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被覆盖的广告

和悦

<p class="ql-block">  亏你想出来的,让我去陪同新西兰客商。我在电话这头连忙谢绝,理由很简单:我既不通外语,又无身份地位,断然是有失体统的。 </p><p class="ql-block"> 电话那头,太湖明园茶膳舫董总哈哈大笑:我这位新西兰朋友可是中国通,娶的妻子还是无锡人,语言交流绝对没有障碍;继而她又语调一转,连珠炮地发飚:什么身份地位的?你也沾上了世俗之气?我向这位客商已经介绍过,明晚和你们共进晚餐的那是我大哥,我哥虽然在机关工作,从没经营过酒店,但在餐饮界却有他的传说。你若再推辞,让我情何以堪? </p><p class="ql-block"> 董总都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若再犹豫,恐有不识抬举之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董总是个直肠子的女人,来自克拉玛依油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都充满着内蒙人的豪爽情愫。</p><p class="ql-block"> 我和她的相识,是通过富士房车厂郭厂长介绍,郭厂颇有夸张意味道:我这位大哥可是西新餐娱公司的总设计师,公司从管理人员到老总都尊称他为何老师。</p><p class="ql-block"> 任凭我再三解释:西新饭店的崛起,靠的是酒店董事长小童的造化,我不过是为其企业疏通外部关系的管道工罢了;况且小童现已退出餐饮界,皈依佛门了。</p><p class="ql-block"> 董总听完介绍后,依然饶有兴趣地说:西新餐娱公司应当是改革开放后,无锡家常饭店的龙头,无论从当年连锁店的规模和菜品来讲,都是有口皆碑的,现在老大虽然皈依佛门,但当年的崛起,必有奥妙所在。我认老师有点生份见外,但做个妹子是必须的! </p><p class="ql-block"> 还没等我有所反应,董总大喝一声:拿酒来!那日董总破例陪我喝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未料没过几天,董总打来电话:老哥,咱们兄妹总得有个结拜仪式呀!明晚请你带上西新小童,去开原寺请方丈能超见证,举行一个典礼。</p><p class="ql-block"> 那晚,我们在开原寺金丝楠木厅,为顺治皇帝御赐的参悟生死之地义结金兰。 </p><p class="ql-block"> 闲话叙过言归正传,话说我们与新西兰客商的会晤。 </p><p class="ql-block"> 董总就安排在自己的酒店太湖明园茶膳舫,酒店位于太湖之滨的管社山庄内,这里绿树成荫、背山依水、环境优美,相传原为明末清初隐士杨紫渊隐居之地。每逢荷花盛开的季节里,更是人潮涌动、游客如织。当年酒店“会所”盛行,董总却偏偏没有附庸风雅,而低调冠名为茶膳坊,日后却避开了纪委的监察视线。</p> <p class="ql-block"> 走进酒店,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厅,服务员告诉我:董总早在二楼豪华包厢中恭候了。我推开高大华丽、古色古香的木门,见董总一人坐在主请席上,便好生奇怪地问:今晚就请新西兰客商夫妇?这么大的包厢?董总笑呵呵地答道:就我们四个人,这格式是以示郑重。 </p><p class="ql-block"> 董总的话音刚落,一位中等身材、体型微胖、皮肤略显棕色的男士推门而入,尾随着一位中国妇女。董总介绍这就是伯瑞夫妇,还没容董总介绍我,伯瑞就张开双臂迎上前来:何先生您好! 宾主坐定后,董总亲自按例斟酒起敬,伯瑞却微抿了一口,端着酒杯呆呆地站立着若有所思,口中喃喃自语:这何先生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 </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虽然我去过澳大利亚,却尚未去过西新兰。 </p><p class="ql-block"> 董总在一旁双手合十,微微笑道:一切皆有可能,伯瑞公司旗下的太湖水啤酒厂就在我们无锡呀! </p><p class="ql-block"> 我一拍脑门儿,太湖水啤酒厂?!我太熟悉了,厂里的上上下下…… </p><p class="ql-block"> 我连忙请伯瑞坐下来,伯瑞坐定后恍然大悟道:您就是当年的城管何科长?! </p><p class="ql-block"> 董总在一旁被这段中外邂逅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一定要我讲讲这奇遇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事隔二十多年,往事悠悠,它依然能够撩拨起我昔日的情感波澜…… </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朋友乔迁的聚会上,主人的妹妹系太湖水啤酒厂的厂长,她带领一帮人,在酒席即将结束时候,才姗姗来迟。</p><p class="ql-block"> 她举杯前来敬酒,我调侃道:不论你职位有多高,工作有多忙,都要记住家聚乃大! </p><p class="ql-block"> 她说:今晚我们厂里有一项重要活动。然后,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凑着我耳朵悄悄地告诉说,最近,我们与三得利啤酒公司的广告战进入到了白热化程度,我们厂里张贴的广告不断被他们公司覆盖,连充气的拱门广告也被他们用汽枪打破,还浇上黑漆。所以我们决定以牙还牙、奋起反击。刚才,我亲自带队,驾着2辆小车,一举捣毁了三得利啤酒公司在全市所有的拱门广告。 </p><p class="ql-block"> 我长叹一声问:这冤怨相报何时了呢?</p><p class="ql-block"> 她答道:我也是出于无奈、被迫应招。料你今晚必然到场,我知道在全市的城管系统里,你从基层到局长关系都很熟,而且在许多企业,您还兼任着顾问,我这才匆匆赶来、听您支招。 </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调侃她:让我与各部门打招呼,设法重罚三得利,对你太湖水网开一面?</p><p class="ql-block"> 她被我问住了。 </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淡淡一笑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p><p class="ql-block"> 有啥办法? 她的眼睛立马闪电放光,紧追不舍地问我。</p><p class="ql-block"> 我答道:为太湖水啤酒设计一个不惧被覆盖和破坏的广告。 </p><p class="ql-block"> 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广告? </p><p class="ql-block"> 她简直不敢相信,她的眼光告诉我:她的内心充满狐疑,但是在她别无良策的前提下,她还会选择不妨一试。</p><p class="ql-block"> 果然,她一个劲的催问我:这神奇的广告,是个什么东西? </p><p class="ql-block"> 我卖个关子:要听是个什么东西,且等我明天去你厂里细说吧。 </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她的驾驶员把我接到了厂里,她自己早早地就在办公室等待着我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我开口第一句话就问:陈厂,你作为厂里的老大,你知道经商的秘诀是什么吗?她一一作了回答,都被我摇头否定了,最后我告诉她:就两个字,那就是“利他”,在利他中利己。 </p><p class="ql-block"> 她满不在乎的说:这个大道理谁都会说,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她催促着我:赶快来点干货吧。</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把整个方案一一道来。眼下天气逐渐转热,我观察到全市的环卫工人服装都已经破旧不堪,为了回馈社会,我们厂里能否为环卫工人特制一批黄马甲新装,印上太湖水产品的标志,这个活动的广告,不仅再也不可能被人覆盖、破坏,而且环卫工人遍布全市每条主干道和街巷里弄,他们人人都是你厂产品的义务宣传员,广告的受众面,那是一个大字了得;而且这一项公益活动的义举,会引起全社会的瞩目关注,增添我们厂里的美誉度;继而我们再来个盛大的捐赠仪式,我可以为这仪式邀请市城管局的领导、各大新闻媒体记者来现场采访。</p><p class="ql-block"> 还没有等我把方案说完,陈厂就从坐椅上跳了下来,连声称赞:高!高!实在是高!! </p><p class="ql-block"> 很快地,就得到了陈厂的回复:新西兰总部批准了这一方案,您就赶快实施吧! 捐赠仪式上,不仅新西兰的总裁带着一帮人风尘仆仆的赶来无锡现场;市城管的领导对这一义举,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当晚在兴隆宾馆的庆功宴会上,伯瑞和我应该是唯一见面的机会,我们至今还能记忆犹新,那激动欢快的场景是不言而喻的。 </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无锡电台、报社、电视台,第一时间对太湖水啤酒厂向全市环卫工人捐献黄马甲的义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p><p class="ql-block"> 初战告捷后,我又向陈厂建议:光靠广告推销产品,还是远远不够的,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的产品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消费者喝了太湖水啤酒,有许多人反映这酒容易上头。 </p><p class="ql-block"> 没过儿天,陈厂就邀我同往上海产品研发中心,与专家重新研制配方、发酵时间。 </p><p class="ql-block"> 新的产品研制成功后,陈厂征求我的意见:这款酒如何命名?还是由您来定吧。我脱口而出:大道至简,就叫太湖水清爽型啤酒吧。 </p><p class="ql-block"> 太湖水清爽型啤酒上市后,在本地的市场份额直线攀升。新闻媒体继而对太湖水啤酒厂实施本土战略,对当地消费者口味深入调查,设计研发新产品进行跟踪报道。</p><p class="ql-block"> 陈厂由衷地问:我们厂里该怎么谢您呢?我答道:你不用谢我,我还要谢你呢。第一你厂为全市的环卫工人换上了新装;第二你为政府减少了换装费用的支出;第三你还拯救了一个濒临于倒闭的服装厂,这个厂长从此再不受落魄以后亲友的白眼相待,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了。这应该就是在“利他中利己”的一个实例吧?</p><p class="ql-block"> 陈厂发自肺腑地答道:那是,那是,您让我亲眼见识了! </p><p class="ql-block"> 伯瑞在一旁听完这个故事后,沉思良久后深深地感叹:当年太湖水啤酒的崛起,还有这么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商圈,还是在朋友圈,始终别忘了“利他”这两个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