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携一缕初春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3月24日,每周的课例研讨活动在西关小学如期举行。实验小学焦校长、赵校长以及各年级的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双减”背景下,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凝聚了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首先执教的是来自东关小学崔校长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崔校长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p><p class="ql-block"> 崔校长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看钟表,看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引起分歧,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再利用熟悉的电视节目所播出的时间,还能用不同的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吗?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p> <p class="ql-block">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p><p class="ql-block">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分析进而得到结论,在教学中,崔校长充分利用电脑钟表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看谁能最快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两种计时法的计时特点,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p>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来自西关小学的李立平老师为我们带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习铺垫中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二) 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执教的是来自石家庄完小的高亚兰老师,教学内容为“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续学习约分做准备。为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有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从一个数的因数中挑另一个数的因数是一种“筛选法”思想的体现,优化了列举法。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与此同时,高老师还将最大公因数融入生活实际,如:学生的站队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真正做到生活知识数学化。</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焦校长对崔校长以及其她两位老师的课做出了一个整体的点评,并说了说观课后的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对崔校长的课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一)关键问题的提出</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关键问题都会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进行,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朝着老师预测的那个目标进行,崔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准确,特别是通过重难点的地方,比如:半夜12时是第二天的开始,也称为0时。</p><p class="ql-block">(二)关注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渗透几何直观模型,那么在崔老师的这节课中,有两个模型,一个是实物的钟表模型,一个是时间尺。用24时计时法如何表述?用普通计时法如何表述?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拓展到今天、昨天、明天。</p><p class="ql-block">(三)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进行指导性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教育教学很丰富,在学生困惑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性的评价,关注学生,把握动态生成的时机。</p><p class="ql-block">(四)关注教学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从课件制作和语言恰到好处,及时总结评价,调控课堂教学。一节课40分钟左右,得到了很好的落实。</p><p class="ql-block">(五)情感、态度、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感受到崔老师的课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是自然而然,润物无声。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崔老师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年轻老师应该向她学习。</p><p class="ql-block">对后两节课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分数的意义,三年级已经知道了多个物体平均分,目标是抽象分数的意义,在抽象这两个字上,多想策略,突破单位“1”这个难点。在生本学材上,分数的意义重点放在单位“1”,更要放在线段图上。分数同小数等一样都是计数单位的累积。</p><p class="ql-block"> 集合圈是用特有的方法表示结果,不是求的方法,建议把最后学生站队问题放在前面,让学生来解决。</p><p class="ql-block">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1、为什么用24时计时法计时,这个环节有点靠前,要让学生读,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两种计时法的不同。</p><p class="ql-block">2、如果黑板足够大,提前把时间尺放在黑板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例展示研讨活动,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为全县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对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示范作用,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会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我们相信在焦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将继续锐意进取,迸发出更绚灿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课例研讨活动我们一直都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