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手机,助力健康成长——停课不停学手机管理篇

F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认识手机的危害 1.手机影响学生身体健康<br><br>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近视甚至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孩子临睡前玩手机,手机画面过于明亮,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障碍。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br><br>2.手机让学生患上抑郁症<br><br>有专家研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br><br>3.手机损伤学生的脑神经<br><br>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br><br>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br><br>沉迷于手机游戏与手机中娱乐信息的孩子会对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从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br><br>5.助长炫耀攀比之风<br><br>手机档次高低助长学生间的攀比之风,影响校园风气。没有手机的学生更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给部分条件较差的家庭增添经济负担。 学校手机管理规定 1.为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夯实学习基础,学生原则上不得将各类手机或电子产品带入校园。<br><br>2.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必要时,学校及班主任会为学生提供通讯服务。<br><br>3.学生如确有需要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须经家长同意,并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情况,由班主任登记备案,进校后手机要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br><br>4.班主任和家长双方要保持双向交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排解工作,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手机进入校园的弊端,切实协助学校落实教育部的工作要求。<br><br>5.对违规携带手机入校的学生,且不听劝告,学校将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一旦给予处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民道德素养一项不得评为优秀等级,取消参加优秀学生的评选资格。 家长的职责 1.请家长管控好家里的新旧手机,非必要情况不给子女配备手机,已经配备的要进行合理管控。家长对学生日常使用电子设备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防止学生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br><br>2.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手机或电子产品什么时候能使用,什么时候不能,违反规定要受到什么惩罚,能遵守规定应该得到什么奖励,规定一定要具体。让孩子认可并接受这个规定,制定好规定后要签字“画押”,并张贴在比较醒目的地方,便于提醒和约束孩子。与孩子约定周一至周五每天不使用手机,双休日每天最多使用手机1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br><br>3.只要孩子遵守或基本遵守了约定,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孩子违反约定,可推迟惩罚,把近期的表现加以总结,再对孩子提出要求。对于孩子的处罚,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视自己的错误。<br><br>4.家长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安装一些远程监控孩子使用情况的APP应用软件,便于家长根据约定内容来对孩子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控制管理,一旦超出规定的范畴,手机等电子产品就会自动锁屏禁用,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r><br>5.家长在下班后或节假日要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运动、读书,督促孩子每天完成体育作业和读书作业,节假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参加公益劳动和社区活动,体验生活,领略大自然风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朋友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别让手机毁了您的孩子。疫情面前,家校携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手机管理也不能松懈!学校诚挚地希望各位家长、各位同学给予支持与配合,还我们的校园一片纯净的天空,也给自己留下一颗纯洁的心灵!

手机

孩子

家长

学生

电子产品

班主任

校园

学校

带入

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