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12月28日通车的地铁二号线至今一年有余,可现在在地铁通道里经常看见一个一个的水桶接着天花板上的滴水;今年12月28日重新面向市民开放的洪山广场,可笔者当天下午去洪山广场游玩时,还见有一处地下通道还在打围施工……更不要说洒水车过后,机动车道倒是干净了,可苦了路边通行的自行车和行人;现在很多十字路口设置了右转的机动车道,是!机动车倒是方便了,可这些右转车道却挤占了非机动车车道,剥夺了非机动车通行的权利;盲道,本是盲人的生命通道,可经常被一些不懂事的车辆霸占违停,更不要说有些盲道在铺设的时候横七竖八、拐弯抹角,盲人在上面行走仿佛步入了迷魂阵一般……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在日新月异的武汉步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可正是这些细节一点一点的影响着市民以及过往武汉的旅客对武汉的美好印象,正是这些细节一点一点影响着武汉整个城市的面貌,正是这些细节一点一点影响着武汉市的城市形象。“追求卓越”不仅仅是要有宏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品质和气质。“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曾经有天骑车去汉口的沿江大道游玩,惊然发现汉口的沿江大道边多出了很多盆栽的小花儿挂在路旁的铁栅栏上,心生感叹:如果整个武汉的街道都能像这样,武汉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座花园城市呀!)<br><br> 武汉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城管革命,在城管人员和各级政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市民惊喜的发现武汉的马路变干净了,天空也变蓝了,连路边的花花草草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灰蒙蒙的了,这些也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市民的日常习惯,君不见马路上随处乱扔垃圾的少了,随地吐痰的少了,出口成脏的人少了……在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垃圾定律”:一处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扫,那么垃圾的数量每天会以几何数字增长,用不了多少时日就会形成一个垃圾堆,如果一处垃圾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清理,比如说及时清扫或者在这附近放置一个垃圾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地方便很难寻找到垃圾。“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体内都有正能量”,一个好的环境能激发身处这个环境中的人体内的正能量,一个好的环境能激发起人们向善向上向尚的力量,每个人心中被激发的正能量汇集起来反过来又会积极推动城市的发展进入向上的通道。<br><br><br> 长江网和汉网去年有段时间曾经讨论过什么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站在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间节点,回眸武汉的沧海桑田,终究离不开一个“水”字。<br> 武汉,两江交汇之所,又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位优势,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比及的,这些都是上苍赋予武汉珍贵的财富。因为水,武汉才可能有约3500年的历史,因为水,汉口才可能在开埠后,获得“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因为与水结缘,因为开埠,从历史中走来的武汉人逐渐形成了武汉独有的地域文化——码头文化,这种码头文化直到现在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武汉人的日常行为和处事方式。一直被媒体“诟病”的“汉骂”,在我看来也是“码头文化”的一种表现(尽管与正在大踏步迈入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格格不入)。<br> 时光荏苒,匆匆的时光推动着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武汉的地理与历史塑造了武汉人个性的码头文化,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武汉,尤其是正在大踏步迈进“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更应该以二十一世纪初这个起点,以“水”为中心,串联武汉独有的历史老建筑,整合其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打造独具武汉个性“名片”,既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到武汉来观光旅游,这种资源既独一无二,又绿色环保,同时手揣一张闪亮的名片,也为吸引来汉投资的企业考察团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br> 同时借助武汉,拓展航空、水路、铁路、公路、地铁五位交通,把阳光、规范、文明、有序的旅游接送服务延伸至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使得到武汉周边二三线城市观光旅游的游客实现无缝转接,一方面凸显了武汉作为地域中心的地位优势,又体现武汉作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同时依靠这些无缝转乘服务,一方面对来武汉旅游的人进行分流、另一方面可以拉动湖北二三线城市的旅游市场,实现以武汉为中心,二三线城市为支点的旅游强省的格局。不仅如此,依靠绿色环保的旅游资源,增加当地的就业人口,使得当地的居民能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能很好的看护自己的子女,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又减缓了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住房压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