗争。1934年率数十人参加朱诚领导的冀中暴动。1937年11月,李汉英和四德村魏凤来组织的特务队,加入马玉堂、朱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1938年1月改编为抗日游击队赵藁栾晋独立支队,任政治部主任。3月“独立支队”又改编为八路军东进纵队第一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任东进纵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12月任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处主任。1939年冬李汉英奉命到华北局高级党校学习,期满调冀南军区7旅20团任政治委员。1943年3月任386旅第20团政委。1943年5月28日在河北威县西兰村与日伪军战斗中,李汉英光荣牺牲,时年34岁。后被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肖永智烈士:(1916-1943)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2月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撤离大别山区,西进川陕开辟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6月任386旅第772团政委,1939年任先遣纵队政委,1940年5月,任129师新8旅政委,进入冀南地区坚持抗日斗争。1943年7月,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1943年10月23日,聊城、临清的日军突然合围陈官营八路军指挥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肖永智指挥部队重挫敌军后,果断率部突围。在突围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冀南军民为纪念他,于1945年将清平县改为永智县。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有肖永智陵墓。2014年9月,肖永智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闵光一烈士:(1914-1943)湖北省黄安县人。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卫生处处长。1943年11月于山西省阳城县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邵泽民烈士:(1917-1943)河北省青县人。1942年1月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54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3月212旅54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1月4日,在山西浮山县段村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芦民安烈士:(1916-1943)山西省万泉县人。山西新军第212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3年于山西省浮山县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康俊仁烈士:(1908-1944)山西省夏县人。太岳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1944年1月22日深入敌区侦察,任务完毕后在返回驻地夏县李家坪途中不幸殉职。</p><p class="ql-block">刘志超烈士:(?-1944)1943年10月太岳军区第5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2月在山西省闻喜县野峪王茂沟与日寇激战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张成宽烈士:(1915-1944)湖北省黄安县人。1942年1月386旅17团副团长,1943年3月太岳军区洪赵支队副支队长,1944年9月9日于山西省浮山县浮翼战役中牺牲。(妻子梁奔前在1945年2月16日壮烈牺牲,堪比刘胡兰。)</p><p class="ql-block">蔡发祥烈士:(1916-1944)湖北省郧县人。1942年1月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1943年3月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洪赵支队参谋长,1944年9月9日于山西省浮山县浮翼战役中牺牲。</p><p class="ql-block">郭秉公烈士:(1914-1944)陕西省洛川县人。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20团政治处代主任。1944年9月10日于山西省浮山县北柏村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朱东儒烈士:(1906-1944)安徽省六安县人。太岳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4年11月于山西省沁水县病故。</p><p class="ql-block">刘潭烈士:(1911-1944)广东省河源县人。太岳军区第5分区卫生处处长。1944年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曾纪云烈士:(?—1944),湖北省黄安县人。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1营教导员、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31团副团长等职。1944年10月在攻打河北赞皇县战斗中牺牲于野草湾。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王成林烈士:(1914-1945)吉林省宾县人。1942年1月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1943年3月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212旅兼)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10月豫西抗日游击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兼18团政委,1945年3月在河南省宣阳县东赵堡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薛文高烈士:(1914-1945)山西省芮城县人。1937年4月,薛文高通过考试考入“牺盟会”,编入军官教导第五团三营十二连当学员。太原失守前夕,教五团改编为“决死队”,薛文高参加了“决死队”。1939年5月,经李培信介绍,薛文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积极主张抗日救国,入党后从教五团中抽出,参加团里组织的地方工作队,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提高群众进行全面抗战的意识。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决死队”改编为八路军,薛文高任连指导员,不久,调任一营教导员。薛文高参加了1940年的百团大战。1941年年初,薛文高调任59团政治部主任兼1营教导员。1944年10月任豫西抗日游击第2支队59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45年3月中旬,陕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在李村区王彦村建立,薛文高任县长。1945年5月28日,混入陕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中队任队长的周子涛配合渑池上官子平发动反革命叛乱,许多革命干部惨遭杀害。薛文高正身患重病,在他的指挥和帮助下,同志们一个个跳过墙后,他才最后一个翻墙。跳过墙后,并没有脱离危险,他又说:“一起走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分散开向东北方向跑。”他看着大家都脱离了险境,才带着警卫员拼命奔跑。为了不使自己落入敌人手里当俘虏,他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山路,到鱼脊岭村时,口吐鲜血,一头栽地,不幸去世,年仅31岁。</p> <p class="ql-block">周文泉烈士:(1917-1945)河南省商城县人。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汾东支队副支队长。1945年7月于山西省洪洞县曲亭作战牺牲。</p><p class="ql-block">康福申烈士:1944年6月太岳军区情报处处长,1945年9月牺牲,年仅37岁。</p><p class="ql-block">刘世泽烈士:四川省人。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长子独立团团长,1945年牺牲。</p><p class="ql-block">彭克烈士:(1917-1945)河北保定安国东伏落村人,原名刘彭寿。1932年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刘彭寿告别怀孕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外出谋生。他短暂做过乡村教师和报馆编辑,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37年参加革命,化名彭克在国民党石友三部从事兵运工作,任营政治指导员。1938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同年5月到八路军129师386旅司令部任参谋。1940年6月,太岳军区在沁源成立后,彭克任太岳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1942年春季、夏季、秋季反“扫荡”作战和“沁源围困战”。上党战役结束后,部队进行整编。太岳纵队脱离军区,成为野战军。彭克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45年11月,为了摸清同蒲铁路线上的敌情,彭克带领侦察队前往侦察。在途经霍县杜壁村时,遭遇南堡据点敌人的突然袭击。由于敌众我寡,彭克在指挥队员们撤离时,身体不幸中弹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吴子云烈士:(1908—1946),安徽省合肥县人。任太岳军区司令部通讯科科长等职。1946年1月病逝于河北邢台和平医院,时年38岁。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张范烈士:(1913~1946)原名张奉先,乳名增,别名孝端,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十三图村。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张范等被党组织派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张范奔赴山西抗日前线,被中共北方局派去参与山西新军的组建,任决死2纵队随营2分校党支部书记。1938年2月,张范带领随校10余名学员到赵城县罗云、上村、下村一带扩军,不到3个月组建了1200余人的洪(洞)赵(城)游击第1支队,任政治主任(临时团政委)。同年4月任洪赵联合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同年11月任游击五团政治副主任;1940年4月任6团宣传股股长、朱德青年队大队长,11月任6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3月6团整编,张范任政委;12月6团整编为六支队,张范任政委;1943年3月4支队、6支队整编为6支队,张范任政委。率部在吕梁山区坚持抗日斗争,打了很多胜仗。抗战期间,吕梁山根据地始终没让日军渡过黄河,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根据对晋绥8分区6支队几十次战斗情况的统计,共歼灭日伪军3000多人。1944年9月中外记者团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从延安到晋绥8分区访问。郭庆祥支队长和张范政委率领晋绥8分区6支队和汾阳大队实施了攻打汾阳等日伪据点的战斗,用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为八路军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1944年11月晋绥8分区6支队在郭庆祥支队长和张范政委率领下,跟随刘子久、韩钧同志挺进豫西,开避豫西抗日根据地。豫西2分区成立后,张范任6支队支队长兼政委,1945年3月张范指挥晋绥6支队和黄河支队在豫西新安地区组织了一次对日军的伏击战,史称“北岳伏击战”,是我八路军挺进豫西后第一次重创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各方面影响很大,成为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范例。1945年5月6支队整编为豫西2分区特务团,张范任团长兼任政委。张范在豫西指挥部队参加了宫前战斗、北岳伏击战、观音堂战斗等大小数十次战斗,为豫西抗日根据地开辟和巩固做出了贡献。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9月上旬,豫西二分区特务团与河南新安孟津渑池三县的河防支队在河南济源县王屋镇南窑村改编为豫西特1团和特2团,张范任特1团团长兼政委,刘丰任特2团团长,1945年10月到11月豫西特1团参加了解放沁阳城战斗,后调往洪洞整编为太岳部队24旅70团,团长刘兆先,政委张范,副团长谭云保。1946年1月,张范在山西省曲沃县高显镇与国民党阎锡山部的战斗中作战勇猛,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曹铭烈士:(1914-1946)河南省南阳县人。1946年,担任太岳军区独立二团副政委,转战于晋冀一带,屡建战功。同年,曹建明在华北尚礼村医院病故,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李述应烈士:(?-1946)湖北省人。1942年1月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3月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决1旅兼)第38团副团长,1944年10月太岳军区洪赵支队支队长。1946年解放中阳县牺牲。</p><p class="ql-block">杨秀全烈士:(1911-1947)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工农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43年3月任212旅57团副团长,1944年10月任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57团副团长,1946年7月于河北省猗氏县牺牲,时任4纵13旅38团政委。</p><p class="ql-block">李福周烈士:(1919-1946)山东人。1945年10月太岳军区第21军分区第70团政治处主任,1946年太岳军区独立第24旅第72团副团长;在攻打霍县县城的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楚大明烈士:(1916—1947),河南省商城县人。1930年参加了赤卫队,由于工作积极,斗争勇敢,被任命为商城县第五区六村苏维埃肠胃兼赤卫营营长。他带领队员转战商北,打土豪,拔围寨,先后攻打下杨楼、汉王庙、汤地楼等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早年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后转战太岳。1939年1月,日军纠集3万余人,沿平汉和津浦两条铁路夹击推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控制平原地带。楚大明按照师首长的部署,率部与“扫荡”之敌开展英勇斗争。10月,在崔家庙战斗中,他一马当先,带领部队全歼伪军1个中队;12月,在衡水大葛村伏击日军战斗中,他提着机枪一边向日军扫射,一边高喊着冲杀,激战40分钟,歼敌50余人,并缴获大批枪炮;12月下旬,在讨伐顽军石友三部的战斗中,歼灭雪塔镇守敌500余人,沉重打击了石友三的反共气焰;1940年3月,他又指挥部队一举全歼彭城马口镇伪军1300余人,缴获甚多。5月,楚大明晋升为冀南军区第七旅二十团营长。百团大战中,冀南各助理团和各县游击队全部参战。在范县郑庄战斗中,楚大明带头冲入敌群与日军指挥官进行肉搏战,身上被刺伤多处,鲜血直流,但他仍死死扭住敌人不放,终于手刃顽敌。在冀南大口战斗中,他率部反复4次与日军精锐伊藤中队进行拼杀,经过浴血奋战,日军除二三十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1942年6月,楚大明因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勇猛顽强的作风,晋升为二十团副团长,并获得“虎将”之称。1943年7月,盘踞在平汉路西的伪第24集团军在前敌总指挥刘月亭的指挥下,侵占了豫北林县城。为歼灭进攻之敌,扩大根据地,上级决定发起林南战役。二十团被编在西集团,任务就是攻打敌人的心脏——林县城。7月18日夜,楚大明率部偷袭敌人,与三团互相配合,一举攻下林县城,全歼刘月亭部千余人。二十团受到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通令嘉奖。1944年11月,太岳军区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陈赓司令员赞扬他说:“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1945年10月,楚大明晋升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副旅长。1947年1月28日,在汾孝战役中街村战斗中壮烈牺牲。1947年3月,第四纵队召开英模大会,再次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团以上干部两次获此殊荣,这在全军也是绝无仅有的。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骧云烈士:(?-1947)山西省芮城县人。1934年考入运城省立二中学习。1936年9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反对毕业会考,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被当局开除押送原籍。不久,到太原入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学习。“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敌决死1总队,先后担任沁县自卫队副总队长、决死1纵队25团组织股长、党总支书记、太岳第3军分区56团政委等职,参加过大小战斗上百次,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为革命多次负伤。数次被评为“爱兵模范干部”。1947年,奉命率部攻打翼城。守敌胡宗南部凭借精良的武器、坚固的工事和有利的地形,拼命顽抗。在团长负伤、主攻营长牺牲的情况下,他命令副团长坐镇指挥,自己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发起进攻。战斗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高志和烈士:1939年12月决死1纵队第42团参谋长,1947年2月4纵13旅38团团长,1947年汾孝战役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彭之久烈士:(1910—1947),河南省镇平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彭之久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从事医务工作,9月,彭之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干事,12月,调任山西省委宣传部工作。1938年2月,山西省委改称晋西南区党委后,以这些机关的数十名警卫战士和新绛县纱厂部分工人为基础,组建了卫队,对外称八路军115师独立支队第1大队,彭之久任大队民运干事,后任大队政治主任。1939年8月,彭之久奉命回到晋南,任再次组建的八路军115师独立支队第1大队政治委员兼中共乡吉特委军事部长。1940年4月,任212旅54团政治委员。5月,彭之久率54团开赴敌占区平遥县,先后袭击偏城村、任家村日伪军,取得丰硕战果。8月,百团大战开始后,54团在彭之久等带领下,用半天一夜时间,在白晋线的沁县至漳源段破路20余里,并在沁县固亦村击溃日军修路队80余人,缴获一批军用物资。9月中旬,彭之久又率1营出击平遥县偏城村的伪军据点。趁夜黑组织了20多人的突击队,攻入敌据点,将100多敌人全部俘虏。彭之久还派人在平遥扩充部队,组建了212旅宝山游击队,担负宣传抗日,动员参军,收集敌情,打击日伪军,配合部队供给人员到敌占区征集粮食、布匹和军鞋,为部队购买急需药品等任务。后宝山游击队归54团建制。1940年10月下旬,212旅进行第二次整编,彭之久任54团团长。1941年3月,太岳军区为了加强部队卫生工作,任命彭之久为太岳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7月改任副部长。彭之久到任后,抓紧培养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在他主持下,先后开办了4期军区卫生教导队(后改为卫生学校),轮训和培养卫生干部。卫生学校成立后,彭之久任校长,除了亲自授课外,还把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政治可靠、业务水平较高的军队医务人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斗,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痛苦和牺牲。他还提议并创办了《医政》刊物,对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建了军区制药所,发动医务人员上山采集中草药,请当地有名的中医议定配方,制成各种片剂、丸药和注射液。为加强战地救护工作,他还适时地组建了战地手术组,推广新创伤疗法。由于彭之久工作出色,成绩显著,1942年6月,被上级任命为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兼部长。1947年4月28日,在晋南反攻战役中率领医疗手术组随部队作战,与敌谍报队激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7岁。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谭云保烈士:(1910-1947)原名谈喜元,湖北省孝感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士兵、班长、排长、连长。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45年9月任豫西特1团副团长,1945年12月任太岳军区独立第24旅第70团副团长,1946年1月任70团团长兼政委。1946年10月被太岳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5月9日,在攻打山西运城马家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冒着敌人密集炮火,率该团二营五连增援一营,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网上信息不准确,晋冀鲁豫军区8纵队是1947年8月1日成立的,24旅旅长是王墉,一打运城是1947年9月)</p><p class="ql-block">徐生芳烈士:(1914-1947)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小李托村人。1937年7月参加牺盟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在115师685团2营新兵连当文化教员。1939年转地方工作后,任赵城二区自卫队队长。1942年秋季,徐生芳被任命为赵城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当时县长杨泽生兼任大队长)。1943年,路西移交晋南洪赵县领导后,徐生芳调任赵城游击大队长。1945年10月,赵城县城被解放后,徐生芳任城防副司令。1946年初,赵城游击队与霍县、灵石游击队合编为解放军新7团,徐生芳任团长。1947年2月新7团整编为太岳第8纵队22旅64团,徐生芳任团长。1947年7月13日,22旅奉命攻打安邑。徐生芳率64团担任主攻。当部队构筑工事开挖地道,进行战斗思想动员时,为进一步摸清敌情与地形,徐生芳团长亲率营、连干部到城下侦察,不幸触雷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刘增业烈士:(1917-1947)山西省五台县人,1937年入伍,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月任决死第1旅57团参谋长,1945年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20团参谋长,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4纵队13旅38团团长。1947年9月牺牲于陕州。</p><p class="ql-block">张博奋烈士:(1915—1947)原名张鸿达,陕西凤翔县人。1931年考入西安高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党组织派往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10月,随八路军129师386旅挺进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历任386旅军务科参谋长、副科长、科长、18团参谋长、太岳4分区参谋处长等职。1945年,任太岳4分区独立2团副团长,率部解放沁阳。在保卫豫北根据地战斗中,经过2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1947年10月,病故于山西阳城。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甄子文烈士:(?-1947)河北省人。1937年入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任太岳军区第21军分区独立第2团参谋长,后改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独立团副团长,1947年12月于晋南战役中牺牲。</p><p class="ql-block">王墉烈士(1915-1948)河北乐亭县人。北平东北大学学生。1935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在北平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7年11月8日,日寇占领了太原,王墉跟随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决死一纵队,南下晋东南,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开始做地方武装工作,担任过沁源县公安局长、沁县游击大队长、游击15支队长、营长,1940年又担任过决死一纵队政治部干事、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1940年10月调至212旅55团任团长。1941年1月28日,在洪洞县杨家掌歼灭战中,王墉率部创造了远距离奔袭、全歼敌、无伤亡的模范战例。5月,212旅奉命挺进岳南,开辟抗日根据地。55团作为212旅的先头部队,在王墉的率领下,越过临(汾)、屯(屯留)公路,直逼沁水、浮山、翼城等县,经过段峪村、界碑岭、马壁山岭等地战斗,解放岳南广大农村,建立了岳南抗日民主政权。1942年4月,党中央决定精兵简政,212旅再次进行整编,将54、55和56三个团,合并缩编为1个团——54团,下辖4个步兵连,王墉改任54团团长,隶属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后改称第2军分区)指挥。1944年冬,根据太岳区党委指示,王墉同志带领54团,参加了开辟中条山和汾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在闻喜、夏县、平陆、芮城、垣曲、安邑、解县建立了抗日政权,又进入汾南,在稷山、万泉、河津、荣河、临晋、猗氏、永济建立了抗日政权。同年,太岳第5军分区建立,王墉任副司令员。后按照上级命令,王墉同志担任了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4月到5月,仅短短一个月,率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曲沃、新绛、永济等22座县城,歼敌18000余人,控制了禹门口、风陵渡等水陆通道,实现了彻底切断秦晋豫敌人的联系,为解放运城扫清外围障碍的战略计划。7月,时任太岳3分区司令员的王墉奉命带领56团截取胡宗南部的军需物资,部队日夜兼程,提前一天到达土地庙以南、庙底以北地区设伏,下午2点,敌人的运输部队进入我军伏击圈,战士们奋勇杀敌,仅用了两个小时,歼灭蒋军一个团,俘敌1400余人,毙伤118人,缴获敌团所有美械装备及其押运的全部军需物资。我军仅以1人牺牲,20多人负伤的代价,创造了1:50的重大胜利。受到了晋冀鲁豫军区的通令嘉奖。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地方武装纷纷升级为野战军,王墉同志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4旅旅长。1947年8月11日,旅长王墉率24旅参加了三打运城的战役。多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越壕攻城、阻截援兵、硕果累累、战功卓著。1948年3月,率部参加解放临汾战役,攻占了尧庙敌飞机场,控制了城北兴隆殿制高点。3月21日王墉同志冒着敌人的火力,来到前沿观察敌情,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头部,牺牲在临汾城下。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林烈士:1945年10月太岳军区第21军分区第70团副团长。1947年8月8纵24旅72团团长,1948年4月11日在临汾战役东关阵地遭敌机轰炸牺牲。</p><p class="ql-block">李德俊烈士:(1916-1948)山西省芮城县人。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科长、团政治主任、晋冀鲁豫军区8纵24旅72团副政委,1948年4月11日在临汾战役东关阵地遭敌机轰炸牺牲。</p><p class="ql-block">苏友联烈士:(1914-1948)山西省河津县人。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科长、晋冀鲁豫军区8纵24旅72团政治处主任,1948年4月11日在临汾战役东关阵地遭敌机轰炸牺牲。</p><p class="ql-block">常祥考烈士:(1917-1948)河北省深县大屯镇陈家口村人。1937年11月参加129师东进纵队抗日训练班,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东进纵队第2支队政治处教育股长;次年5月任政治处副主任,8月调任八路军第386旅(时任旅长陈赓)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由于他进步快,工作能力强,政治教育搞得好,入伍刚满一年,即升任386旅第16团政治处主任,成为该团最年轻有为的团级干部;1942年1月又担任16团政治委员,率领该团在华北平原出生入死,打击日本侵略者。常祥考在一线奋战五年多,期间,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和出众的能力成为386旅模范干部,在场内比赛中更是勇夺第一。1943年10月与团长陈金钰率16团赴陕西延安保卫党中央,途中歼灭了日军“战地观摩团”。1944年2月,常祥考率16团进入陕北,被编入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4旅序列,屯垦练兵,保卫边区。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和团长袁学凯一起,率领16团保卫延安,英勇抗击国民党胡宗南部,同兄弟部队一道,激战7个昼夜,出色完成了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延安的任务。新编第4旅黄振堂政委、程悦长副旅长、赵光运副政委,16团袁学凯团长、常祥考政委,还有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等人受到毛主席表彰、接见。1948年5月4日常祥考在西府陇东战役屯字镇战斗中牺牲。先是葬于镇原县屯子镇烈士陵园,1952年清明节前迁回故乡,下葬祖坟。</p><p class="ql-block">李培信烈士:(1914—1948)山西平定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0月,教五团整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总队,总队建立了总支委,李培信任总队党支部组织委员。11月,时任第二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的李培信随部队开赴临汾、洪洞一带同日军作战。1940年4月,决死一纵队同晋西南转战而来的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二纵队各一部合编为五个团,统归决死一纵队领导,并组建了卫生部,李培信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1941年8月,李培信调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干部科长。1943年3月,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1月,李培信结束了中央党校学习,回到山西,任中共太岳区城工部秘书长兼组织科长。1947年夏,调任太岳军区第一分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决定,太岳军区部队升编为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李培信任第十五纵队第四十四旅政治委员。李培信在前沿阵地创办“火线传单”,以通俗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宣传典型,鼓舞士气,及时表扬英雄模范,总结战斗经验,成为战壕中指战员们最喜欢的通俗读物,对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很大鼓动作用。1948年10月26日,李培信在太原战役淖马战斗中英勇牺牲。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朱继儒烈士(1911-1948.11.24)安徽省六安县人,早年受革命影响,参加了独山童子团。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部队入川,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通讯连指导员。1942年,他受党指派到了临汾游击队。1942年12月成立临汾游击大队后任大队长,并带领游击大队袭击南永安村敌83师1个排,夺取了20多支步枪、1支手枪。1943年,临汾游击大队壮大发展到100多人,组建了2个连,利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炮楼、扒铁轨,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3年底,日寇驻临汾师团对东山解放区进行疯狂的冬季大扫荡。他带领游击大队一面利用游击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一面帮助坚壁清野,转移群众。在抗日第一线,配合大部队在晋中一带打击日寇,消灭敌人。1945年12月,临汾游击大队与洪洞县独立团合编为太岳军区警卫四团,他任第一营营长。1946年5月,带领一营出击南永安据点,全歼守敌200余人。1946年11月,奉命返回临汾县,组建地方武装独立连,后扩编为临汾县保安大队,他任大队长。1947年4月,为配合陈赓晋南战役,他率临汾保安大队破坏敌铁路12华里,迫使敌人铁路运输中断。7月,保安大队2个连与曲沃县的1个连、翼城县的1个连,合编为太岳军区临汾独立团,后改称46团,他任副团长。1948年8月,46团改编为华北军区1兵团第15纵队44旅132团,积极投入临汾战役前准备工作。根据上级命令,132团主要攻克日本坟(日本鬼子死亡埋葬场所)和玉皇顶。他在这次战役中,曾十几个通宵未合眼,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观察地形,分析敌情,寻找突破口。率队控制临汾外壕,为登城部队扫除了障碍。由于作战英勇、指挥有方而受到华北军区的通令嘉奖,并获“优秀指挥员”称号。临汾解放后,132团随大部队北上,随即投入解放山西太原的准备工作。此战132团担任主攻太原东山9号碉堡任务。同年11月24日夜,15纵队从敌南侧发起佯攻。为掩护部队及时通过敌火力区,他在指挥炮兵部队用炮火支援时,突然一块弹片击中头部,不幸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时云峰烈士:(1918—1949)原名时广厦,河南省伊川县人。1937年4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被编入薄一波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1945年8月太岳军区第18军分区新编第8团政治委员,1949年62军184师政治部主任。在上党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中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屡立战功,受到徐向前同志的通令嘉奖。1949年4月20日,在太原战役前线指挥战斗时,不幸触雷牺牲。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刘俊毅烈士:(1913-1949)福建省闽清县人。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电台队长,随刘伯承、邓小平转战山西、河北、河南。后任129师通信副科长、通信营长,太岳军区通讯科长兼电台台长。1945年8月太岳军区参谋处处长,1946年春,积劳成疾,患严重肺结核病,调任太岳军区卫生部政委边疗养边工作。1947年8月,因继续忘我工作病情恶化再次住院以至不起。1949年7月5日,救治无效,逝世于山西阳城医院。</p><p class="ql-block">赵炳润烈士:(?-1950)1930年参加赤卫军,1931年编入红四军,参加鄂豫皖苏区各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进川陕。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在红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编入八路军129师,奔赴抗日前线。1945年8月,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供给部长。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任第4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中南、西南地区的战争。1950年初,在川东(四川)剿匪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朱向离烈士:(1911-1950),山西省平遥县人,1930年考入太原成成中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朱向离到延安抗大学习。一年后,到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6团任教育干事。1941年,太岳军区党委决定,派朱向离打入临汾伪大汉义军司令部,负责临汾情报工作。1943年夏季,受命回太岳军区参加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向离回到太岳军区,在第1军分区担任情报处处长。1947年,朱向离任太岳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50年2月5日,第60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从石板滩镇启程回成都,在院山坡突遭国民党残部袭击牺牲。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冯精华烈士:(1916-1950)原名冯志统,曾用名冯自俭,常也夫等,河南省沁阳县西向镇义庄村人。1935年在开封高师参加学生抗日活动。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沁阳县委武装委员、晋豫边游击支队警备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八路军新一旅二团一营营长、团参谋长、旅代参谋长,(1943年3月)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赴东北干部8支队副队长,吉林队部供给部政委,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吉林军区参谋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43军参谋长等职。海南战役中,与琼崖纵队配合,一举歼灭薛岳兵团,解放了海南岛。1950年驱车执行特殊任务途中,不幸以身殉职,时年34岁。</p><p class="ql-block">黄定基烈士:(1913-1951)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南阳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曾荣获红军“特级杀敌英雄”称号,并获作战奖章1枚。在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山西青年决死3纵游击10团2营5连连长、2营营长、新编2团1营营长、决死3纵9团团长等职,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23旅旅长,1947年8月太岳军区8纵23旅旅长,1949年2月第18兵团60军179师师长。1949年12月31日任川北军区南充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后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9月21日在重庆西南军区总医院病逝,终年38岁。1980年9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现墓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邓玉林烈士:(1916—1951)满族,江西省瑞金县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在瑞金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通讯员、译电员、机要员、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太岳第四纵队机要室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第10 团副政委等职。1946年11月,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9个月后,任炮1旅2团副政委。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炮兵团政委、炮兵7师10团政委,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1年9月1日,在朝鲜前线指挥作战时光荣牺牲。现墓葬于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孙承武烈士(1914~1952年),山西省武乡县人,出身于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早年读书较富。青年时期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太岳军区司法科长。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河来卢,任杜关区委书记,转移中担任翻身队大队长,1949年任县长。由于他思想纯正精细,工作求实认真,作风艰苦深入,极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威望很高,是一位能文善书,而又泥土气息很浓,完全工农化了的知识分子领导干部。  他工作中的最大特点是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凡是中心任务,必亲搞试点取得经验,然后推广指导全面。1951年7月他在蒋渠驻队时,正遇天气大旱,玉米难以播种,他亲自带头挑水点种,仅10日一天,就从二里远的地方挑水21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到10天就完成了播种任务,秋季获得丰收。  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凡发现虚假浮夸行为必予严厉批评。1952年4月中旬一天夜里,他在黑了宿村驻点,接到横涧区电话,报告小麦被洪水淹没100多亩。他当即出发,于午夜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发现实际淹没20余亩,天刚亮就召开区干部会进行严肃批评。坚持以身教培养干部,要求十分严格,如汇报大会上,他先亲自主持,边记录边整理,汇报完毕,条理分明的总结就完成了,随后让与会人员轮流主持,记录总结。工作之余,刻苦学习钻研,常在马上读书,一次去沙河途中读书时从马上摔下来被摔伤,上马后继续再读。  生活上艰苦朴素,穿戴如一老农,上级发给他一身细布料衣服,始终未穿,夏季常登一双草鞋,对部下,对群众却十分关心,曾在渡河时一人支付全船人的船费,去西山时让警卫员骑马他自己步行。从不谈论自己和家庭,连他的老战友对其身世也知之甚少,终其身,仍独身未娶。但对干部要求过高,嫉恶如仇,有的干部惧而远之。  1952年8月调任阌乡县委书记,行前县委鉴定会上批评较多,有些不实之辞,思想压力很大,次晨不告而别,县委电告杜关区让其返回。当夜行至卢灵界尉家磨露宿,趁警卫员沉睡后持枪自杀。县内干部群众闻讯后十分痛惜,陕州地委书记史向生亲来处理后事,收葬于县烈士陵园,"文革"中被造反派挖出,1979年重新移葬于县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少康烈士(1917-1960.12.25)原名吴友月、曾用名吴友越、李钊。山西芮城县学张乡上段村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12月由梁铿(即梁应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以小学教员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用先进思想和理论武装党组织,壮大和发展了党员队伍。当时,山西永济、芮城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党的秘密组织开展工作十分艰巨。1936年吴少康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日本宪兵利用美女引诱、酷刑拷打,三个月时间里被折磨的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背叛党组织。后经我方营救越狱。出狱后,先后担任山西运城地区区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长。组建了当地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并任游击队队长,开展游击战。1937年,他带着队伍加入“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即新军),先后担任中条山游击队6队党委书记、晋豫支队大队长、支队长等职。“十二月事变”后,他带领部队转入太岳根据地。抗日战争初期,吴少康先后担任太岳军区基干团团长、太岳军区第四分区独立团团长、2分区44团团长。185师553团团长、新1师副师长等职。积极响应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随太岳军区第四分区代司令员陈康等在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日军三十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4000余人,对我太行、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他率部同兄弟部队、地方武装一起,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运动伏击与阴击、突袭等手段,积极打击进犯之敌,粉碎了敌人数次“扫荡”。1943年10月,日军集中2万多兵力,对我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反复进行“扫荡”、“清剿”,妄图消灭我根据地一切人畜,制造“无人区”。吴少康根据太岳军区司令员的指示,积极组织群众,空室清野,锄奸防谍,开展阵地战、麻雀战、冷枪战、伏击战,在一个多月内,杀敌、伪军2600余人。在历次战役战斗中,他坚决果断,沉着指挥,勇敢作战,同日、伪、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开辟、巩固、发展山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吴少康是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19分区44团团长,是一支地方武装。近年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播出吴少康事迹,称该团团长吴少康,政委蒋寿鹏带领的团是一支英勇顽强、善打硬仗的英雄团。在解放战争中,吴少康参加过山西临汾战役、太谷小常村战役、太原战役、解放大西北、大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走过了一段辉煌的战斗历程。小常村战役中吴少康团担任突击队。1948年春,太岳军区部队奉命集中,参加临汾战役。司令员刘忠带领8个基干团参加战斗。当时,临汾守敌最高指挥机构为“保卫临汾总指挥部”,总指挥为阎锡山第六集团军中将副司令梁培璜。敌守城总兵力约3万人。我军参战部队9个旅约7万人。吴少康带领全团在小常村战役中担任突击队。解放临汾,阎锡山在山西仅剩下北至忻州,南至灵石,西至汾阳,东至榆次的15个县、市。阎紧急调遣十九、四十三、六十一军,第八、九总队,并组建了闪击兵团,在各县、市设防固守,命令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为晋中地区阎军最高指挥官,坐镇祁县指挥。小常村东主攻,由团长吴少康和参谋长指挥主攻。太原战役中,吴少康带领所部最先攻进伪绥靖公署;活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十五兵团司令孙楚,太原守备司令兼十兵团司令王靖国等将级军官13人,生俘将级以下蒋阎官兵700余人。在集团战斗胜利结束,553团以付出伤亡165人的代价,完成了党和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华北重镇太原获得了新生。进军西北。1949年6月,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国民党西北长官署副长官马步芳(青海)、马洪逵(宁夏)集团,纠集30个师,20余万人,准备与我西北野战军决战,妄图向成阳地区反扑,重占刚刚解放十余天的西安市(5月20日解放)。吴少康所部接到命令后,从榆次乘火车至介休,然后每天以八九十华里的行军速度增援西安。6月11日,胡(宗南)、马(马步芳、马洪逵)自南、北两个方向向我军发起全面反扑。吴少康团长带领553团自风陵渡渡口过黄河,从潼关乘火车向西安进发,途中与围攻西安的胡、马军骑兵遭遇,全体指战员立即跳下火车投入战斗。消灭敌人800多人。给兄弟部队赢得时间。当敌人发现我十八兵团已到西安、咸阳地区,十九兵团正向陕两急进时,自知夺回失地无望,遂于16至19日被迫撤退至咸阳以西扶风、眉县地区。彭德怀司令员按照中央军委战略部署,抓住战机,于7月lO日命令部队发起扶眉战役。十八兵团担任主攻任务,吴少康团参加激战,经五昼夜激战,消灭胡宗南主力四个军,约4.3万人,缴获大批武器、战马。扶眉战役后,胡宗南残部退守秦岭并准备向四川逃走。马步芳残部撤至甘肃省平凉、华亭一带。我军乘胜追击,8月4日,彭司令员发布攻取兰州、西宁命令,吴少康团经甘肃省天水、临洮、兰州至青海省民和县,直逼马步芳老巢西宁。在甘谷县的一条山沟里,敌骑兵遭吴少康团伏击,敌死伤惨重,9月5日,西宁解放,马步芳的反动势力被彻底消灭。解放大西南。1949年l1月,在贺龙司令员、周士第司令员指挥下,沿路解放甘肃省岷县、宕昌、武都、临江,进占入川要冲碧口,翻越摩天岭入川。我六十二军追击胡宗南残部至白水江玉垒关渡口时,桥梁被敌人破坏。白水江河深水急,无法涉渡,数万人被困挤在人烟稀少的北岸,粮食供应成了最大问题。在此情况下,吴少康奉命用仅有的几只小船摆渡过江打头阵。与十八兵团先后解放青川、广元、江油、绵阳、巴中等川北地区,消灭胡宗南第十七、七十六、新五、新七军等部,迫使一二七军投诚。至此,吴少康团于27日进驻广汉,成都战役遂告结束。剿匪战役。根据中央和西南军区,剿匪前线指挥部东线指挥吴少康任司令员、政委鲁加汉统一指挥。解放云南,国民党在西南的残余力量纷纷逃至西昌地区。1949年12月28日,胡宗南奉蒋命,自海南岛飞赴西昌,收拾溃逃残部近万人,妄图在西昌再作垂死挣扎。为了拔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这个据点,二野刘、邓首长命令十四、十五、六十二军各一部,从南北合击,发起西昌战役。南线:我十五军四十四师于1950年3月12日由云南省曲靖地区北上,23日解放西康省会理、宁南地区,进抵西昌以东七里坝。十四军一部同时由云南省禄丰、宾川北进,于4月1日解放西康省盐边、盐源地区,并向西昌逼近。北线:我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于1950年3月12日由四川温江地区经夹江、峨眉进入西康省,解放省会雅安市,1950年3月17日由雅安经天全西进,解放泸定、康定地区,残敌大部被歼。吴少康带领553团经雅安南下,先后解放荥经、石棉、安顺场,于3月23日攻克汉源、富林,继而渡大渡河,抢占大树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少康任昆明军区第14军42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与上党、运城战役、、洛阳、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以及西安战役、扶眉战役、大小凉山战役、黑水战役、成都战役,淮海渡黄河,越长江,挺进大西南,保卫边防,先后负伤18次。解放后担任过四川温江军分区司令员、云南下关军分区司令员,昆明军区14军42师师长等职,1952至1955年12月在到南京高级军事学院学习毕业,1955年荣获中央军委颁布的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在军内开展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中,他受到批判(在中央军委领导重视下,1988年1月成都军区已予平反)。1959年底,被错误处理到昆明钢铁公司。期间,他不计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1960年12月25日,在查办和处理下属八街铁矿报告紧急险情中,为井下矿工安全,只身冒险排危,因塌方不幸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时年43岁。</p> <p class="ql-block">周学义烈士:(1912—1964.4.13)湖北省黄梅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八军、红十五军、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二七四团、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副营长、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训练参谋、营长。十八团、十六团、决死一纵队五十七团以及三八六旅十七团参谋长;七七二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七七二团、二十八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四兵团第十三军三十七师首任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师长兼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第十三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军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3年秋,他带病参加昆明军区大型军事演习并坚守在一线指挥直至演习结束,以致肺癌加重抢救无效,于1964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并发放烈士证明。</p><p class="ql-block">蒲大义烈士:(1916-1973)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团部警卫班长,红五军团侦察排排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特务连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二十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四十五旅旅长,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一八六师师长。在战争年代,先后16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小功8次,获一二九师银质奖章2枚,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所指挥的一二九师七七二团七连一排被命名为“蒲大义排”。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十六军四十六师师长、十六军炮兵副军长。率部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第十六军副军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1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4月19日在开会时,蒲大义因心肌梗塞逝世,终年57岁,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p><p class="ql-block">吴效闵烈士:(1921-1977.10.28)山西省太谷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第三支队政治主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游击一团连指导员、二十五团营教导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二十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委、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援越抗法军事顾问团顾问,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7年10月在工作岗位病逝,被济南军区党委授予“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张国斌烈士:(1911-1977)原名张守道。山西省代县人。1939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9团4连连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5年升任营长。上党战役后升任晋察冀鲁豫军区8纵队23旅69团团长。1947年12月,张国斌参加了攻克运城的战斗。战后,纵队党委授予2营“攻运先锋营”的称号,并给张国斌记战斗二等功一次。1948年4月,张国斌参加了临汾战役。5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23旅"光荣的临汾旅"称号,张国斌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的事迹也在全军广为流传。1949年张国斌参加太原战役后任60军179师副师长,又先后率部参加了解放西北、西南和剿灭川西匪特的无数次战斗,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多次负伤,是三等甲级残废,但他带病坚持工作,经常深入海岛、连队抓部队建设1973年以来,张病重住院治疗。1977年8月6日在南京逝世,1977年10月13日经浙江省军区批准授予烈士称号。</p><p class="ql-block">董振修烈士:(1915-1948.11.3)1945年任临汾县抗日游击大队教导员,12月任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八纵队23旅68团3营教导员,和营长李光福是多年的搭档。1948年4月21日在临汾战役中调任第24旅72团政治处主任。1948年11月3日在解放太原战役时在东山小窑头陈家裕战役中攻打13号碉堡时牺牲,牺牲时年仅33岁。曾参加过上党战役、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p> <p class="ql-block">后记 :读完了83个英烈的生平介绍,内心汹涌澎湃……</p><p class="ql-block">这里面的烈士有很多曾是父亲的亲密战友,他们自鄂豫皖浴血奋战转战大西南和陕甘宁,千辛万苦走过漫漫长征路,披星戴月马不停蹄渡过黄河奋勇扑向山西抗日战场,解放战争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他们从千万场战火中一次次站起来,再一次次冲进去,飞蛾扑火般向光而战!生命只是他们的一个符号,随时可以终止,但是他们不怕!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解放全国劳苦大众,建立一个新中国!</p><p class="ql-block">在祖国解放的前夕,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自己的历史!他们们每一个人用响当当的名字撑起我们强大祖国的一个个根基!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英子2022.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