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摘编

全际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月23日 星期五 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起了个一大早,在下榻的福建龙岩市的中元大酒店吃过早餐,准备八点半就登车了,然而不奏巧的是同行的郭书记的手机坏了,找了店子去修了,直到十点多钟我们才出发,直奔今天的目的地——龙岩市永定土楼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岩市地处台湾海峡的西北部,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城市建设起点高,城市管理很精细,城市绿化覆盖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驶离市区,沿途公路两旁一片春意盎然,群山连绵, 植被茂密,除了无尽的苍翠,便难觅房舍庙宇。心下甚奇,如此宜人的境地,竟少有人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飞驰了一个半小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盆地上撒落着一片建筑群,我想这便是福建龙岩永定土楼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历史悠久,结构奇妙,规模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一朵艺术奇葩。1981年,她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同被列入中国古建筑名胜。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下车来到土楼牌坊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一行购票乘坐景区环保电瓶车徐徐前行······ 一条小溪绕着盆地蜿蜒流淌。群山,村落,溪流,浑然一体,好一幅不加修饰的田园风光。这些建筑高高的墙体泛着陈旧的淡黄的色调,覆顶的瓦面已变成青灰,象褪了色的黑棉布遮在屋顶,也似一片陈旧的锅盖,楼体看上去酷似一座城堡,又似一朵磨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下车步行,随行的导游边走边为我们讲述着这里的一切······· 历史追溯到西晋末年,一群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难民,他们拖儿携母,从中原向南方山区流徙。一路上,妻哭儿嚎,悲天撼地,他们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了这里。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漫山遍野长满了野果和竹林。他们停了下来,掬一捧水,摘一颗野柚,水是如此的清冽,柚是如此的酸甜。于是他们便在此地筑房造舍生活了下来,并世代繁衍,形成了这里最早的客居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考证那些流徙的难民为何要放弃中原那坦荡的平原,远离美好的家园和亲人,不远千里,举家迁徙到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溪的对面是一片村庄,村庄里修筑着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土楼。小溪的近岸就建筑了一座宏大的圆形土楼。我走近土楼,用手轻抚那几近残破的楼墙,试图感触她那被千年风雨侵蚀的痕迹,隐约感受到了难民们举迁的无奈和伤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小溪,登上堤岸,便能清晰地看到土楼大门上的一幅盈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承前祖德勤与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启后孙谋读与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盈联镌刻端正,运笔遒劲,但那褪色的朱红却已点点斑剥。这是一幅典型的中国传统教育门联,与这座土楼一起诠释着孺家思想,被后人一代代传承着。这里的土楼,这里的山峦,这里的溪水,还有这里的人们,无不体现着这样的传承。站在楼前,仰首观望,楼墙如一樽巨象的身子矗立在这一方空地上,大得以致于让人无法呼吸了,让人根本没办法用想象去拥抱,只能远远地站在一个地方感叹他的厚实与伟岸!楼墙全部用粘土夯成,墙面随处可见龟裂,许多地方泥块风蚀脱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大门旁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有对这座土楼的记述:这是一座由当地一江姓农民建造,始筑于明末,建成于康熙四十六年。曲指一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修筑一座土楼,跨越了两个朝代,近70年的成建期,可见其建筑规模之宏大,设计建造之困难,可以说在外墙成型后,内部和回廊装饰定是精雕细琢了 ,以此付出了几代人的辛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修筑一座土楼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试想这是何等的执着与不舍,若不是遇到与生死有关的问题,或是与后代繁衍生息有关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抉择和努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土楼,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里了。厚实高大的外墙包裹的中央是一片高阔的厅堂,厅堂青一色的青砖黛瓦。这一片厅堂的正中央便是堂屋,堂门两边由巨型圆木撑顶,檐屋雕龙画凤,栩栩如生,错落有致。堂门正对的是一条直通楼门的过道,过道宽丈许,青砖铺地,两侧厅房匝墙扶道,顿显庄重与肃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无法想象,也无力考证,更无暇思考关于这片土楼的一切,但我感受到了她的沧桑,也感叹她的伟大、她的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三点多钟,由于行程的缘故,我们匆匆离开了这片神奇的土楼,驱车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厦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月23日晚于福建厦门 宏都大饭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