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我们在那里戍边(3)

从前以后

<p class="ql-block"><b>  3、岁月如歌</b></p><p class="ql-block"> 近50年过去了,我仍然能叫出通信连合照中多数人的名字。那些朝夕相处的首长和战友,来自于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东北内蒙古,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多少年以后,很多人的境遇可能已大相径庭,但是那些年轻士兵报国的初衷,一定是一样的火热真诚。</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不仅有军马,还有马车。准确说是骡车,驾辕的是一匹芝麻花色肥硕的大骡子,每次入辕骡子和驭手都颇费周折。一次随车给设立在马鞍山的总机点送给养,无聊间端起车上的冲锋枪瞄了瞄远方。忽然警觉重量不对劲,取下弹匣一看,满梭子弹并且已上膛,着实惊出一头冷汗。</p><p class="ql-block"> 马鞍山是远离连队的三营驻地,军人驻地是要有武器防备的,况且那时马鞍山周围经常有獐狼狍鹿出没。75年夏天在马鞍山砍柴时突然窜出来两只小狍子,眼疾手快的湖南籍三营部管理员林承荣,迅即就逮到了一只。那时候最多的是黄羊,黄羊肉绝配炒咸辣椒解嬗,那时的生态真好。</p><p class="ql-block"> 赶马车的战友是吉林辽源的王金友,他可能是陪伴那个性情仁厚芝麻花的最后一位驭手。王金友前任是蒙古族兵孟克,通信连特招有蒙古族战士。蒙古族人学习适应能力突出,1973年时来自蒙古族地区的蒙古族战士人群中难分异样,大布赫已经是合格的总机接线员,乌温布赫爱嘴角上扬,炊事员额尔德尼晚餐后一定匆忙跑到篮球场,运球投篮有模有样。三年前看的了宝音达赖的视频,曾经爱交流的宝音已经完全恢复了蒙古族的语言习惯。</p> <p class="ql-block"> (遗憾照片没有保管好)</p><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是守备团编制人员最少的连队,60余人的连队,两瓦班曾经占有10人,老兵刘志国王更新要班外借宿。75年初我们5名阜新籍战友也已经成为老兵,照片中间位置是电台70年老兵张明辉。</p><p class="ql-block"> 张明辉当时是两瓦班的报务教员,1973年他就为新兵们作过政治辅导,春节还带领编排文艺节目。后来他任过三营八连指导员,我觉得他特别适合,八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时,曾经获得过学习毛著先进连队。</p><p class="ql-block"> 因为机缘因为张明辉的热情谦逊,我与之相交颇多,感情尤深。那一年电台外训,米金川张明辉留守值班,他经常带我出板报,我清楚记得他书写耳刀字旁总要把竖划突出一些,显得很有“张”力。冬季用湿巾擦拭的黑板冻上一层薄冰,只能继续用热湿巾敷去抓紧书写,寒天冻地我们不知屋里屋外跑了多少遍,那一年他已经是有四年资格的老兵。</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选择他,他也愿意做我的入党介绍人。</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时部队文化活动单调匮乏,因为电台外训空闲宿舍,师文艺宣传队来慰问演出期间住在通信连。连队沈阳籍老兵和宣传队老乡很快热络起来,宣传队和普通连队的确不同,说相声的老何绘色的绘声与女队员交往的情节,漂亮的女兵们的故事没有笑点,却吸引每一个听众。舞蹈班长演出后一直为能否提干忧愁,小号手张立志(名字记不确切)也始终沉闷低落,不知是因为入党还是同事关系提不起精神,表演给别人欢乐的人也不都是欢乐的人。</p><p class="ql-block"> 宣传队演出中不负在通信连借宿,郭女兵快板说唱“不怕苦来不怕累,夸夸通信连付永贵”……。连队没有这个人,隗指导员表扬的是经常炊事班帮厨的任富贵,73年兵吉林伊通籍,任字音卷舌不上口,女兵可能故意为之,寓意没变更长久。我觉得71年黑龙江籍卫生员尹新更应该表扬,每天就寝前他背着药箱走遍连队每一个班室,从来没有缺席。</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的通信连,新兵和已经不是新兵的士兵们,都会主动多站两班岗哨,用心的抢扫把、烧洗脚水、整理内务,为了周末班务会得到赞扬,更希望周日点名时获得指导员的表扬。这关乎着个人和班集体的荣誉,更关乎早日的进步入党。</p><p class="ql-block"> 不管动机如何,那个时代年轻士兵的努力和热情,今天仍然值得肯定尊重。</p> <p class="ql-block">  (连队食堂,已经成为了村民仓库)</p> <p class="ql-block">  我怀念通信连的美好时光,那简陋的营房,简易的篮球场,还有西南侧的马厩、猪舍,和猪舍外那些并不挺拔的白杨。甚至记起那对总是由吴副连长把持,墨绿色胶片的乒乓球拍,曾经津津有味地观赏李东小党们,同熟友官地中学老师学生团体赛较量。</p><p class="ql-block"> 1974年,特务连西侧曾经烧过砖的山坡上,种了大片西瓜。初秋刚过,班长带我们抱回几个大西瓜,储藏在寝室天棚里。中秋佳节,在北疆枯黄渐寒的夜晚,大家吃瓜赏月,那情景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 2022年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