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以韵胜 以格高” ——学中国梅文化美学演绎史之心得

无为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位文学教授(博导)对中国梅文化的演绎曾这样讲(摘要):梅花从春花时艳的感伤绮怨形象最终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经历了一个审美认识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魏晋至隋唐五代,一是两宋时期。 </p><p class="ql-block"> 宋以前的梅花审美以色香、习性等物色特征的认识把握为主。宋人通过对梅花形象主观化、意趣化的体悟观照,简择提炼,通过梅花与物质生活和人文情趣多方面的类比、联想、参照阐释,逐步赋予梅花形象以品格意趣 、道德情操的丰富内涵,使它越来越具备超拔于春花时艳之上的精神意义,最终被推到了人格理想象征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梅文化之精髓是寓形于意,推崇梅的品格精神。自宋朝林逋、苏轼始,诗词推崇颂赞梅独有的挺拔、高洁与刚健。书画则把梅树的屈曲、盘绕的枝干当成主体来构图,以获得梅骨梅魂之表达。</p><p class="ql-block"> 毋容置疑,余以为拍摄梅花,也须着力刻划的应是梅花的神魂意韵。</p><p class="ql-block"> 其中,“夜”的氛围,“月”的烘托,使梅花更获得了清雅、空灵、澄明的神韵和意味。夜色中的梅花,幽影惝恍,景象玄淡,尽滤春花时艳之丽色,大得闲静幽寂之境界。 </p><p class="ql-block"> 冷艳幽光留夜色。</p><p class="ql-block"> 玉雪为骨冰为魂。</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 “梅以韵胜,以格高,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我理解梅韵的核心是以梅花“幽姿”和“高格”为审美特征,并以此表达的幽逸、闲雅、意趣所展示的品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刚健与柔嫩、古拙与清纯、遒劲与纤细,这些适合摄影表达的强烈对比元素,恰好在梅的身上都能看得到……,</p> <p class="ql-block">  与自然物象之色美 重在事物外在的形式不同,“品格美”重在对自然形象之精神意义的发掘,包含着审美主体思想情趣的强烈渗透和寄托。任何客观事物都以其自然形式美来适配一定的审美主体情感价值,从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对于梅花来说,人们从其形象特征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侪[chái]辈流俗的性质,由此着意体悟演绎,发挥其人格意趣,推阐其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nbsp; “疏影横斜”聚焦于梅枝,补足了宋之前人们对梅花自然形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的视点对梅花品格美的发掘至关重要。与一般春花时艳优于花色花容不同,梅之“疏影横斜”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它以线条造型为主,又以疏爽(状态)、直劲(力度)为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是一种极“有意味的形式”。正由于“疏影横斜”的凸显,梅花开始展示出萧疏简淡的“幽姿”形象,洋溢着疏淡幽雅、清瘦峭劲的意味风神,成了士人闭静雅逸意趣的最佳体现。继林苏之后诗人咏梅,画家泼墨少有不撷[xié]枝写影,以疏淡之象写萧散之趣, 藉横斜之姿存幽蛸之志的。不仅如此,由于“疏影横斜”的发现,梅花形象具有了更多超越春葩时艳的因素,幽香、玲艳与老枝疏影三者有机统一,牢固地奠定了梅花疏淡清雅的审美特征,为人格意趣的写照提供了明确的形象载体。&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仰先人之項背,汲前人之点墨,余尝试着寻找那些可框于一框的对立统一之千姿百态,表现梅花在恶劣气候环境,荒寒生存条件下的刚劲坚拙,秀逸遒美。</p> <p class="ql-block">  腊梅虽与梅花在植物科系分类上迥异,但在中国传统梅文化上却被视为一类。陆放翁《荀秀才送腊梅十枝奇甚为赋此诗》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色疑初割蜂脾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影欲平欺鹤膝枝</p> <p class="ql-block">  孤傲幽峭的“梅格”。 被林逋逝后一百另九年出生的苏轼以及后人们比拟为高人隐贤、贞士直臣,脱俗君子,也有缟袂佳人、深林孤女、月下仙姝等等。 拟人手法倾向于遗貌取神,以神为主。当梅花整体上被拟作某种人格形象时,就赋予了人的性情气质,直捷地体现出特定的品格境界。通过高洁、幽逸、孤峭不同气质的美人拟喻,进一步凸显了梅花超然脱俗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林苏留下来的梅品文化已传千年。融进了中华儿女的骨髓血液。</p><p class="ql-block"> 当代伟人毛主席一首“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把表达梅的玉洁冰清品格之美推向了梅花文坛巅峰。</p> <p class="ql-block">&nbsp; 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的意义。&nbsp;&nbsp; &nbsp; ___李政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nbsp;&nbsp; ___罗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吾将上下而求索。___ 屈原</p>