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戏剧知识: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剧本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等都采用代言体,而舞台提示主要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教材中选入的剧本,主要是话剧作品。话剧是戏剧种类之一,20世纪初传到中国,最初被称为新剧、文明戏、爱美剧等。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演员的表演则是以说话和动作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p> <p class="ql-block">《屈原)是郭沫若的一部五幕历史剧。整部剧作反映出伟大诗人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作者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批判,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抗议。课文节选的部分是剧本第五幕第二场,主要情节是屈原身陷图图,靳尚和郑詹尹阴谋毒害屈原。屈原眼见国土沦丧,一腔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一段大气磅礴、饱含炽热情感的“雷电颂”将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屈原这一光明与正义化身的光辉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课文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独白部分意旨鲜明,情感强烈,想象瑰丽,艺术手法突出,可以反复朗诵、体会。《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的一部三幕戏剧作品。剧本以1917年张勋复辟、1920年北洋政府执政、1928年国民政府统治三个特殊时段为横截面,讲述清末至民国动荡的岁月里,烤鸭店“福聚德”发展壮大又由盛而衰的曲折故事,表现时代风云的变幻,展示众人命运的沉浮、人世的沧桑,从中亦可看到对民俗文化的展示,对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节选的部分人物众多,形象鲜明,戏刷冲突此起彼伏,语言表达充满浓郁的京味儿和行业特点。可以重点梳理戏剧冲突,探究人物形象,体会剧本主旨。《枣儿》是孙鸿创作的一部独幕话剧。剧本以一老一小的交往和对话来反映社会人生问题。老人对以往岁月的回忆、怀念和对儿子的思念,男孩对父亲的期盼和对父爱的渴望,通过二人的对话交织在一起。这部剧作表现了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联系的巨大冲击。其意蕴可作多方面解读:对亲情的渴望,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状况的反映;表现传统文明、精神家园的失落;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所做的善意提醒;等等。重点把握“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人物台词的含义,把握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第一,“任务一”中的几部剧作,都是话剧剧本。这个任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特点,把握戏剧阅读策略。 第二,在把握剧本阅读要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品味每部剧作的独特之处,(屈原》是多幕剧,课文节选的片段,学习时要把握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天下第一楼》也是多幕剧,节选部分的特点在于戏剧冲突此起彼伏,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对“福聚德”由盛而衰原因的探讨令人深思,其“京味”风格颇耐咀。(枣儿》是独幕剧,剧情相对简单,出场人物也只有两个,阅读时要关注其中的舞台说明,品味台词的深层含义,思考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精神。 第三,了解戏剧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剧作家创作戏剧的意图,把握戏剧主旨,思考戏剧反映的社会人生。这几部戏剧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屈原》写于1942年,郭沫若“借古讽今”,以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所处的时代,针砭时弊,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呼唤正义。《天下第一楼》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何冀平的写作本意是展示老字号创业的历史,发扬我国传统的美食文化,但剧本显示出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其历史文化的意识,现实的意义,对人世沧桑的思考,对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反思等都值得细细揣摩。《枣儿》则是重在表现现代化进程、商品经济社会对村传统社会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联系等的冲击,展示出农村社会的现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如何欣赏戏剧? 就广义而言,欣赏一部戏剧不外乎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它的文学特性,一是它的戏剧特性。戏剧也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有一个深邃二耐人寻味的内涵,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有让人沉浸在期中或是发人深省的力量。但是,戏剧还有自己独具的魅力,二魅力的由来则在戏剧独具的特性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