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游榆林

黄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6日清晨,我们中学老同学四辆自驾车,一路向北,游榆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三秦大地最北部,沙海、湖泊、古堡、长城,粗犷的大漠风光和壮美的塞上景色在这荟萃,更有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到陕西榆林,不少人或许首先想到是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事实上,<b>榆林还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b>。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榆林市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大大小小的古遣址、古城堡、古庙建筑100多处。</p><p class="ql-block"><b>陕北榆林的靖边县,最出名的是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遗址一统万城。</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统万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夏国都遗址雄风犹在</b></p><p class="ql-block">统万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俗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始建于413年,建城于418年,迄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城内遗存有墩台、马面、城垣、瓮城、城壕等。成为探秘匈奴文化的圣地。2012年11月,<b>统万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义巡九年(413)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赞叹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驱设10万民众,修筑都城。历时6年,十四年(418)竣工定名为统万城。寓意为“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称帝统治19年。</p><p class="ql-block">公元427年大厦灭亡。后豪强割据历代争夺,直到994年毁城,统万城作为大夏都城仅存15年,但作为北方军事重镇的历史却有600年之久。它是我国匈奴族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较早的都城,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蒸土筑城造就千古工艺</b></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公元407年,赫连勃勃从关中陕北驱役10万多各族人民,采用蒸土筑城的办法,即把沙子、黏士、石灰夯筑而成。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其坚“可砺刀斧”。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统万城城址由外廊城和内城组成,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由东西依次为外廊城、东城和西城。周长约4700米。东西城中间由一道墙分开,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东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墩台,皆高于城垣,西南隅墩台高达40余米,现存城垣高出地面1一10米。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东西垣相距5千米,城外有护城壕。全城每条城墙都有马面非常密集。凭借其文化特质,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万城屹立在沙滩上的皇城雄姿,坚如磐石的白色墙体,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独特的“崇台秘室”结构和雄伟的宫殿楼观遗址,清晰的勾引出这座以“一统天下,君林万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夏国都城的轮廓和规模。它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各类珍贵文物,使其成为研究五世纪草原民族建筑艺术、探讨从大夏至西夏延续5个世纪之间地区文化和历史的一处考古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统万城,自大夏国,历经北魏、隋、唐、宋数朝,到北宋淳化五年(994)被废,历时近600年的历史。统万城遗址的发现,成为探秘匈奴文化圣地。统万城遗址,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这开阔的都城遗址上,环视四周,历经1500多风而沦桑,统万城现存的西南隅墩依然高达31.62米,相当于现今10层楼高度,雄伟的气势,悲壮残壁,苍凉的马面,随处可见的瓦砾,又给这座都城平添了几多神秘,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的其造法和奢侈程度是令今人无法想象的。一千百多年后,还能目睹它厚重而雄壮的身姿,世人无不为此感叹,它俨然成了一座雄踞大漠的精美绝伦的千古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游览统万城,目睹历史遗址,体验历史遗迹的苍凉壮美,了解统万城的历史,欣赏和感悟消失千年的匈奴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乐而有意义的出行,在这广阔的大漠上,置身其间,我们每个人都留一份深藏在内心的历史记忆,留下愉快的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物精选(来自统万城简介一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万城遗址博物馆室内展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日被黄沙掩埋的城池,如今随着沙漠治理、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也逐渐恢复生机,掩映在一片绿意盎然美景中,成为探秘匈奴文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1年11月,陕西榆林统万城登上瑞士著名旅游杂志《Travel inside》以“CHINABEYONDYOURlMAGlNATION”(中文:中国,超乎你的想象)为主题,刊登宣传这座中国历史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具有1600多年历史大夏国都城遗址,和即将建成开放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揭开又一中国文化遗产神秘面目,以国际视野将统万城的文化魅力传递给全世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统万城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镌刻在中国西部的版图上,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然更是我们每个三秦人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离开统万城沿着一条曲折的公路驶出,途中看到历经沧桑古树闪现在眼前,这里藏着一个绝对的令人惊喜的好去处,我们便停车休息。</p><p class="ql-block">距统万城十五公里的尔德井村靠近无定河,被当地老乡称为“神树”的古柳就散落在周围20公里的滩涧地上,所以“神树涧”也由此多得名。</p><p class="ql-block">大家中午在此简单的午歺过后,便畅徉在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神树涧古旱柳树群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神树涧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当地属于沙漠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交集地。这里有树龄达600年以上的古柳树22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1280年,这群古旱柳树树形奇特,形态各异,树龄之高,在全国范围内也很少见。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仍生长旺盛,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的百姓敬树如仙,无人敢随便对这些古树枉动刀斧,他们相信古树有灵,相信神树可以保佑平安。也正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敬畏,才是的这美丽的神迹完好保存到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树涧古柳属白皮旱柳,自古以来,黄土高原适宜此类树种生长。柳叶可以喂牲畜,树皮具有药用作用,柳椽可以修房建圈,所谓“家有百株柳,吃穿不用愁”。这种人树相依的关系千百年来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无定河边的神树涧,漫步在神奇的古柳身边,看着散落在这大地上的神树干枯的身躯,树冠的枝条却蓬勃而翠绿。组成一道怪诞而美丽的风景。我不由地思索着……</p><p class="ql-block">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的古柳,如今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靠近它,无定河边柳呢喃,似乎听到它们讲述着当年沙漠上的金戈铁马故事,让我看历史长河中它顽强的自然生命,沧桑的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由出行时间也匆匆,但那荡然在大自然中的甜美笑容和笑声,永远定格在这张照片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开车驶向红石峡景区。</p> <p class="ql-block"><b>红石峡与镇北台同在榆林城北的红山上。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璋曾用“三山拱翠”形容红石峡的红山、黄土丘的驼峰、黑土岭的黑山,三座颜色不同的山拱卫着碧绿树木掩映下榆林城的景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红石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摩崖石刻书风遒劲</b></p><p class="ql-block">红石峡景区位于榆林北三公里处,因山皆红石得名,又因气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国家3A级景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西北自驾游基地,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岸高11.5米,西崖高13米,东面对峙,峭抜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游览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到红石峡景区,一座朴实无华的门楼映入眼眶,门楼门洞上“红石峡”三个大字醒目耀眼。这是我国著书画家、教育家、史学家、革命先驱刘志丹的老师王森然先生89的高龄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过门楼,眼前一副壮观画卷展现在眼前,红岩对峙,壁立东西;红山秀水,石崖古刹,摩崖石刻,尤其是石刻艺术,被誉为“塞上碑林”,是万里长城沿线罕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中可见“河山千古”、“功在名山”、“蓬莱仙岛”、“大汉金汤”等石刻高立崖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峡分南北两段,东西两壁。北峡两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飞流瀑布,石坝横截,北水南流,穿东壁石刻而下,水石相击,站在岩头,若狮吼雷鸣,滚滚翻浪,似雾云涌,蔚为壮观。登临窟口,顿觉寒气扑面,沁人肺腑;窟口刻着“蛟窟龙窝”,赫然醒目,神秘感令人动生聚色。南峡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抜如削,一水中流,榆柳荫映,山水争秀。东西数百米高、千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小40余处石窟庙殿,崖壁上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似人间仙境。东崖高11.5米,长3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两壁双峰对峙,壁凿成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窟前窄狭的通道,上、下只能一人通过。同学们互相关照,慢步游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西石崖上刻有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160多幅。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字幅1.8千米至44.8平方米不等。笔法各异,镌刻精巧,皆笔力雄健,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峡最负盛名的是其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峽东西两岸题刻达160多块,真、草、隶、篆俱全,诸家书法荟萃,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被称为“塞上碑林”。题刻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中华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莱”、“开天图画”、“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榆塞军事地位之险要的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九边锁钥”、“雄镇三秦”、“榆关雄山”、“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中外统一”、“蒙汉一家”等等。在这160多副题刻中,题者名气最大的就是一“榆溪圣地”,它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所题。更有满文题刻,为红石峡摩崖石刻瑰宝一绝。红石峡摩崖石刻,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被世人所瞩目,为游人所迷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渡桥飞架东西,势如长虹。它的源头是远在二百多公里北的内蒙河套地区,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古称帝源水,这里三百多米长的峡谷,是古代水流冲刷和人工开凿而形成的,从中可见它的知名度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窟殿宇内没有天门、地门,皆为窄狭的通道,天门从南通峡顶,中间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翠然阁。步石阶而上,登上峡顶俯视,广泽渠潺潺而流,绿树成荫,美不胜收。地门的通道更为狭窄,弓背弯腰才能勉强通过,从石窟殿宇内通峽底榆溪河岸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延西登上翠然阁,向我们招手,“同学们快上来”……</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峽内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峡直达城西。两岸重柳青翠,景色优美。东岸雄山寺建于宋朝,明成化年间复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峽是一条单行路,走到东普渡桥观景后,须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峡生态公园由内外景观两部分主体构成,园内又星罗棋布八大景点。它的外部景观壮丽、雄奇。它的内部景观则仿佛一处置身烽烟之下的历史和自然的世外桃源,并形成它外雄内秀的气质和风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峡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了解蒙汉风情、边塞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石峡距镇北台步行只有10分钟。我们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镇北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万里长城第一台雄浑壮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的红山顶上。是明长城上最大的烽火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控南锁北,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北瞰河套、南蔽三秦,是原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点,由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巡抚都御史涂宗俊主持修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明长城沿线现存最大要塞之一。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规模最为宏大,建筑气势最为磅礴的烽火台。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山海关、镇北台、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迄今己有近400年历史。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镇北台</b>呈正方形,分四层而起,内筑夯土,外砌砖石,底大顶小,逐层收进,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底层高10.7米。在台的四层顶部,原建有砖木结构瞭望台,清末时期亭坍塌,镇北台各层为砖结构,各层边缘均砌瞭望口、射击口。在镇北台东侧,有同时期所建的“款贡城”,周长668米,占地约2公顷,是蒙汉官方进献贡物、洽谈贸易的城池。款贡城也称“易马城”,是古代中原地区农产品、丝织品与北方游牧人进行马匹交换的地方,该城与镇北台相连,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台西南800米处。有明代“易马城”遗划,面积约6.5公顷,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城池,也是蒙汉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镇北台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城门,我们登上镇北台顶,眺望塞北风光。</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诗云:“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进戏出戏扮将士”。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瞭望台,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登临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风貌相互辉映。现在的镇北台成为一处登高望远的观景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塞北一片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榆林,是古代长城沿线著名的九边重镇之一,东连山海西接嘉峪,南蔽秦陇瞰河套,天地开阔,登临“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镇北台,看北边,毛乌素沙漠已经治理的很好,可极目远眺河套平原草原美景。往南眺望,榆林城尽收眼底。</b></p><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让我们了领略苍茫的塞北雄关。这里,延绵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特有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来一趟自驾游,领略大美塞北风光,收获甚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统万城、红石峡、“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的镇北台,点缀了塞上文化名城一榆林城的古色古香和边塞风光。</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们一路细细感受这里大漠风情文化的张扬和瑰丽。</b></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我们愉快的驱车前往榆林县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编:黄河</p><p class="ql-block">攝影:黄河、刘发、健軍、新民、延西</p><p class="ql-block">视频:感谢刘发同学提供</p><p class="ql-block">主要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及有关书籍选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