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再忆】逝去的知青小屋

双子飞歌

<p class="ql-block"> (文:王传芬)</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长不到一分钟的小视频《知青的小屋》在网上流传。这是一首深情的知青的歌,一首拨动人们心弦的歌,她动人的旋律将我的思绪带回那我们曾经的知青小屋。</p><p class="ql-block"> 知青小屋位于新曹王港医院后的居民点上,是一九六八年奋斗五队为安置东台下放知青而建的两房一厅茅草房。当初的房主人为我东中六八届(高一丙)的四位男同学(小梁、小戴、小何、小杨)。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青人员的流动,小杨转至离东台较近的头灶,小何招工到了华丿轧花厂,小戴入伍走进军营。唯有小梁因师训班结业而安排至新曹中学任教,食宿均在学校。那知青小屋一度关门落锁,无人问津。(图一为二0二一年春,同学聚会上原知青组四人)</p> <p class="ql-block">  一、装饰婚房</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此时的我已在王港小学任教几年,和小梁既是同学、同事,又是知青朋友。相同的境遇,相同的事业,加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相互了解,彼此关照,交往日益密切,心心相印。年近三十的我们,都能静下心来,面对现实,决定成立自己的小家。其实当时学校可以安排一间宿舍给我们,考虑只有十平方左右,生活起居不太方便。小梁想到离我们学校都不远的知青小屋,便提请生产队将小屋修建作为婚房。马、王二位队长爽快答应,马上安排人员将房屋前面的篱笆换成砖墙,门窗也打造一新,还将房屋周边平整打扫,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便热上赶热,用厚白纸将房间和堂屋的柴篱笆顶贴上,不但干净明亮,还使入住的自信心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婚礼定于七六年国庆节。九月之前,父母为我们打制的实木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都相继到位。婚庆用的"洋河大曲""大前门香烟"及糖块等皆已备好,且准备在王港饭店置办酒席。不料九月九日,敬爱的毛主席逝世,举国哀悼,一个月内禁止娱乐活动。我们的婚礼只能改在小屋举行。那天上午,父母将备好的半成品菜肴,借了一条小船,由传中弟撑船载着母亲作为家庭的代表,来到小屋办理酒席,邻居们热情相助。参加酒宴的只有家人、同学、同事和邻居的代表共六桌人左右。我们的婚礼虽规模有限,但不失自然、简朴和祥和,一直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二、生活趣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知青小屋,茅草的屋顶,青色的砖墙,一条小河在屋后静静流淌,一口水井供村民们饮水共享,一条黄泥小道从门前东西而过,一座水泥板小桥供人们南来北往。此时的我们已是带有知青身份的民办教师,白天各自忙于工作,傍晚及星期假日,我们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营造家园环境。采纳邻居的建议,自己动手,一幅幅生活的画面展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1、栽树种花。先后在家前屋旁栽上桃树、梨树,移栽月季、玫瑰,在墙脚窗下种上鸡冠和菊花。虽缺少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但照样令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2、砌鸡窝鸭棚。因地制宜,用废旧的篱笆和树棒、木棍、砖头等搭起还算不错的鸡窝鸭棚。不久,鸡蛋鸭蛋自给有余。</p><p class="ql-block"> 3、种植果蔬。日久下来,我们的时令果蔬品种多样,供大于求。为防止鸡鸭等破坏庄稼,则用芦柴、树枝、草绳编成篱笆护拦,实用也不失美观。(正坤根据记忆,草绘了一张知青小屋面貌图) </p> <p class="ql-block">  4、趟tang鱼虾</p><p class="ql-block"> 正坤(小梁)的父亲是原东台水产养殖场的技工,受父亲的影响,他对鱼虾螺蛳之类的生长习性及捕捞比较内行。闲空之时,他会手拿趟网和鱼篓,到河边码头转悠,回来时总会有不错的收获,有时鱼、虾、螺蛳兼有,能美食两至三天。</p><p class="ql-block"> 5、捉麻雀。这是正坤原知青组的保留项目。有时晚饭后,他们四人便各司其职,肩扛大凳,手拿电筒,带上竹篓,寻找目标,用打高肩的方法抓出茅草屋檐下洞中的麻雀。四人中的戴同学曾不止一次在同学聚会上,绘声绘色地演说:将麻雀连皮一撕,内脏一扒,清水一冲、油鍋一炸,一只只连头带脚,堪比如今酒店的炸乳鸽。有时邻家的孩子也赶场子,凑热闹,站在油锅旁,一个个馋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6、自娱自乐。闲遐之时,正坤喜欢拉二胡、吹口琴。为了给学生上好音乐课,有时还将学校的手风琴背回家演练,引来不少儿童和邻居驻足观听。茅草内外,琴声、笑声回响,好不热闹!我当时教一个班的语文,还和传芳妹一起兼任公社"小红花"文艺宣传队辅导。有时也会在小屋进行节目编排、动作设计,自创自导。正坤也曾担任宣传队乐队的手风琴伴奏。那几年,小红花宣传队一方面配合公社会议和政治话动在大会堂演出,一方面深入大队乃至东台河闸部队慰问,另一方面,积极自创节目,参加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报演出或群众优秀节目调演,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出应有的付出。(图片为宣传队的演出照和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三、哺育后代</p><p class="ql-block"> 恢复高考后,我俩都报名参加七八年高考,希望圆自己的大学梦。当时的高考时间不像现在固定,而是当年通知。不巧的是考试时间与我儿子出生几乎是同时。家人为了我和孩子的健康,劝我放弃了考试,这已成为我此生的一大憾事。好在正坤如愿以偿。为了支持他入学升造,我坚守小屋,一边教学,一边与婆母一起哺育孩子。此时我已调至中学任教,学校领导对我关心照顾,哺乳期间,尽量将我的课安排在每天下午(上半班)。七九年初,一则喜讯传遍祖国大地,党中央英明决定,全国所有上山下乡的知青均可返城安排工作。为了正坤毕业后的工作分配,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了到县城工作安家,为了和公婆同城而居,便毅然辞去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于六月份被安排至县医药公司。此时,我们的儿子刚满周岁。从此,知青小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图片为七九年回城工作后家庭三人照)</p> <p class="ql-block">  四、故地寻访</p><p class="ql-block"> 七九年离开知青小屋,几年后父母的工作单位"黄海医院"也整体迁至东台,我们去新曹的机会就很少了。直至2008年国庆节,我们带上儿孙从南京回东台,应朋友之邀驱车去新曹"永丰生态园"游玩。途经王港时,在我的提议下,前去当年的知青小屋寻访。谁知小屋的宅地早就两易其主,新房的主人不在家,听说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我向儿媳指认了当年儿子的衣胞之地,房屋的部局和环境,还会见不少热情的乡亲,和他们一起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分时节,因亲戚家有事,我们回到了东台。正巧碰上当时的学生要带我们去王港参观他的新居,我们欣然前往,并再次来到当年的小屋基地,巧遇房子的男主人推车准备外出办事,我们说了来由,这位许姓的男主人既兴奋又显腼腆,让我们进屋坐坐。稍作交流,知道他们夫妇都在黄海森林公园打工。匆忙之中,请他帮我们在他家门前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  梦中有我温馨的知青小屋,你曾陪伴我们度过将近三年难忘的时光,逝去的知青小屋,你承载着知青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多想来一次时空穿越,回到那四十多年前的小屋,闻一闻窗前的花香,摘一篮篱笆上的豆角,拾一瓢正宗的土鸡蛋,烧一桌自己喜爱的农家菜……</p><p class="ql-block"> 逝去的知青小屋,你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挥之不去,此生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传芬写于2022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