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p><p class="ql-block">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是一年最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萌生出生长的力量。在濮阳县第六小学,我们也一样……</p><p class="ql-block">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更好的立足课堂,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3月24日下午,二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教研活动。大家各抒己见,共话成长。</p> <p class="ql-block">此次教研活动在年级组长孙少敏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各班语文老师悉数参加。主备人任莹莹老师就课文《千人糕》一课阐述了相关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奉献与关爱”。所以,开展《千人糕》一课的教学可以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不同层面让学生感受“关爱”。从“千人糕”到“千人衣”、“千人笔”等拓展开去,教育孩子珍惜我们身边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就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配有两幅很特别的插图,对于学生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可谓是生动、直观。所以学好本课,如何让孩子自己说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便是有“迹”可循了——要深读教材,图文结合地去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外,学完课文还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去尝试着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也是很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孙少敏老师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做了</span>如下详实的补充:</p><p class="ql-block">《千人糕》一课都是围绕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展开,从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千人糕”,到爸爸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最后到孩子确实明白了“千人糕”里所蕴含着的许多人的劳动。所以,读好对话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好奇—不以为然—心悦诚服。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反复体会,也可以分角色去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说,</span>“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不也是告诉我们语文老师不应该教死书吗?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独行者疾,众行者远。通过此次教研活动,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成长。大家明确了任务,树立了目标,对“双减”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明确了方向,也充满了期待和信心。让我们笃定前行,为六小的明天共创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